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務院新聞辦就《政府工作報告》解讀等有關情況舉行吹風會

2020-05-22 17:54 來源: 中國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0年5月22日(星期五)上午11時30分舉行吹風會,請《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解讀《政府工作報告》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圖為吹風會現場。中國網 鄭亮 攝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 胡凱紅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今天舉辦的吹風會。今天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開幕會上作了《政府工作報告》,這個《報告》大家都非常關注。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政府工作報告》的內容,我們非常高興請來了《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先生,《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黨組成員孫國君先生,請他們為大家解讀《報告》,並回答大家的提問。首先,我們有請黃主任作介紹。

《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 黃守宏: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今年的全國“兩會”非同尋常,不光是中國的老百姓格外關注,國際社會也格外關注。今天上午,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以及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對去年的工作、今年以來的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産工作進行了回顧,提出了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宏觀政策措施,對下一階段的工作作了部署。大家有的在現場,有的通過視頻看了,都能感覺到現場的掌聲和現場的氣氛,這説明《報告》受到了與會代表、委員的好評。在來參加吹風會之前,我也看了一下網絡上的一些評論,感到《報告》回應了各方關切、反映了各方期待,具有聚民心、暖人心、強信心、築同心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此次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使很多方面情況都發生了改變。就《報告》起草而言,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況。去年年底以來,我們按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既定程序進行了《報告》起草工作。《報告》稿經黨中央、國務院審議通過後,下發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徵求意見,隨後根據徵求的意見,我們對報告進行了修改。但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國內外形勢發生重大變化,全國“兩會”推遲召開。根據黨中央決策部署,我們最近一段時間對《報告》進行了較大調整和修改。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主持召開兩次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報告》稿,對起草和修改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作出重要指示,為起草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報告》起草和修改工作是在李克強總理主持下進行的,國務院其他領導同志給予具體指導。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兩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一次國務院全體會議,討論和審議《報告》稿。

在《報告》起草和修改過程中,李克強總理多次主持召開專題座談會,深入基層,直接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國務院其他領導同志也通過多種形式聽取意見和建議。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也不斷地提出了意見和建議。社會各界包括廣大網民也提出了很多意見和建議。特別是疫情發生以後,對於中國的經濟走勢怎麼看、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怎麼定、宏觀政策怎麼辦,大家發表了很多的意見和看法。從起草組來講,我們非常關注社會各界的反映,特別是網民的反映。比如,中國政府網聯合25家網絡媒體平臺以及各地區、有關部門政府網站,第六次開展“我向總理説句話”網民建言徵集活動。這些建言側重點在疫情之前和疫情之後有點變化,從近期來看重點關注是就業、醫療、住房、收入和消費、市場主體等五個方面。中國政府網把精選出來、有代表性的近1400條建言轉給了我們。同時,我們對各大門戶網站包括新華網、人民網等開通的建言專欄,也組織專人蒐集解網民意見。

另外,國務院研究室作為報告起草牽頭單位,今年按照近幾年的做法,會同科技部、國家外國專家局,聯合召開外國專家建言座談會。來自9個國家的13位知名專家,從國際視野和國際比較的角度,對中國政府的工作和《報告》起草提出了一些好的意見和建議。應該説,今年《報告》起草歷時之長,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少見的。相應的,聽取方方面面意見的時間也比較長,聽到的方方面面建議也比較多。根據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我們不斷地對《報告》作出修改。因為形勢在變化,國際疫情形勢在變化,國內疫情防控成果不斷拓展,國內外經濟形勢也在不斷變化。為了更好的把準經濟社會發展的脈搏,更好的回應社會各方面的關切,所以《報告》在不斷的進行修改,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幾乎每天都在改。最近幾天,我們還將根據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繼續進行修改。以上是簡要介紹一下《政府工作報告》的起草和修改情況。


