EN
https://www.gov.cn/

重慶:70個在建市級重點項目全部復工

2020-03-12 08:54 來源: 重慶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重慶城建領域建築業要把損失的時間“追”回來
70個在建市級重點項目全部復工

軌道交通、城市路橋隧、“兩江四岸”、“清水綠岸”、污水處理、重慶東站、棚戶區改造——截至3月11日,我市城建領域70個在建市級重點項目全部復工,返崗人員超過1.6萬人。

與此同時,全市房屋市政工程累計開工、復工項目2916個。

重慶,吹響了新一輪城市建設的“號角”,工人們正鉚足幹勁,要把施工進度趕上去,把損失的時間“追”回來。

建築工地復工跑出“加速度”

3月10日,大渡口區中交二航局白居寺長江大橋項目部,支架班組組長賴志武測完體溫後,就和工友們投入桅桿吊基礎施工的作業。目前,這個項目已返工440名工人。

“為防控疫情,我們都是包車或自駕將工人接回項目部。對於外地返渝的員工,不僅要摸排生活軌跡,還要做核酸檢測。”白居寺長江大橋項目部副經理劉穎介紹,工人每天測兩次體溫,住宿區與施工區域是聯通的,工人步行即可到達工地。

與白居寺長江大橋項目一樣,我市建築工地復工均實施了嚴格的防控措施。包車接送、復工考試、紅外線測溫儀等,成為許多工地的“標配”。

同時,為全力推進項目復工,我市住房城鄉建設領域還推行“一站式”復工審批方式、“一項目一組”督導幫扶機制、“無接觸”辦件方式,積極穩妥推進項目復工復産。

近一個月來,市住房城鄉建委為全市重大項目和物業小區協調口罩20余萬個;針對混凝土供應困難,不僅協調市內13家混凝土生産企業復工復産,還協調市交通局批復一批碼頭復工,保障混凝土生産企業砂石料足量供應;與各區政府和公安交管、衛生防疫、城市管理、生態環境等部門協調,解決在建12條軌道交通建設線路、上百個施工標段面臨的材料運輸、渣土外棄、夜間施工等困難。

在各方努力下,重慶建築工地復工跑出“加速度”。今年市住房城鄉建委牽頭的55個市級重大項目,僅用10天時間,就實現所有項目復工。

同時,我市正加快新開工項目前期工作,力爭將陶家隧道、李家沱污水處理廠三期擴建工程等原計劃下半年開工項目提前至上半年開工建設。

數字化成加快項目建設“利器”

一旦工人體溫異常,系統自動聯動閘機關閉閘門;如果工人摘掉口罩,AI智慧識別功能會自動抓拍違規人員,實時預警並敦促及時整改——

這是中冶賽迪集團有限公司在其智慧工程管理雲平臺“輕築”的基礎上,快速攻關研發的工程項目疫情防控智慧解決方案,可實現“智慧測溫”、“防疫消殺”、“視頻AI識別技術”等應用。目前,該方案已運用於全國近千個工程中。

據了解,重慶建築業此次復工中,各種科技手段、數字應用大顯身手,成為加快項目建設的“利器”,也給不少企業帶來發展的新機遇。

如重慶千變科技有限公司,自上月以來,全國已有50多家企業與該公司密切接觸。該公司研發的智慧工地疫情管理系統和數據分析服務,已運用於本市一批軌道交通、醫院建設項目中。

而重慶建工工業有限公司,上月的鋼結構訂單業務出現飽和,接單業務以橋梁、高層建築、裝配式建築為主,與央企的訂單合作正在商談中。該公司相關負責人稱,“工地復工後要實現工程質量、安全和進度的多贏,裝配式技術可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疫情是一時的,企業經營卻是長期的。對此,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系教授朱岩認為,此次疫情會加速建築市場的整合,掀起以BIM(即建築信息模型技術,俗稱虛擬施工)為基礎的建築行業數字化浪潮,綠色建造、科技建造技術將成為企業的核心能力。

今年將全面推廣“智慧工地”建設

“應對疫情衝擊,重慶將更堅定地走創新之路、信息化之路、裝配化之路,推動建築業的高質量發展。”市住房城鄉建委人士表示。

具體包括:今年,我市將全面推廣“智慧工地”建設;積極開展工程項目數字化試點,實現管理行為和施工作業行為數字化,打通智慧建造“最後一公里”;形成建築工程BIM技術應用的政策和技術體系,建築、市政甲級設計單位以及特級、一級施工總承包單位將掌握BIM技術。

此外,從今年起,主城各區每年在建設項目供地面積總量中實施裝配式建築的面積比例將不低於30%(其中兩江新區不低於50%),每年還將增長5%。

據悉,自2月以來,市住房城鄉建委出臺扶持政策22條,在全國率先印發《做好勘察設計企業復工復産工作統籌推進行業轉型發展的通知》。(記者 廖雪梅)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范梓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