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家發改委召開新聞發佈會表示:
經濟運行正有序恢復

2020-04-21 07:42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面對疫情衝擊,迅速果斷採取的超常規防控舉措,不僅在較短時間內阻斷了疫情傳播,也有力保障了14億人的基本生活,保持了社會秩序安全穩定。同時,3月份以來,我國各項經濟指標正逐步好轉,內需正在不斷恢復。

這次疫情沒有也不會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依託強大國內市場支撐,通過宏觀政策對衝,暢通經濟循環,發揮各類市場主體作用,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克服眼前的困難。

今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主要宏觀經濟指標都出現了明顯下滑。怎麼看待今年的經濟形勢?穩住經濟基本盤,宏觀調控如何加大力度?兜住民生保障線,我們還有哪些實招?

在4月20日召開的國家發改委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嚴鵬程表示:“這次疫情沒有也不會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疫情帶來的衝擊和影響是階段性的。我們相信,依託強大國內市場支撐,通過宏觀政策對衝,暢通經濟循環,發揮各類市場主體作用,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克服眼前的困難,推動經濟發展儘快恢復到正常軌道,完成好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一季度我國經濟負增長不具有歷史可比性,內需正不斷恢復

今年一季度極不尋常,GDP同比下降6.8%,這個增速該如何客觀辯證看待?

嚴鵬程認為,分析一季度經濟形勢,要放在疫情衝擊的大背景下綜合衡量。“疫情期間的經濟運行,與正常生産生活秩序下的經濟運行不具可比性。”

客觀看待,面對疫情衝擊,我們迅速果斷採取超常規的防控舉措,不僅在較短時間內阻斷了疫情傳播,也有力保障了14億人的基本生活,保持了社會秩序安全穩定。“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我們難免要付出一定代價,但生命無價,相比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經濟短期承壓這個代價是必須承受的,也是值得付出的。”

辯證觀察,經濟運行正在有序恢復。3月份以來,我國各項經濟指標正逐步好轉,內需正在不斷恢復。一季度投資、消費降幅分別比前兩個月收窄8.4、1.5個百分點。3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雙雙重回榮枯線以上。4月1日—15日,全國發電量同比增長1.2%,實現了正增長。

為了穩住經濟基本盤,兜住民生底線,將從五個方面推動一攬子宏觀政策出臺落地。

抓復産達産。針對當前復産達産面臨的難點堵點,加快清理取消不合時宜的臨時管制措施和各項不合理規定。著力支持點多面廣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復商復市,帶動産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復工復産達産。

抓宏觀政策對衝。以更加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對衝疫情影響,防止短期衝擊演變成趨勢性變化。包括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大幅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等。

抓擴大內需。在促進消費方面,重點是積極穩定汽車、家電等居民傳統大宗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大力培育新興消費增長點,推動線上消費乘勢成長,促進線下消費加快回補。在擴大有效投資方面,重點是聚焦短板領域特別是疫情防控暴露出的短板弱項。

抓企業幫扶。在加快落實已經出臺的各項援企政策的同時,進一步研究出臺相關支持政策,千方百計幫扶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穩住經營。全力促進外貿外資企業恢復正常生産經營秩序,保障國際物流暢通,幫助企業保訂單、保市場、保份額。

抓就業民生。聚焦高校畢業生、農民工、貧困地區勞動力等重點群體,實施好援企穩崗政策。同時充分考慮疫情衝擊,將受影響的困難群眾按規定納入低保、特困人員供養、臨時救助等政策保障和就業援助範圍。

CPI漲幅有望繼續回落,全年將呈現“前高後低”態勢

物價是民生大事。去年下半年以來,居民消費價格,特別是食品價格上漲較快。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物價尤其是重要民生商品的價格走勢,更加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3月份,我國CPI同比上漲4.3%,儘管漲幅比上月收窄了0.9個百分點,但仍位於4%以上。如何看待物價的走勢?

“總的來看,疫情對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的影響是短期的,我國物價平穩運行的基礎仍然堅實。”嚴鵬程介紹,3月我國CPI環比下跌1.2%,環比創下近10多年來最大降幅,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疫情對我國主要農副産品和其他消費品産銷的影響正在較快緩解。隨著全社會生産生活秩序的進一步恢復,CPI漲幅有望繼續回落,全年將呈現“前高後低”態勢。

民生商品的保供穩價,一直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來,我國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措施,確保重要民生商品價格基本穩定。

強化豬肉保供穩價。啟動實施生豬規模化養殖場建設補助項目,鼓勵擴大豬肉等肉類進口。近兩個月,豬肉價格從較高水平上持續回落,4月19日,36個大中城市超市集貿市場豬肉零售價格比2月中旬下降12%。

強化糧油市場供應。目前,我國糧食儲備十分充裕、糧食加工生産能力總體富餘,全國成品糧油市場供應充足、運行平穩,價格總體穩定。

強化民生兜底保障。把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挂鉤聯動機製作為重要抓手,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各地實際發放補貼累計達到93億元。同時,國家發改委明確,自今年3月至6月,在現有保障對象基礎上,擴大保障範圍,提高1倍價格臨時補貼,預計將惠及6700多萬人。

國家發改委將繼續支持生豬養殖業復産擴産,鼓勵禽肉、水産品增産,加強糧食、蔬菜等農作物春耕春播管理。積極發展冷鏈物流,降低物流運輸和市場交易環節損耗及費用。督促和指導各地落實好價格臨時補貼階段性提標擴圍政策,及時足額將補貼發放到困難群眾手中。

新基建主要包括三方面,將加強頂層設計,超前部署創新基礎設施

今年以來,新基建備受關注。在20日的發佈會上,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伍浩表示,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慧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伍浩介紹,新基建主要包括3個方面:

一是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慧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二是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慧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

三是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産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産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正在加快釋放。信息基礎設施取得跨越式發展和進步,高速光纖已覆蓋全國所有城市、鄉鎮以及99%以上的行政村,4G網絡用戶超過12億。融合基礎設施助推轉型升級的作用日益凸顯,智慧城市建設路徑更加清晰,信息技術積極賦能城市精細化管理。創新基礎設施有力支撐了科學技術研究,國家發改委已佈局建設55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引領作用。

下一步,推動新基建,國家發改委將加強頂層設計,研究出臺推動新型基礎設施發展的有關指導意見,修訂完善有利於新興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準入規則。加快推動5G網絡部署,加快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建設。穩步推進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智慧+”升級。同時,超前部署創新基礎設施。(記者 陸婭楠)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