圖為《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中國網 鄭亮 攝

關於過去一年和今年以來的成績和工作,《報告》作了簡要回顧。去年世界經濟增速是國際金融危機10年來最低一年,國際經貿摩擦加劇,中國經濟能夠實現GDP增長6.1%的成績,總量達到99.1萬億元、接近100萬億元,新增就業1300萬等,取得這樣的成績是極為不易的,也是很可貴的。本來去年我國經濟運行狀況到了第四季度,已經向好的方面轉化,如果沒有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預計今年上半年會比較好,但是疫情使情況發生了變化。疫情發生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組織開展了一場可以説感天動地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經過全國上下和廣大人民群眾艱苦卓絕的努力,我們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武漢和湖北是抗擊疫情的主戰場,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取得決定性成果,全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統籌經濟社會發展也取得了積極的成效。對於這一成績,《報告》裏面講,來之不易,成之惟艱。在座的各位都經歷了這個過程,對這八個字應該都有深刻的理解和體會。這充分表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具有駕馭複雜局面的高超能力,具有應對困難和挑戰的堅定決心,在分析判斷形勢、推動工作方面具有遠見卓識,同時也充分展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潛力和抗風險能力,彰顯了中國的獨特政治和制度優勢。

《報告》在分析國內外形勢基礎上,對今年下一階段的工作,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和安排。就我個人體會而言,理解和把握《報告》下一階段的政策和部署安排,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注重把握好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把握常態化疫情防控這個大前提。疫情是下一階段影響我國發展的最大變數。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但現在全球疫情仍在蔓延,輸入風險始終存在,國內聚集性疫情時有發生,疫情反彈的複雜性增加。當前中國的疫情已經從前一段時間的應急性防控轉向了常態化防控,這種局面可能要維持相當長時間。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疫情防控這根弦決不能放鬆。因為一旦疫情反彈甚至暴發控制不住,整個經濟社會的進程又會被打亂。疫情防控不能放鬆,同時經濟社會發展又不能等,民生就業的問題也不能等,怎麼辦?黨中央提出,要健全常態化疫情防控機制,做到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確保疫情不反彈。在此前提下,要加快推進全面復工復産、復市複業,暢通産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報告》提出的判斷和各項經濟社會發展政策舉措,都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這個前提下部署和統籌推進的。

二是把握“六保”這個著力點。2018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較大的國內經濟下行壓力,黨中央、國務院提出要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即“六穩”。今年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挑戰,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六保”,即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産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其核心就是穩住經濟基本盤、兜住民生底線、實現脫貧目標。“六保”是針對新情況提出的積極的、進取的而不是消極的目標任務。有的人講“保”是被動的、防守的、消極的,實際不是。平常我們的速度跑得快一點,這是進取,往前走。當面對外部強烈衝擊時,能穩住陣腳、站穩腳跟、不後退甚至少後退,這本身就是積極的,在衝擊過後再往前走。跑得快是積極進取,穩住當前也是積極進取。面對前所未有的衝擊,穩住經濟基本盤,就是保護社會生産力、保住今後發展的根基。有了這個根基,別的都不怕。兜住民生底線,就奠定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礎。這既是從穩定大局來考慮,同時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考慮。大家都知道,我們這幾年走出了一條民生改善、拉動消費、帶動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路子,所以保基本民生既是保底線,同時也是為了穩住消費、為了經濟發展,這是統一的。實現脫貧目標,就標誌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貧困地區是我們最大的短板,脫貧攻堅是我們最重要的任務,也是必須完成的任務。所以今年的各項政策是圍繞“六穩”特別是“六保”展開的,這裡面又聚焦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展開的。

三是把握脫貧攻堅這個硬任務。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誌性指標。黨中央對脫貧攻堅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挂帥、親自出征、親自督戰脫貧攻堅。經過不懈努力,脫貧攻堅已取得決定性成就。《報告》裏講了,到去年底貧困發生率已經降到了0.6%。我國貧困人口已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少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今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對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下達了總攻令、吹響了衝鋒號。本來過去這幾年每年脫貧都是一千萬以上的力度、規模,今年只剩下500多萬人,但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對脫貧攻堅帶來了不利影響,包括勞動力復工受到了影響、一些貧困地區農産品的銷售出現困難等等,返貧致貧風險加大。為確保脫貧攻堅決戰決勝,按照黨中央的部署,《報告》提出了針對性強、力度大的重要舉措。今年中國脫貧目標一定能實現,這意味著中國比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提前10年實現,這是中國對全球減貧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

