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春耕忙 信心足——穀雨時節走馬東北直擊糧事

2020-04-28 18:1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4月28日電 題:春耕忙 信心足——穀雨時節走馬東北直擊糧事

新華社記者 牛紀偉、徐揚、鄒明仲

東北是全國重要商品糧基地,事關“中國飯碗”的大局。疫情之下,今年東北的糧食基本盤穩不穩,“壓艙石”作用牢不牢,社會高度關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2月26日,工作人員在遼寧省鐵嶺市新臺子鎮國儲330處庫區裝卸化肥(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穀雨時節,東北黑土地上春耕正酣,春播漸忙。新華社記者走田間、聽民聲、探糧倉,去感受大國糧倉的蓬勃脈動。

走田間,春耕春播怎麼樣?

穀雨前後,東北黑土地拉開了春耕大幕,陸續進入適播期。

記者來到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胡家鎮劉家村,稻農段彪正帶領8名工人,不斷將肥土、稻種、覆蓋土“三合一”,播撒到育苗大棚。旁邊的一座座大棚裏,滴灌設備開動,只等一株株秧苗破土而出。

段彪今年通過流轉土地,打算種530畝稻子,面積比去年擴大了一倍多。“我們這些秧苗,夠種一萬多畝地。”段彪説,現在土壤墑情不錯,正在抓緊旋耕整地,5月中旬就可以插秧了。現在是萬事俱備,就等農時了!

2月26日,工作人員在遼寧省鐵嶺市新臺子鎮國儲330處庫區裝卸化肥。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今年東北入春以來,大部分地方土壤墑情較好。吉林省從4月21日開始,自西向東逐步進入大田適宜播種期。在公主嶺市朝陽坡鎮孔家村田間地頭,集豐機械種植合作社聯合社的兩台大型拖拉機牽引著整地機在地裏行進,田裏高低不平的土塊兒很快被粉碎、壓實,變得平整。

“我們的化肥、種子早就準備好了。”聯合社理事長瞻喜峰説,我們統一訂購農資,一公頃能為農民節省好幾百元的成本。倉庫裏拖拉機、免耕播種機等大型農機一應俱全。“一切準備就緒,4月底就開犁了。”


4月13日,在遼寧省鞍山市臺安縣新開河糧食儲備庫,兩名工作人員卸載剛剛收儲的玉米。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

當前,正是水稻播種育苗的關鍵時期,作為東北大米的主産省,黑龍江對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産兩手抓、兩不誤。在佳木斯市樺川縣,種糧大戶朱友的育秧大棚裏也是一片繁忙景象,村民們正忙著播籽、覆土、覆膜,嚴格按照各道工序,把催好芽的水稻種子均勻播撒在苗床上。

朱友説,雖然今年疫情襲來,我們的春耕生産一天也沒耽誤,下籽早,出苗壯,預計五月上旬就可以插秧了。

2月26日,工作人員在遼寧省鐵嶺市愛爾法農業科技(遼寧)有限公司生産車間運送原料。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今年,國家將糧食生産目標下達各省,並將穩定糧食面積作為約束性指標。記者從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農業部門了解到,這三個省今年糧食播種面積,預計分別為5230萬畝、8500萬畝和2.15億畝,總計穩定在3.52億畝以上,將繼續發揮糧食生産主力軍作用。

聽民聲,種糧信心足不足?

“今年出現了疫情,莊稼人更要多種糧、種好糧!”盤錦市胡家鎮水稻種植大戶鄭永林説,“去年我種了500多畝水稻,加上養螃蟹,純收入接近25萬元。”

在盤錦,當地普遍種植蟹田大米,提升了大米的附加值。每畝稻田土地的流轉費普遍在1000元左右,再加上稻種、農藥、化肥等種植成本不低,但養蟹收益可觀,加上種稻收入,每畝可凈賺500元左右。

2月26日,工作人員在遼寧省鐵嶺市愛爾法農業科技(遼寧)有限公司倉庫對化肥産品進行清點。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在遼寧産糧第一縣昌圖縣亮中橋鎮的農田間,盛泰農機合作社的免耕播種機來回行進,正在播種玉米。理事長盛鐵雍説:“現在土壤墑情好,春播正合適。我們流轉了4500畝土地,廣泛推廣免耕播種模式。”

盛鐵雍在地頭抓起一把土對記者説:“這種模式種地,秸稈覆蓋,不用清理。這既可解決秸稈處理的老大難問題,又能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黑土地肥力,我們種地底氣更足了!”


