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科研攻關為全球抗疫貢獻中國智慧

2020-03-18 07:22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疫情發生以來,科研攻關一直未停歇。當前,國內疫情形勢向好態勢鞏固拓展,但境外疫情呈現快速擴散態勢,境外輸入病例逐漸增多,科技戰疫仍不能鬆懈。在3月17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藥物和疫苗研發的一些最新進展和成果向社會公佈。

“目前科研佈局方向對路,各項任務進展順利,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走在了世界前列。”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在會上表示,中方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願意與國際社會共同分享技術成果。

法匹拉韋、幹細胞療法顯療效

為了讓臨床救治有藥可用,科研攻關未曾放慢速度。據張新民介紹,針對輕型、普通型患者向重型轉化的阻斷,重點推動磷酸氯喹、法匹拉韋和中醫藥;針對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救治,重點推動恢復期血漿、托珠單抗、幹細胞和人工肝的臨床應用,目前均已取得良好的進展。

“其中,法匹拉韋已完成臨床研究,顯示出很好的臨床療效。”張新民指出。

在藥物有效性方面,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開展的法匹拉韋聯合干擾素治療新冠肺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結果顯示,法匹拉韋治療組治療後患者病毒核酸轉陰與對照組相比,轉陰時間中位值明顯縮短,分別為4天和11天;在胸部影像學改善方面,治療組與對照組的改善率分別為91.43%和62.22%。此外,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牽頭開展的法匹拉韋治療新冠肺炎的多中心、隨機、開放、陽性平行對照臨床研究結果也顯示,試驗組治療新冠肺炎的療效顯著優於對照組。

在藥物安全性方面,“在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中,未發現明顯的不良反應”。張新民説,鋻於法匹拉韋安全性好、療效明確,經專家充分論證,已正式向醫療救治組推薦,建議儘快納入診療方案。

此外,幹細胞療法等一些新的治療技術也有重大進展。

據了解,幹細胞可以有效降低新冠病毒在患者體內引發的劇烈炎症反應,減少肺損傷、改善肺功能,對肺部進行保護和修復,對減輕患者的肺纖維化具有積極作用。在前期臨床研究的基礎上,應急科研攻關項目支持的王福生院士團隊、周琪院士團隊、劉中民教授團隊,均已入駐武漢,開展對幹細胞治療(危)重型患者的臨床研究。

張新民介紹,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患者安全、有效,能夠使危重症患者呼吸困難很快得到緩解或者停止加重。另外,幹細胞對於肺纖維化進程的阻斷以及促進肺部損傷修復的作用,顯示其對於防止肺纖維化、改善患者遠期預後具有獨特的優勢。

“除幹細胞治療外,我們還在探索開展更多的針對重症救治的技術手段。”他説,比如人工肝血液凈化技術,在試驗過程中提高了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已有疫苗研製單位提出臨床試驗申請

疫苗是公眾關注的焦點。此前,國家衛健委預測,我國研製的部分疫苗有望4月進入臨床研究或應急使用。目前來看,進度可能更快。

“我國已有研發進展比較快的單位,向國家藥監局滾動遞交臨床試驗申請材料,並且已經開展臨床試驗方案論證、招募志願者等相關工作。待國家藥監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審批後,開始臨床試驗。”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透露,我國新冠疫苗研發進展目前總體上處於國際先進行列,不會慢于國外。

國內外對於疫苗的上市都有嚴格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的要求。疫苗進入臨床試驗前,必須完成藥學方面研究、有效性研究和安全性研究。“首先要生産出合格疫苗樣品,在動物實驗中證明安全有效性後,才能進入臨床試驗。”王軍志強調。

目前,我國正按照5種技術路線開展新冠疫苗的緊急研製,大部分研發團隊4月份都能完成臨床前研究,並逐步啟動臨床試驗。“有的團隊進展更快。”王軍志説。

有人擔心,研製速度比較快,如何確保疫苗的安全性?對此,王軍志表示,我國對於疫苗研發的每個環節都有相應的法規和技術要求,與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標準是一致的。“目前,中國疫苗領域的科學家正按照相關法規和技術要求,一方面全力以赴,爭分奪秒,一方面堅持按科學規律辦事,在保證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加快疫苗研究應用。”

國産檢測試劑已向十余個國家供貨

新冠肺炎疫情是世界各國面對的共同挑戰,需要各國攜手應對。張新民介紹,在知識成果分享方面,中國科研團隊最早向世界衛生組織共享了病毒全基因序列,公開了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及藥物篩選結果,在疫苗研發方面也與國外開展合作。

“隨著國外疫情發展,對病毒檢測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在保障我國病毒檢測需要的基礎上,我們的檢測試劑已經走出國門。”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介紹,據不完全統計,清華大學、四川大學、廈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重慶醫科大學5所高校研發的14種新冠病毒檢測試劑已獲得歐盟CE認證,正式取得了進入歐盟市場的資質。我們不僅捐贈了一批試劑,也已經開始向意大利、英國、荷蘭等十余個國家供貨。

“中國將進一步加強同世衛組織溝通交流,加強和有關國家特別是疫情高發國家在溯源、藥物、疫苗、檢測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共享科研數據和信息,為取得全球抗疫的最後勝利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張新民説。(記者 陳海波)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