四是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中國有14億人口,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居民消費正在優化升級,擁有全球最大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同時中國正處於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深入發展階段,有效投資需求潛力很大,這二者結合就是巨大的內需潛力,這是我們大國經濟的最大優勢所在。只要把這個潛力發揮出來,就能形成拉動經濟增長的持久而強勁的動力。所以《報告》提出,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這既考慮了當前應對疫情衝擊的需要,考慮了保持我國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也考慮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怎麼實施呢?報告給出了路線圖,那就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民生導向,使提振消費與擴大投資有效結合、相互促進,同時也提出了重大舉措。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意味著經濟發展有勢能,有很多的內需增長點。

這裡大家可能比較關注的是《報告》提出的“兩新一重”建設,即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傳統的“鐵公機”、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最近一段時間,各方面都認為有必要擴大有效投資,但重點投向哪有不同看法。《報告》立足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群眾需求,提出了把“兩新一重”作為投資重點。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經過反復研究考量確定的,同時也吸取了社會各方面的意見,既能促消費惠民生,又有利於調結構增後勁,具有一石多鳥之功效。新基建是促進高質量發展、滿足群眾消費升級的需要。新型城鎮化的重點是縣城,順應越來越多的農民在縣城安家落戶趨勢,需要支持縣城強化服務功能和承載能力。老舊小區改造也是需要的。傳統的“鐵公機”、水利、能源工程很多也都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所以“兩新一重”建設,實際上體現了一種以民生為導向的、支撐內需擴大的重大方略舉措。

五是把握改革開放這個大邏輯。前一段時間有一些人擔心為了應對疫情衝擊,我們會不會走鋪攤子、粗放增長的老路,會不會採取為維持短期增長而損害長期發展的做法?因為有些措施從短期來講有利於穩定速度,但是處理不好會留下後遺症。應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任務,具體可以採取很多政策措施,根本上靠什麼?按照黨中央的決策,《報告》明確提出,要用改革開放辦法,穩就業、保民生、促消費,拉動市場、穩定增長,走出一條有效應對衝擊、實現良性循環的新路子。依靠改革開放的辦法,激發社會各方面的創造力,穩住就業、保住民生,消費自然就有了,消費有了就能拉動市場,就會帶動有效投資,就能夠穩住增長。改革開放是過去40多年推動中國取得巨大成就的制勝法寶,這麼多年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和挑戰,這一法寶屢試不爽,現在同樣也不例外。《報告》中提出的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舉措包括“六穩”、“六保”,可以説念的是改革開放的“經”、用的是改革開放的“招”,走的是改革開放的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孫國君先生願就《報告》起草情況,就大家關心的問題進行交流。

胡凱紅:

謝謝黃主任的介紹和解讀,下面開始提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我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沒有提出GDP的具體目標,請問這是為什麼?另外,怎麼看待當前的中國經濟形勢?謝謝。

黃守宏:

這是目前社會關注的最突出的問題之一,請我的同事孫國君先生來回答。


圖為國務院研究室黨組成員孫國君。中國網 鄭亮 攝

國務院研究室黨組成員 孫國君:

您提出了一個現在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我在來之前看央視的直播間、部長通道,記者提的第一個問題都是關於今年《報告》沒有提出經濟增長速度量化目標的問題。因為按照慣例,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是要提出當年國內生産總值增長速度預期目標的。當然,歷史上也有過沒提的時候。

今年為什麼沒提增速呢?實際上,最大的因素就是不確定性。這個不確定性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疫情走勢的不確定性。現在全球感染者近500萬,每天新增人數仍接近10萬的高水平,下一步疫情發展趨勢誰都無法預知。二是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疫情是當前影響全球經濟活動的最大因素。全球疫情走勢無法準確判斷,也就相應無法判斷各國疫情管控措施會怎麼調整。一季度,全球主要經濟體已經出現較大幅度的負增長。很多分析都認為世界經濟出現了嚴重的衰退,甚至提出衰退的程度可能不亞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大蕭條。各國經濟都處於巨大的不確定性之中。

