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抗疫“組合拳”成效顯著

2020-05-17 07:30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中國抗疫“組合拳”成效顯著
國際頂級科學期刊《自然》點讚中國非藥物性抗疫措施

在新冠病毒全球蔓延的今天,全球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400萬例,而中國累計確診病例超過8.4萬例。對於新冠肺炎疫情,應該採取什麼程度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各國的選擇並不一致。

從1月開始採取“封城”、隔離等嚴格防疫措施的中國,現在已控制住疫情,迎來全國範圍的復工復産。但如果中國沒有採取嚴格防疫措施,結果會怎樣?

日前,國際頂級科學期刊《自然》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告訴我們,中國抗疫“組合拳”成效有多高。該論文的數學模型推測:如果未採取當時的干預措施,截至2月29日,中國的新冠肺炎病例將增加67倍,達到數百萬之多。

這篇論文由復旦大學、英國南安普敦大學、武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美國哈佛醫學院等多家科研機構合作完成,題為《中國非藥物干預措施對COVID-19疫情控制的影響》。該論文明確表示:“基於非藥物干預的中國疫情控制策略是有效的。”

作為一種新的突發傳染病,新冠肺炎目前還沒有特效藥物和已上市疫苗。由於該病毒的高傳染力,不加控制會造成醫療資源不堪重負。因此,非藥物干預措施是公共衛生應對措施的基本組成部分,也是各國對疫情的主要遏制措施。

非藥物干預措施包括隔離病人、追蹤接觸者、隔離接觸者、旅行限制、取消群眾集會和洗手等,目的是減少病毒傳播以及流行高峰規模,併為將來可能研發出疫苗與特效藥物的使用贏得緩衝時間。

這篇論文的研究者利用流行病學與匿名的人類運動數據,建立了一個模型框架。該模型的估測結果是:到2月29日,中國大陸總共有114325例新冠肺炎病例;如無非藥物干預措施,那麼病例可能會增長67倍。

研究人員認為,不同干預措施的效果各不相同。早發現、早隔離病例,要比限制旅行和減少接觸更能預防感染。但多種非藥物干預措施的疊加,取得了最有力和迅速遏制疫情傳播的效果。

論文將中國為遏制新冠肺炎蔓延並減小其暴發規模所採取的NPI(非藥物干預)措施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城市間的旅行限制,這遏制了春節假期中病毒的進一步傳播。對武漢及湖北省周邊城市的“封城”措施于1月23日起實施;自1月25日以後,中國其他省份也出臺了旅行限制措施。

第二類措施是病例的早期識別與隔離,包括提高對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的篩查、識別、診斷水平,隔離確診和疑似病例以及報告追蹤其密切接觸者。中國各地均加強了對湖北省旅客的常規篩查和檢疫隔離,以期儘早發現病毒感染者。尤其是檢測和診斷水平的提高非常明顯,病例從症狀發作到實驗室確診的平均間隔時間,從疫情暴發初期的12天縮短到2月初的3天。

第三類措施是限制接觸和擴大社交距離,以及加強個人預防措施,比如洗手,這被用來降低社區水平暴露風險。中國政府鼓勵人們盡可能留在家裏,取消或推遲大型公共活動,還關閉了圖書館等公共場所。學校的寒假延長,春節假期結束日期也延遲了。

該論文研究者認為,雖然一些先期研究已初步探討過武漢封城、旅行限制、機場檢查以及病例隔離追蹤等措施對遏制新冠病毒傳播的效果,但目前仍缺乏對中國這些非藥物干預措施的定量研究。研究者期待通過本篇論文中相關模型的定量研究,評估這些非藥物干預措施的有效性及施加時機,“我們的發現有助於更好地了解非藥物干預措施,併為全世界的疫情應對工作提供信息。”

總之,儘管經濟和社會成本高昂,中國在全國實施的非藥物干預措施使得新增病例數量迅速下降。總體上,綜合實施以上各類干預措施,能夠取得更好、更迅速的防控效果。

論文稱:“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中國採取的綜合性非藥物干預措施,顯著降低了新冠病毒在中國各地的傳播擴散。早期實施綜合性非藥物干預措施可以大大減少疫情暴發,而延遲的反應會導致更大的暴發。”

研究結果表明,中國採取了積極的多方面措施,有效阻斷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遏制了疫情的進一步擴散,為全球防控新冠病毒爭取了寶貴時間。各國應借鑒中國經驗,採取積極的非藥物性干預策略來遏制新冠病毒傳播。(記者 佘惠敏)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潤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