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基建,澎湃中國經濟新動能

2020-05-09 15:4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上海5月9日電 題:新基建,澎湃中國經濟新動能

新華社記者周琳、龔雯、朱涵

這是上海市靜安區市北高新企業AI體驗館(2019年7月23日攝)。該體驗館匯集了交通、醫療、政務、旅遊、安防、智慧城市等各行業領域的十余家大數據代表性企業以及數十項大數據在AI領域的前沿應用。新華社發(王翔 攝) 

從中央密集部署,到地方積極響應;從企業主動投資,到資本市場熱捧,2020年伊始至今,新基建正式站上風口。

新基建,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慧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其涵蓋但不限于5G、雲計算、數據中心等眾多“新概念”,正“一業帶百業”,助力産業升級、帶動創業就業,為中國經濟增添澎湃新動能。

在上海市閔行區紫竹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一家企業內,工作人員在展示區介紹“AI+新零售”在零售業的使用案例(4月28日攝)。新華社發(王翔 攝) 

為何要投?——以數字化智慧化助力“一業帶百業”

讀CT片,有人工智慧助力更精準迅速,5G實現病房遠程會診減少交叉感染,消毒機器人奮戰一線;雲計算助力“一朵雲起,萬家復工”,在線教育、遠程會議開闢在線新經濟新戰場……新基建,正成為開年以來經濟“熱詞”,支撐新産業開拓更多新空間。


在上海市閔行區紫竹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一家企業內,負責人在展示智慧化街道管理系統(4月28日攝)。新華社發(王翔 攝)

從一季度數據來看,不少新基建相關行業也展現魔力。3月份,全國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8.9%,比1至2月大幅回升了20多個百分點。一季度,上海新一代信息技術産值增長15.3%,智慧手機、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工業機器人産量分別增長33.7%、25.5%和8.9%。

“新基建,正在成為新的投資和發展方向。”阿裏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説,數字化是未來社會治理的必經之路,巨大價值已經深入人心。

這是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一家公司展臺展出的“工業巡檢機器人”(2019年8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越是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越要高度重視培育壯大新動能。多年來,行業巨頭一直主動投入到這一領域的生産建設當中。

三大運營商發力5G基站投入,開啟“商業元年”;華為、騰訊等在數據中心軟硬體領域傾力投入;阿裏、百度、京東等互聯網企業進行大數據平臺研發……大到科研軍工,小到民用醫療,新基建都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活力。

觀眾在2018杭州·雲棲大會展臺觀摩“杭州城市大腦2.0”平臺(2018年9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專家認為,新基建有著“一業帶百業”、加速傳統企業快速升級的加持效果。在上海寶山,借助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改造生産流程,一家名為廟航的包裝材料生産企業實現生産方式躍升。“以前客戶下達訂單,我們需要生成生産計劃、材料準備單等,容易出現失誤和紕漏。”廟航包裝總經理曹曉婷説。經過工業互聯網改造,這家傳統企業增添了轉型升級的信心,計劃3年實現年産值翻番。

向雲“遷徙”,實現零售轉型;數字“賦能”,提升製造效率;精細飼養,確保農牧質量;智慧管理,破解“大城市病”……新基建帶來的機遇,並非簡單指向個別企業、某些行業,而是廣泛面向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新動能。

這是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4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阿裏雲日前宣佈,未來3年將投入2000億元,用於雲操作系統、服務器、芯片、網絡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和面向未來的數據中心建設。“新基建的重點在‘新’。我們要避免‘村村點火戶戶冒煙’,避免重復建設。”阿裏雲智慧總裁張建鋒表示,雲計算作為一個開放、公共的基礎設施,即取即用,可以避免社會計算資源的浪費,是效率最高的“電網”模式。

新在何處?——三大領域引領“大創新時代”


觀眾在2019杭州·雲棲大會的阿裏巴巴集團“技術基石”展區參觀(2019年9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3個方面。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司長伍浩介紹,一是信息基礎設施,比如以5G、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慧、雲計算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慧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二是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慧交通、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三是創新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産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這三大領域不僅在於新興産業的“新”,更指挖掘新增長點。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是擴大有效投資、賦能新經濟發展、促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

