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重慶精準兜牢就業扶貧民生“底線”

2020-04-08 11:33 來源: 重慶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重慶精準兜牢就業扶貧民生“底線”
七十萬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基本實現“應轉盡轉”

就業是民生之根本。

“我市70.04萬名16周歲以上有返崗意願或就業需求的貧困勞動力已全部實現就業,基本實現‘應轉盡轉’。”記者4月3日從市人力社保局獲悉,全市累計組織貧困人員參加就業技能培訓超過10萬人次,精準兜牢了就業扶貧民生“底線”。

就近就地

——“扶貧車間”讓貧困人員在“家門口”就業

最近這段時間,盧鎮發心情不錯。

每天一大早,他就和返崗復工的貧困戶們一起安排訂單發貨,忙得不亦樂乎。

盧鎮發是巫溪縣人,在當地頗有名氣。上世紀90年代初,盧鎮發獨自離家到福建省莆田市打工,積累了財富。“小時候我體會過大山裏過苦日子的滋味。”盧鎮發説,自己富了,也希望老家的父老鄉親們能一起富起來。

2014年,盧鎮發回鄉,在巫溪縣塘坊鎮創辦了鴻馳鞋業有限公司。該公司目前擁有員工400多人,其中100多人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這些貧困人員每人每月都能領到不低於3500元的工資。

因為解決了農村貧困戶就業,盧鎮發的鞋廠成了當地有名的“扶貧車間”。

“在當地人社部門的幫助下,鞋廠2月底就開始復工復産,現在已全面生産了。”盧鎮發説。

“‘扶貧車間’復工,我們又有穩定收入了,心裏很踏實。”46歲的貧困戶鄒永翠在鞋廠工作了一年多,做起活兒來非常嫻熟。

鄒永翠説,她家庭情況比較特殊,丈夫身患疾病,孩子又在讀書,自己無法外出打工。來鞋廠之前,她全靠在家務農維持生活,經濟壓力非常大。

“2019年初,鞋廠針對當地貧困戶開展免費就業技能培訓,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報了名。”在機床旁,鄒永翠熟練地截斷一張皮革後説,經過培訓後,她順利進入鞋廠。如此一來,在“家門口”就業的她,既能照顧丈夫和孩子,每月還有了三四千元的穩定收入,一家人生活逐漸好轉。

對於“扶貧車間”的未來,盧鎮發信心滿滿:“去年我又開發了幾個新客戶,所以計劃再新增兩條生産線,再招300名員工,年産值能達到1.2億元。”

去年以來,我市將“扶貧車間”作為帶動貧困群眾就業的重要方式,著力加強“扶貧車間”規範化建設,積極宣傳和鼓勵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在家門口、村門口靈活就業。

同時,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對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的企業、“扶貧車間”等各類市場主體,無論大小都給予支持。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扶貧車間”269個,解決上萬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近4000人。

提質增效

——魯渝勞務協作,轉移1400名貧困人員到山東就業

前不久還在為工作犯愁的冉俊松,如今每天按時上下班,感覺生活特別有奔頭。

“受疫情影響,春節後就一直在家,沒有工作和收入,心裏慌得很。”酉陽縣龍潭鎮丹泉村的冉俊松是建卡貧困戶,前些日子一直為不能外出務工而苦惱。

冉俊松説,3月中旬,當地人社部門工作人員向他宣傳了魯渝勞務扶貧協作優惠政策,他立馬通過魯渝勞務協作招聘專區,在山東省東營市找了份不錯的工作。

兩周前,冉俊松和酉陽縣77名建卡貧困人員一同乘坐專車,來到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就業。“我們主要在山東從事養殖、蔬菜加工等工作,月薪有3000到5000元。”冉俊松激動地説,“在這邊我一定好好幹,努力掙錢,讓生活越過越好!”

