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我們照護患者,患者也愛護我們”——護士節裏聽抗疫前線護士的講述

2020-05-13 12:52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説到在武漢的收穫,我覺得最大的收穫是讓我感受到了這種危難時刻人性的善與美。”北京老年醫院內科總護士長紀冬梅12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説,他們在武漢疫情前線“體會到了在這種疫情風暴中的護患真情”。

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這天發佈會上的主角是幾位曾在武漢疫情前線工作的援鄂醫療隊護士。作為數以萬計援鄂抗疫護士中的一員,紀冬梅的體會具有一定代表性:我們在照護患者,患者也愛護我們。

疫情是對護士技能和職業精神的一次考驗

護士的工作服務於人們生命的全週期,從出生到死亡,每一個人都離不開護士。中華護理學會理事長、北京協和醫院護理部主任吳欣娟指出,護士並不是有些人想象中的,只是打針、發藥和基礎護理工作,其實在專科護理、病情觀察、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以及並發癥的預防、健康教育、心理支持方面也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是對護士技能和職業精神的一次考驗。”吳欣娟説,醫療隊在武漢面對的大多是危重症患者,護理工作難度大,風險高。他們從基礎護理到專科護理再到心理護理,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精細化、高質量的護理。

“小到喂飯、喂水等生活護理,大到呼吸機監測、氣道管理等專科護理都是由我們護士完成的。”紀冬梅介紹其在援鄂期間的工作。

他們甚至還成了患者與家屬的“通信使者”。“我們曾經代替我們的患者去其他病房看過親人,帶來彼此的問候;我們也曾經為老人打開視頻或者通過語音建立與家人的聯絡;我們還曾經坐在危重症患者床前,一字一句給他念來自家人的信件。”紀冬梅説。

護理工作也有危險的時候,面臨被感染的風險。“當遇到氣管插管這種高風險操作的時候,護士在準備期間或多或少也有所顧慮。”紀冬梅説,但面對患者、面臨搶救,他們手上的操作是連貫的,腦子裏想的都是患者,“真的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再顧及其他的”。

“救死扶傷不僅僅是心肺復蘇等救命的操作,像整理床單位、測體溫、量血壓、翻身等這些再平常不過的操作,在那時候更能給患者溫暖和信心。”北京醫院外科ICU護師李金澤説,通過援鄂,自己對本專業有了新的認識。

疫情是對護士技能和職業精神的一次考驗,他們通過了考驗。“在這次疫情阻擊戰中可以看到,我們有很多的專科護士,他們憑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通過和醫生的密切合作,降低了並發癥的發生,也使護士的價值得到充分的體現。”吳欣娟説。

“把‘天使’完整地還回去”

“讓我們最感動的還是我們那些患者。”紀冬梅説。

紀冬梅分享了在武漢前線發生的一個故事:有一次,護士教一位婆婆做呼吸操,告訴她這對身體康復有好處,但老人拒絕了。老人問護士:“我跟著你們做呼吸操,對著你們深呼吸,會不會吐出很多的病毒傳染你們?要是這樣的話,你們走吧,我不做。”護士耐心向老人解釋,説他們的防護做得很好,老人的疑慮被打消,這才配合做呼吸操。

“我們的護士在跟我提到這件事的時候哭了,她説真的沒有想到在這個時候,老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我們護士的安危。”紀冬梅説。

在武漢支援期間,護士和患者之間發生了很多類似的事。李金澤回憶其在武漢給一名年輕患者穿刺的時候,看到他手上有很多的針眼。“他當時告訴我説,沒事,放心扎吧,大不了再來一針。就是這麼一句看似再普通不過的話,讓我的信心更加堅定,同時感覺患者也在和我們醫護人員並肩作戰。”

“我們的患者總是把保護我們放在第一位。”紀冬梅説,“這讓我們體會到了在這種疫情風暴中的護患真情。”

在紀冬梅看來,很多時候不是護士自己在保護自己,而是被患者保護著。“我記得曾經有患者跟我們説過,你們是武漢借來的‘天使’,我們武漢也要把‘天使’完整地還回去。”(記者 陳海波)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吳嘯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