工作人員在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辦公(4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新基建之“新”,首先新在發展理念,它是擴大投資的倍增器。作為數據、計算、網絡的基石,數據中心被認為是基建中的基建。“據測算,它對産業支撐的溢出帶動效益明顯,單位機架間接産出是直接産出的近20倍。”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張建明説,在已建12萬機架數據中心基礎上,明年一季度前,上海市將新增6萬機架供給,直接投資約120億元,將帶動投資超過380億元。

新基建之新,也新在模式與空間,是賦能新經濟的推進器。“政策+市場”雙輪驅動,將為中國經濟提供更大的回轉空間和韌勁。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説,未來5年5G商用會帶動移動數據、信息服務消費、終端消費等達到8萬億元的規模,預計到2025年5G將直接創造超過300萬個就業崗位。

4月13日拍攝的杭州城市大腦産業發展協同創新基地外景,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坐落於此。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同時,它也是促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創新器。位於杭州雲棲小鎮的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內,一塊巨大的屏幕上實時跳動著一串串數據。這塊大屏被稱為“數字駕駛艙”,大屏上的數據搭建出一座城市公共交通、城市管理、衛生健康、基層治理等11大系統48個應用場景,日均協同數據量達1.2億條。

中國工程院院士、杭州城市大腦總架構師王堅認為,城市發展到今天,將會進入“算力時代”,計算能力將帶給城市發展全新質變。

中國工程院院士、杭州城市大腦總架構師王堅在2018杭州·雲棲大會上發表主旨演講(2018年9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如何入手?——市場為主,以最優環境賦能新經濟

由新基建撬動的新規劃、新探索、新勢能正“多地開花”,構成一幅全新的經濟生態藍圖:江蘇制定加快推進數字新基建擴大信息消費和支持發展5G網絡的政策意見;福建公佈了2020年度數字經濟重點項目,其中數字新基建項目52個,總投資729億元;上海發佈新基建行動方案,首批重大項目3年投資2700億元;總投資8864億元的537個浙江省重大項目集中開工,高新技術與産業工程項目佔比六成。

新基建的價值不僅在“建”,更在“用”。用好新基建之策,讓它為産業發展、城市轉型等提供助力,還需要有新路徑。

這是位於廣東省江門市開平市的江門中微子實驗項目建設現場(2019年6月23日攝,無人機照片)。由中國主導的大型國際科學合作項目——江門中微子實驗項目預計于2021年全面建成。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4月2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新基建要創新投資建設模式,堅持以市場投入為主,支持多元主體參與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産品強化服務。

“政府更多是引導和支持,為投資建設提供更多便利。”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説,譬如説要建設強大支撐能力網絡,力爭早日建成廣覆蓋的5G網絡,在産業集聚區、經濟發達地區優先建成應用;加快打造人機物全面互聯的工業互聯網,不斷提升工業互聯網平臺設備鏈結和産業賦能能力;大力發展新型智慧化計算設施,推動大型數據中心有序建設和使用、小微型數據中心升級改造。

運行管理人員在檢修中國散裂中子源快循環同步加速器(2019年7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在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馬春雷看來,政府是要解決建不了、建不好、建不快、建不強這4方面問題,會不斷地“刷新”政策推動社會資本投入,讓社會資本放心、大膽地投入到新基建領域當中。

中國發力新基建,也在為全球産業儲備更多後勁。瑞銀集團報告認為,中國是全球佈局、全球製造中最重要的一環,提出“新基建”概念恰逢其時,未來科技産業等高附加價值領域,更多會是“中國+1”,“中國之外再設立一部分工廠”。

位於廣東省東莞市大朗鎮的中國散裂中子源(2019年7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説,疫情以後的世界,大家當前都是揣測,但有一點在跨國公司調研中較為明顯:疫情促使下一階段的産業更重視數字基建,即雲計算、物聯網等。中國恰巧正在5G、數據中心等數字基建上加速,未來的商業基礎設施優勢或許會得到加強而非削弱。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曹志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