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無症狀感染者會造成疫情擴散嗎?如何防止境外輸入病例産生關聯病例?權威回應!

2020-04-02 19:13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4月2日下午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醫療國際合作工作情況,一起來看!

關於無症狀感染者

無症狀感染者會造成新一輪疫情暴發嗎?

寧波疾控中心的局部研究顯示,平均每個確診病人能夠傳播將近3個病人,平均每個無症狀感染者能夠傳播不到1個病人,也就是説,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播效率約相當於確診病例的1/3。由無症狀感染者傳播的病例佔總發病人數的構成比只有4.4%,不到5%,也就是説,無症狀感染者對疫情的擴散貢獻是比較小的。

所有的無症狀感染者一定是與確診病人有過接觸史的,或者他去過正在發生疫情的流行區,對於已經發生過流行但確診病例已清零兩周以上的地區,不會無緣無故突然出現無症狀感染者。我們現在的措施,應該説能夠及時發現、及時控制無症狀感染者,由無症狀感染者造成流行的可能性很小,不會造成社會層面的擴散。

如何管理、監測無症狀感染者?

目前無症狀感染者的報告、流行病學調查和密切接觸者管理的要求和確診病例是基本一致的。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一旦發現了無症狀感染者,要求在兩個小時之內進行網絡直報,同時在24小時之內完成流行病學調查。對發現的無症狀感染者,採取14天的集中醫學觀察,原則上連續兩次標本核酸檢測陰性才可以解除隔離。

為了進一步加強對無症狀感染者的監測,還要進一步加大針對性篩查力度,將監測範圍進一步擴大到已經發現的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聚集性疫情、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的主動篩查。同時,發揮社區、發熱門診的監測作用,根據病例線索,做好傳染源追蹤管理,對發現的無症狀感染者要及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並公開透明地發佈相關信息。

關於境外輸入病例

如何防止境外輸入病例産生關聯病例?

目前發生的幾例輸入病例的繼發病例,基本上都是在中轉或者居家隔離過程中傳染他人造成的。為了進一步避免中轉或者居家隔離過程中因隔離不嚴格等情況造成的風險,全國各地都在進一步加強入境人員的管控措施,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比較嚴格的集中醫學觀察管理制度。對於除了外交人員或者從事重要經貿、科研、技術合作的人員外,所有的入境人員都要實行集中醫學觀察,不主張、不支持居家隔離。

關於血清調查

血清學流行病學調查與現在的主要調查方式有什麼不同?

在前期的疫情阻擊戰階段,調查的主要目的是發現病例和控制疫情,實現對病例的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對無症狀感染者和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降低感染和擴散的風險。

目前國內的疫情應該説實現了基本阻斷,在代表性地區開展血清學流行病學調查,在人群中進行有代表性的抽樣、採集血清標本、進行抗體檢測,有助於我們了解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水平,揭示病毒感染後的疾病譜,科學評估疫情未來的發展趨勢,並且對未來疫苗接種、疫情防控策略的制定完善都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血清調查工作已經在部分地區開始開展。

關於流調

流調工作對早發現能發揮什麼作用?

流調是流行病學調查的簡稱,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開展的應對傳染病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流調工作是病例早發現的核心,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目前流調工作有幾方面重點:第一,要做好入境人員的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有發熱症狀的人群以及密切接觸者的流行病學調查工作。第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和社區、家庭發現的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和聚集性疫情。第三,企業在復工復産過程中,學校、托幼機構在複學、復園過程中發現的一些異常情況的摸排。第四,養老機構、殘障人員福利機構、監管場所等發生的異常情況。

公眾該如何配合做好流調工作?

配合流調工作,向疾控流調人員提供真實、可靠、詳細的信息,是對自己也是對別人的健康負責,可以儘快收治患者,隔離無症狀感染者,追蹤管理密切接觸者,是防止更多的人感染和疫情擴散的一個關鍵措施。流調人員會保護大家的個人隱私,所以大家可以安心予以配合。

國際合作

醫療專家隊在海外的主要工作是什麼?

近期我們向意大利、塞爾維亞、柬埔寨、巴基斯坦、委內瑞拉等國家派出了醫療專家組,專業領域涵蓋公共衛生、臨床診療、心理輔導和中醫藥等。專家組的任務是與當地衛生行政部門、醫療衛生機構和專家開展合作交流,溝通疫情信息,分享防控經驗,並開展各種形式的專業培訓,提供諮詢和指導,同時也為當地的華人華僑和中國留學生提供幫助。

如何保障醫療專家隊員在海外的健康安全?

專家組在國外期間都是由我駐外使領館親自關心、親自領導。專家組在組派之前,我們與相關國家政府簽署了合作協議,有法律保障,這個協議明確了各方職責,確保專家組的健康和安全。同時,我們為專家組配備了足量的個人防護用品,也提醒他們要加強自我防護。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