據介紹,為幫助貧困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市人力社保局在重慶就業網開設魯渝勞務扶貧協作招聘專區,開展“一對一、點對點”崗位信息推送和宣傳組織發動。同時,指導區縣建立就業需求信息動態更新、按需收集就業崗位等機制,“大水漫灌”的現象得到扭轉。

“我們還研究出臺‘一攬子’政策措施,推進魯渝勞務協作提質增效。”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舉例説,比如,加大了財政援助資金支持,按照山東年度財政援助資金的10%以上安排勞務協作項目資金,重點用於組織貧困人員赴魯就業、幫扶貧困人員就近就地就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等。同時,還將“專車專列專機”等運輸費用納入補貼範疇。

在“輸送”的同時,我市還優先吸納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鼓勵重點企業優先招用符合崗位條件的貧困勞動力,並按規定給予吸納就業獎補和一次性崗位補貼。

據統計,過去一年,我市14個重點區縣共轉移貧困人員到山東就業超過1400人,山東幫扶我市貧困人員就近就地就業超過5000人。

應訓盡訓

——技能培訓點燃就業扶貧“新動能”

今年44歲的邱防軍曾做了十來年煤礦工人,錢賺得不多,5年前還患上了矽肺病,成為建卡貧困人員。

“得了這個病,我幹不了重活,就靠打點零工養家糊口,一年到頭也就萬把塊錢收入。”邱防軍説。

去年11月初,城口縣就業局群裏發來一條足部護理技能培訓的信息,邱防軍趕緊報了名。

邱防軍沒想到,第二天他就接到了當地就業部門電話。“原來,政府搞的是培訓、就業‘一條龍’服務。”邱防軍告訴記者,半個多月的免費培訓每天補貼100元,培訓結束後又立即與渝鎧(重慶)健康産業有限公司簽約,前往該公司上海奉賢區人民路店上班,每個月有了5000多元的收入。

“我現在啊,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邱防軍笑著説,由於自己做事細心,踏實肯學,得到了老闆的器重。“過不了多久我就可以轉正,月收入可能會達到8000元左右!”

“為進一步提高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勞動技能和就業能力,讓貧困人員真正掌握一技之長,我市將技能扶貧納入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總體安排。”該負責人説,去年,我市人社部門開展貧困勞動力職業培訓6.7萬人次,幫助有培訓需求的貧困勞動力參加職業培訓“應訓盡訓”。

同時,推行訂單式組織、菜單式教學、工單式就業“三單式”培訓模式,鼓勵支持培訓機構將培訓班辦到鄉鎮、村社,因地制宜開展培訓,增強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

據統計,過去一年,全市人力社保系統培訓建檔立卡貧困人員近7萬人次,發放補貼7000余萬元。

全面精準

——摸清我市140.4萬貧困人員就業狀況和就業需求

為了更加精準地開展就業扶貧工作,該負責人介紹,市人社局開發了就業信息系統,從就業、創業、培訓3個方面,設置37項指標,依託駐村工作隊、幫扶幹部、村(社區)扶貧信息員,全面摸清了全市140.4萬16周歲以上貧困人員就業狀況和就業需求,做到“情況清、數據明”。

同時,科學開發公益崗位。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支持社區(村)開發臨時性防疫公益性崗位,先安置因疫情暫時不能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據了解,過去一年,全市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貧困人員超過7萬人。

“我市還通過幫扶政策轉移就業。”該負責人説,去年以來,落實貧困人員就業創業政策資金2.4億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9000余萬元,發放貧困家庭學生求職創業補貼近600萬元,惠及貧困勞動力近4萬人。集中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百企進村送萬崗”等招聘活動1043場,為貧困人員提供就業服務超過10萬人次。

該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市人力社保局將進一步提高就業扶貧組織化程度,做實做細“就業需求”“崗位供給”兩個清單,加強扶貧車間等就業載體建設與效果評估等。深化魯渝勞務扶貧協作,按需定向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崗位。將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探索開展全員培訓工作,增強貧困勞動力技能水平。

同時,探索建立穩定有效可持續的托底幫扶機制,新增和騰退的公益性崗位優先安置貧困勞動力,著力提高就業扶貧勞務組織化程度,確保實現累計幫扶貧困人員就業3萬人。

數説變化》》

全市精準推進就業扶貧工作

● 全市累計組織貧困人員參加就業技能培訓超過10萬人次

● 我市已建成“扶貧車間”269個,解決上萬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近4000人

● 去年,我市14個重點區縣共轉移貧困人口到山東就業超過1400人,山東幫扶我市貧困人口就近就地就業超過5000人

● 去年,我市人社部門開展貧困勞動力職業培訓6.7萬人次,幫助有培訓需求的貧困勞動力參加職業培訓“應訓盡訓”

● 去年,全市人力社保系統培訓建檔立卡貧困人員近7萬人次,發放補貼7000余萬元,全市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貧困人員超過7萬人

資料來源:市人力社保局(記者 黃喬)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黃頔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