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援鄂期間,北大一院援鄂醫療隊收到三封“暖心信”——“佳期可期,醫者榮光”

2020-05-08 11:07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1月26日至4月6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先後分3批派出援鄂醫療隊,共135人,接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重症病房。

在5月7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醫療隊領隊、院長劉新民向記者介紹,從第一批醫療隊到達武漢,到4月6日全員返京,援鄂抗疫共計72天,醫療隊的主要任務是接管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重症病房,目標是“提高救治率,降低病亡率”。

2月8日元宵節當晚起,醫療隊獨立接管病房收治病人。4月4日,病房清零,累計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15例,治愈出院100例,另有病情好轉轉下級醫院或其他病區6例,轉監護室2例。“兩個多月的時間,我們實現了危重患者‘高治愈’,醫務人員‘零感染’。”劉新民説。

劉新民表示,兩個月的戰疫,無論是對醫院還是個人,都刻骨銘心。“對於醫院,經過了抗疫大考,我們鍛鍊了一支‘敢打敢拼’的隊伍,培養了一批青年生力軍;對個人而言,從‘50後’到‘90後’,這都是一次人生的歷練、一段終生難忘的經歷。”

其間,有3封來信讓劉新民和醫療隊隊員們深受感動。

第一封信是醫療隊剛到武漢不久,一位95歲的老院長親筆書寫的。這位老院長曾于1950年參加抗擊鼠疫,1951年參加北京市第一批抗美援朝志願手術隊,1958年支援蒙古國,是一位久經考驗的老戰士,更是大家的榜樣。疫情暴發後,老院長視力雖已不如從前,但還是請同樣參與過抗美援朝的老伴一字不落地每天把新聞讀給自己聽,因為時刻掛念著前線的隊員們,所以就一筆一字地寫下了這封信。

第二封信是在抗疫60天攻堅戰的時候,也是醫療隊最艱辛、最困難的時候,醫院黨委書記潘義生親自執筆,給隊員寫的一封家書。信中説:“春山在望,最後堅守;佳期可期,醫者榮光。”“收到了家人的鼓勵,大家心裏就像注入強心劑一樣,對工作更有動力,更有自信,也使得大家更加堅定了完成抗疫任務的信心。”劉新民説。

第三封信只有一句話,非常暖心,是一位普通武漢人寫給醫療隊的。正月初六,有隊員過生日,大家就在網上給她定了一個蛋糕,但當天武漢天氣不好,又恰逢封路,車不能走,就把蛋糕退了。當送蛋糕的師傅得知是醫療隊隊員過生日時,二話沒説,拿著蛋糕,冒著嚴寒一路走了十幾公里,把蛋糕送到了隊員手中,還親筆寫下了一句“致敬,白衣天使”。“就這一句話,這一封信,鼓舞了我們每個隊員。”劉新民説。

“在援鄂期間,我們每天都被他們感動著,我們要感謝英雄的武漢人民,我們是一起拼過命的人。”劉新民説,武漢的醫務人員是偉大的,武漢的百姓也是偉大的。無論是隔離在家的普通人,還是酒店住地的工作人員、司機、送餐員,他們都是可敬可愛的。(記者 張亞雄)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吳嘯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