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聽北京援鄂醫療隊員講述親身經歷

2020-04-30 09:33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4月29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京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北京醫院援鄂醫療隊隊員向記者講述了他們的戰疫故事。

大年初一,僅3小時內就有近640人報名“參戰”

北京醫院院長、醫療隊領隊王建業介紹,大年初一晚上8點,醫院接到通知並著手組建醫療隊,僅3小時內就有近640名醫務工作者踴躍報名。第一批馳援武漢的醫療隊主要以呼吸、危重症、急救醫學等科室為主;從第二批醫療隊開始,組建包括心臟內科、放射科、中醫科等在內的多學科團隊進行救治。

大年初二北京醫院首批援鄂醫療隊抵達武漢。“當時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病人多、床位少。”北京醫院援鄂醫療隊隊員、外科ICU副主任常志剛回憶,那時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剛被列為新冠肺炎患者收治的定點醫院,正日夜加班,加緊改造病房以收治患者。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不是嚴格的傳染病醫院,很難改造出嚴格的負壓病房,只能在普通病房的基礎上進行增加三區兩通道的改建。因為病人很多,所以每開放一個病區,幾乎在24小時,最多48小時內所有的床位都會收滿。

“當時的心情比較複雜,處於緊張的備戰狀態,但大家團結一心,鬥志昂揚,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促使我們顧不上擔心和恐懼,只想著儘快熟悉情況,做好準備,與時間賽跑,儘快救治患者。”常志剛説。

許小毛介紹,為了滿足醫務人員對防護物資的需求,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做了很多後勤保障工作,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我們去的時候也帶了一些防護物資,解決了部分燃眉之急,大後方也提供了強大的支援。”他説,那時在京留守工作的同事“省吃儉用”,每天限量2個口罩,N95隻有發熱門診的同事才能戴,把最重要的防護物資提供給前線,保障了前線工作人員的安全。此外,社會捐贈也給醫療隊帶來了極大的幫助。

多學科診療確保患者救治取得實效

“抗疫期間醫院共接診100位患者,除4位死亡,其他出院的病人核酸檢測轉陰后均未復陽。”王建業介紹,在患者後期的康復階段,有的病人核酸檢測呈陰性,能夠達到出院標準,但北京醫院援鄂醫療隊的放射科專家在診斷後認為,一些患者的肺部CT顯示其肺部病變還未消失,不建議出院,也避免了核酸檢測假陰性的患者未能治愈。王建業表示,多學科的醫療團隊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常志剛介紹,抗疫期間醫療隊收治病人的平均年齡在60歲以上。其中年齡最大的患者92歲,是一位男性患者,從其他醫院轉到醫療隊所在的病區,同時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和抑鬱症。通過採取氧療並進行積極的器官支持,同時配合採用中醫中藥治療,這位患者得到了有效救治。常志剛認為,這主要得益於該院多學科診療團隊的通力協作。

北京醫院常務副院長奚桓介紹,這些團隊的專家來自多學科,根據前線的實際情況來發揮作用,並通過組織聯合會診查房機制及遠程會診,使病區內外、醫院和駐地能夠實時有機結合在一起,從而實現與醫院大後方專家團隊進行會診。近50個病人中,有的病情簡單,可能花的時間少一些,有的病情複雜,需要長時間關注,這樣聯合會診查房機制一進行就是兩三個小時。

“但這並不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反而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奚桓説,通過實時和病區聯通,在討論完病人的病情之後,實際上聯合查房已經進行,在病區裏的前方醫生可以馬上開醫囑執行救治,提高了效率,也使各專業的專家得以更充分地發揮作用。(記者 張亞雄)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黃頔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