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你的名字是天使——致敬抗疫一線的“南丁格爾”們

2020-05-11 21:0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5月11日電 題:你的名字是天使——致敬抗疫一線的“南丁格爾”們

新華社記者

5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護士節。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際,4.2萬餘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和武漢,其中護士有2.86萬名,佔總數近七成。

在抗擊疫情最前線,這些白衣天使為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付出巨大努力,同時也給予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力量。

“百人團隊”的愛與堅守

4月8日,吉林省最後一批支援武漢醫療隊返回長春。

“我把我的孩子們、我的兵,都平平安安地帶回來了。”走下飛機,醫療隊護理組組長高嵐有些激動。在武漢62天,高嵐帶領著100人的護理團隊在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B10東病區、武漢市肺科醫院重症監護病房照護了73位重症、危重症患者。

“説起凶險的時刻,插管和拔管算是高危操作。但越是這個時候,我們越要離患者近一些、更近一些,這樣才能做到萬無一失。”

3月中旬的一天,高嵐準備為一位患者拔掉呼吸機。經過17天的插管治療,老人終於脫離危險要恢復自主呼吸了。

由於剛剛拔管的患者很容易因為喉頭水腫導致無法呼吸,高嵐和其他醫護人員守在床旁待命,隨時做好搶救準備。所幸拔管操作一切順利,高嵐叮囑護士們要24小時輪流守候在床旁,為老人叩背排痰、詳細檢查每一項監護指標。

今年50歲的高嵐,是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神經內科護士長,從事護理工作已30年,曾經參加過抗擊非典的戰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她又一次衝到一線。

“我的學生們都衝到了一線,我更沒有理由不來,我還要把他們平平安安地帶回去。”高嵐説。

醫療隊裏的昝濤也曾是高嵐的一名學生,她的身上也同樣傳承著用愛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對待患者的南丁格爾精神。

一次,她為了配合醫生儘早為一位患者開展血濾治療,忙了整整一個通宵,直到患者順利做上治療,她已累得幾乎説不出話;為了保障團隊醫護人員安全,昝濤反復研究防護服穿脫流程,終於將穿脫時間從70分鐘壓縮到40分鐘……

昝濤的故事,是“百人團隊”的護理常態。説起這個團隊,高嵐很是欣慰:“我們的護理團隊中,個個都是精兵強將,臟活、累活大家搶著幹,個個都是好樣的!”

點亮“南丁格爾之燈”

1月26日馳援武漢、隨後進駐武漢市第九醫院,陜西省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王靜和隊友們面臨著最嚴峻的考驗:候診人群從住院部排到大門口,床位緊張到輸液都要在室外進行……作為所在病區的護士長兼感控護士,王靜沒有退縮,迅速投入戰鬥。

從整理物資、嚴格消殺、處理醫療垃圾,到調整床位、為病人翻身更換衣褲,再到靜脈穿刺、採血、做治療……王靜總在最需要她的地方忙碌著。

在拐角處的病房,一位年輕患者星星不經意的一句話,讓王靜心裏一緊:“護士姐姐,我的病還會好嗎?我會死嗎?”

22歲的星星已入院近一週,仍然發燒、氣短、身體虛弱,王靜和隊友們在對她進行抗病毒治療、營養支持等對症治療的同時,特別注重心理疏導。王靜把星星當作自己的妹妹,用專業知識開導她,用無微不至的關心鼓勵她。漸漸地,星星的話匣子打開了,人有了食欲,身體也日漸好轉。

“我走過每間病房,看到每一張臉龐,他們的眼神中有期盼、有絕望、有悲傷、有感動。我想讓他們放心,我們會努力戰勝病魔,努力救護好每一個人。”王靜説,她想做的,就是在患者心中點亮“南丁格爾之燈”。

出院前,愛畫漫畫的星星捧著畫板走到王靜面前:“姐姐你看,這是我為你畫的畫像。以後你來武漢,我帶你吃小吃、看櫻花。”

畫板內外,兩個王靜都在微笑。

和患者交流就要以心換心

2月2日,易先麗隨遼寧省支援湖北醫療隊抵達武漢。目之所及,武漢街道上幾乎不見行人和車輛,她心裏難受極了,但沒有哭。

3月28日,任務結束這一天,她卻從酒店哭到機場,“眼淚就是停不下來,我的患者和家鄉都活過來了!”

荊州妹子易先麗32歲,是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小兒呼吸科護士。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易先麗想都沒想就報了名,“湖北養育了我18年,這次不上就是逃兵。”

易先麗負責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四病區,有45張病床,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在患者床旁,醫護人員和死神拼死較量。

20床的吳奶奶70歲,在醫療隊接管病區時,她呼吸困難,正在進行高流量吸氧。易先麗看到她年齡大、病情又重,所以對她格外留心。

護理過程中,易先麗的湖北口音一下子拉近了兩人的距離。“奶奶願意讓我給她喂飯,但又不想太麻煩我。每次給她喂完飯,吳奶奶都讓我把水杯放在櫃子靠近她的一角,讓我把她挪到床邊躺著,這樣她就能自己喝水。”

從高流量吸氧到鼻吸氧,從身體不能挪動到在護士幫助下翻身,在易先麗和同事們的照護下,吳奶奶身體日漸好轉,最終順利出院。

分別前,易先麗和吳奶奶加了微信。如今兩人仍會不時互相問候,她説:“工作九年,我學會了用技能照護患者。在武漢56天,我懂得了用心和他們交流。”(記者陳聰、趙丹丹、藺娟、李錚)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