不提經濟增速具體目標,不是説不重視經濟增長,不是説要任由經濟增速下滑。《報告》裏有一句話很重要,叫“穩定經濟運行事關全局”。

從當前來説,有兩個方面需要增長來支撐:一是今年提出要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這需要經濟增長支撐。按照前些年的經驗數據,一個點的增長速度對應大概200萬新增就業;從脫貧的情況看,全國有近3000萬的貧困勞動力在外打工,打工收入是很多農村居民重要的收入來源,也是解決脫貧問題的重要途徑。如果就業有問題,收入就有問題,並會帶來消費等一系列的問題,所以説增長至關重要。二是經濟下滑的時候,往往會導致一些風險的出現。比如説金融和其他一些領域,一些原本不是問題的問題、不是風險的風險,可能會因為經濟下滑所産生。再比如説基層財力問題,沒有經濟增長,財力也會出問題,並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所以,穩定經濟運行事關全局。

我們為了防控疫情確實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一季度經濟負增長6.8%。但是為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這個代價是必須付出的,也是值得的。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復工復産進度加快,整個經濟在逐步恢復。從4月份當月來看,工業增長3.9%,用電量、發電量、鐵路貨運量等指標增長都由負轉正,這是一個很好的跡象。儘管有些指標比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投資等還在下降,但降幅在收窄。這些都説明前期實施的政策,比如減稅降費、金融支持、援企穩崗等,都正在落地見效。

《報告》提出了一些今年下一個階段要實施的政策,比如説財政政策的重點是把資金用在穩就業和保民生上,金融政策主要是保市場主體,就業和社保政策重點是把民生底線兜住。我相信,隨著這些政策的落地,經濟會逐步企穩回升,全年基本盤不會有問題,民生也不會有問題。

謝謝。

日本經濟新聞記者:

您剛才提到1%的增長帶來200萬人的就業,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新增就業的目標是900萬人以上,實際的增速目標是4.5%左右,這樣的了解比較可信嗎?第二個問題是今年個別國家發行金額是1萬億,其中金融市場的預測是3萬億左右,這個實際的發行金額是怎麼預計的?這背後有什麼考慮?謝謝。

孫國君:

實際上你剛才説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我剛才提到的1個點的GDP增速對應200萬的新增就業。這是一個經驗數據。在不同的經濟增速區間,它對應的新增就業值是不同的。比如GDP增速在6%左右時,一個點對應200萬左右的新增就業;但是把這個區間放大的時候,它就不是完全的線性關係。在經濟增速相對低一些的時候,政策會重點向穩就業傾斜。這時候1個點經濟增速與新增就業的對應關係,和經濟增速相對高的狀態下是不一樣的。

今年的就業壓力很大,信貸政策、失業保險返還政策等等,都會和企業穩就業、少裁員挂鉤,通過這些辦法來把就業底線兜住。今年就業目標適當下調,提出來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是實事求是的。如果今年新增就業能達到900萬以上,調查失業率就會控制在6%左右,這和現在的經濟形勢是相匹配的。

第二個問題,抗疫特別國債發行了1萬億元,市場上有些預期更高一些。廣義的財政政策涵蓋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等四大預算,在這些盤子裏有通盤考慮。因為是抗疫特別國債,它的重點支出一定是“抗疫”兩個字,是針對抗疫來發的特別國債,是一種特殊時期採取的特殊手段。這個錢一部分直接用於地方的抗疫支出包括補短板的建設,另一部分通過中央財政直接轉給地方使用。

就抗疫特別國債來説,這個規模我認為是合適的。因為今年同時還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了1.6萬億元,這些債之間要配合著使用。同時還有預算內投資。我們不能簡單的看一項來確定財政政策的力度,一定要通盤的看今年《報告》提出的財政政策,包括金融政策的配合,包括財政政策的執行方式。比如穩就業、保民生的直接責任、直接壓力在市縣政府,今年建立了特殊轉移支付機制,這些錢省裏不存截留,直達市縣基層,這是以前沒有的一種機制。

黃守宏:

