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唯一水族自治縣:文化扶貧顯身手

2020-03-25 20:1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貴陽3月25日電 題:中國唯一水族自治縣:文化扶貧顯身手

新華社記者齊健

在一個村民的家庭博物館中有兩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上千件作品。這個家庭博物館就在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三洞鄉板告村村民韋家貴家的木樓上。

館長韋家貴是水族牛角雕傳承人。2008年以來,他將蒐集多年的水族馬尾繡精品、水族水書古籍卷本、水族銀飾、水族服飾和水族老物件等各種珍貴水族文化藏品三萬餘件,在自家樓上建起了水族家庭博物館,全天免費開放,成為展示和宣傳水族文化的窗口。

在板告村,水族文化氛圍濃郁,素有“水族馬尾繡的發源地”之稱。婦女手上的傳統針線活,如今成了板告村的家庭主要收入之一。一到農閒時,板告村的婦女們就聚集在一起做馬尾繡。

韋家貴的妻子潘小艾是貴州省級馬尾繡傳承人,在她的帶領下,板告村成立了馬尾繡傳習所,註冊了水族旅遊文化公司,專做馬尾繡産品的生産、加工和銷售。幾乎全村的婦女都加入進來。

“以非遺傳承和保護、發展鄉村旅遊為手段,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振興鄉村,正是三都立足板告這樣的村寨打造‘水族文化鄉村振興旅遊扶貧示範區’的意義。”三都縣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主任潘瑤説。

與板告村隔著一條國道的雪花湖移民新區不是傳統村寨,但也沒丟掉文化傳統。在中和鎮馬尾繡協會會長韋應麗的帶領下,移民新區的婦女紛紛加入協會,繡娘發展到800余人,産業越做越大。

在三都水族文化研究院院長韋祝平看來,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怎麼發揮自身優勢,在水族“唯一性”上做文章,是三都人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

依託非遺文化,三都的“指尖經濟”有聲有色。截至目前,有水族馬尾繡協會2個、傳習所5個,繡娘2萬餘人,從事馬尾繡生産開發小型企業80多家,打造“馬尾繡背帶”“馬尾繡荷包”“馬尾繡服飾”等品牌10余個。通過就業、産品銷售等累計帶動1000余戶貧困戶增收脫貧。

依託非遺文化,三都的“前店經濟”初步規模。正在申報《世界記憶遺産名錄》的古老象形文字水書,以書畫的形式登上大雅之堂。打造民族文化商貿一條街,建立水族産品展示營銷館,水書書畫、水族服飾、水族飾品等受到遊客青睞。去年還通過電商平臺推廣銷售5萬餘單,帶動600余戶貧困戶實現脫貧。

此外,不少傳統村寨開展水族馬尾繡體驗、水書體驗、水族牛角雕等民族技藝體驗活動,發展體驗研學旅遊……

今年3月,有26.8萬水族、總人口40萬人的三都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53%。

“通過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實現對水族文化資源的挖掘、傳承和發展,為脫貧攻堅提供精神支撐、創造産業價值、營造發展氛圍,相信水族文化還將大顯身手。”韋祝平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