4月13日,在遼寧省鞍山市臺安縣新開河糧食儲備庫,玉米從傳送帶裝載到貨車上,運往糧食加工企業。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

“東北可是天下糧倉,我們要出自己的一份力,讓糧倉裏裝更多的好米!”在吉林省舒蘭市,返鄉務農的大學生“新農人”蔡雪今年新流轉承包了1500畝稻田,打算進一步擴大高品質水稻種植面積。“這幾年,人們對大米的口感、農藥殘留等要求越來越高,我們就要在供給側發力,向高質量邁進。”

黑龍江省蘭西縣遠大鎮雙太村村民王憲章,按部就班種了大半輩子地,在今年嘗了“新”。在疫情防控期間,他和當地合作社簽訂農業生産託管協議,40畝地每畝交160多元的託管費。從種到收所有環節都由合作社負責,王憲章在家等著收糧就行。“現在種地可省心了,我給自家的土地找了‘管家’,我當了‘甩手掌櫃’。”

4月14日,農民在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胡家鎮劉家村進行水稻秧苗育苗工作。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從年初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保障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到最近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保糧食能源安全……近一段時間以來,國家釋放強烈重農抓糧信號,正在田間地頭得到有效響應。

探糧倉,糧食儲備足不足?

走進中儲糧盤錦直屬庫,一座座高大的米糧倉巍然矗立。一座金燦燦的“稻穀山”在大院內格外醒目,一輛輛翻鬥車來回運送,一顆顆“金粒子”經傳送帶移入旁邊的淺圓倉中。


4月13日,在遼寧省鞍山銀珠米業有限公司,一名叉車工人將大米成品糧送到該公司市級成品糧儲備庫。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

遼寧省盤錦市是國內水稻種植大市,年産量超百萬噸,水稻商品庫存50余萬噸,在保障口糧安全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時值正午,記者來到2號高大平房倉,登上10多米的扶梯,進入長60米、寬26米的倉內,裏面十分涼爽,與倉外形成不小的反差。金黃的稻穀映入眼簾,糧面平整、顆粒飽滿,産于2018年,總量達6011噸。

“如果用每節載重60噸的車皮拉糧食,這一個倉就需要100節車皮才能一次拉完。”盤錦直屬庫總經理張春祿説,“像稻穀這樣的口糧,我們庫存充足,保障有力。”


4月20日,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黑龍江省鏵鎰農機專業合作社聯社的拖拉機在播種玉米。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吉林省四平市同樣是遠近聞名的農業大市。中儲糧四平直屬庫的5個庫區糧源輻射整個四平地區,公司副總經理徐大勇説,目前,公司近60萬噸的倉容已儲備糧食超過58萬噸。“庫區糧食儲備充足,糧食安全有保障。”

不僅手中有糧,而且儲糧越來越科學。中儲糧所有直屬庫糧倉均進行實時監控。在盤錦直屬庫的監控中心,記者看到,可通過高清攝像頭隨時調閱糧倉內部情況。無論直屬庫的哪個糧倉,都可在線查看糧溫等基本信息,還可看到倉內實時畫面,放大後可清晰看到稻穀顆粒,全國總公司、省分公司都可以實時聯網查看。


4月20日,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黑龍江省鏵鎰農機專業合作社聯社的拖拉機在播種玉米。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記者來到中儲糧哈爾濱直屬庫的一座裝有6700噸水稻的糧倉,過去每隔一段距離就得插上一根幾米長的溫度計,才能準確測量糧溫。如今,上百個糧溫傳感器分佈在每個糧倉不同位置,坐在辦公室裏打開電腦,就能看到倉內各處的糧溫變化。


4月14日,農民在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胡家鎮劉家村進行水稻秧苗育苗工作。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倉滿庫盈,口糧無憂。數據顯示,2019年東北糧食産量達到2762億斤,超過全國總産量的五分之一,為我國糧食生産實現“十六連豐”,連續五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發揮了重要的“壓艙石”作用。


4月20日,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黑龍江省鏵鎰農機專業合作社聯社的拖拉機在播種玉米。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在廣袤肥沃的黑土地上,大家相信,有了好政策,人勤地不懶,今年還會是個豐收年。(參與記者:王建、薛欽峰、段續)


2月26日,在吉林省公主嶺市劉房子街道山前村,萬欣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李元學在檢修農機。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祁培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