我補充兩句。前面孫國君先生也講了,今年抗疫特別國債和財政赤字的使用,是用改革創新的辦法,直達基層,直接惠及企業和民生。關於就業和增長速度的關係,剛才孫國君先生講,在正常情況下,經濟增長速度和就業之間是一種對應關係或者正常的帶動效應,但是在特殊時期,這種對應關係就會發生變化。比如一季度中國的GDP下降了6.8%,但是一季度新增就業近230萬。經濟增長速度和就業之間的關係非常複雜,而且在時點上不可能做到一一對應。就業本身有一定的滯後性,在波動的幅度上也不是對應的。要看到,一般情況下的規律和特殊情況下的規律是有所不同的。我就補充這些。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近期國際上傳出了“全球化終結論”、“中國脫鉤論”、“撤出中國論”等等,我想請問您怎麼看這種論調?另外,中國怎樣保住外資外貿的基本盤?謝謝。

孫國君:

每當全球經濟出現一些問題或一些小的摩擦時,關於中國經濟的很多論調比如中國脫鉤論等就會凸顯出來。在看待全球化這個問題上,要看大勢。全球化是個大趨勢。很難想象,如果沒有投資貿易、人員流動的全球化,今天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如果把時間拉長,全球化一定是給每個國家和各國人民帶來福祉的。所以説,中國政府一直堅定不移支持全球化進程,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一些小的磕磕絆絆是難免的,但不能因此而改變對這些大方向的判斷。

現在包括此前都有一些外資撤出的反映和論調,甚至有些外資在轉移。經濟在發展,中國的整體發展水平在提高,在不同階段每個國家的比較優勢會有所差異。有轉出去的,也會有轉進來的。比如,受疫情的影響,一季度我國吸引外資負增長,但4月份吸引外資又出現了較好的增長。我們還看到,很多調查包括一些外國商會的調查數據顯示,70%以上的跨國企業仍然看好中國市場,決定在中國進行投資。企業認為中國市場是值得長期戰略性投資的市場,我認為這是有戰略眼光的看法。在這個問題上,要有大的方向性判斷,不要被一些小的言論所左右。

我認為,中國有兩個方面的優勢。經過改革開放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可以説形成了全球唯一的門類最全的配套體系。按照全球的工業分類,大概有41大類、191中類、500多小類,中國是唯一一個覆蓋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中國是全球12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每年中國的經濟增量佔全球的30%,所以這個市場是非常大的。這是從供給的角度。從需求角度看,中國的市場還在擴大。從這兩個方面來看,任何人都會看好中國的市場。

今年的《報告》很重視對外開放。一是表明不管世界經濟怎麼變化,面對的外部環境多麼複雜,中國政府都會堅定擴大對外開放,這是堅定不移的。

二是繼續推進擴大出口,也要擴大進口。擴大出口方面,既要推進國際市場多元化,比如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占比已經達到30%,同樣也要促進出口主體多元化,就是金融、保險等支持政策要更多向中小外貿企業覆蓋,包括支持一些新的外貿業態,比如跨境電商、服務貿易試點。

三是支持投資。今年,我國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還會大幅縮短,還要出臺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開放自主權。無論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開放,都會大幅拓展。

四是我國營商環境已經有了很大改善,但還要強調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對標國際,打造一視同仁的營商環境。因為公平競爭不僅是外資企業的訴求,也是國內企業的訴求,一定要用公平公正的監管來維護公平競爭。

謝謝。

黃守宏:

客觀規律和歷史趨勢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對同樣一件事情可以見仁見智,但事實勝於雄辯。對於去哪投資,企業家是用腳投票,是要“算賬”的。企業家最知道往哪投,最知道怎麼投。事實表明,這兩年中國引進外資,在國際上速度是快的、比重是高的,今年同樣如此。這説明什麼?説明外商是看好中國的。

剛才孫國君先生也説了,中國今年在困難的時候將繼續擴大對外開放。面對困難,我們不是把開放的步伐放慢了、力度縮小了,恰恰相反,我們今年在擴大開放、引進外資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的重大舉措,包括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擴大服務業、製造業等領域開放,增設自貿試驗區等。為什麼我説要把握改革開放這個大邏輯?因為改革開放的大邏輯是貫穿《報告》始終的,全篇的每個方面處處都有體現。


圖為吹風會現場。中國網 鄭亮 攝

CNBC記者:

想多了解一下當在準備這個工作報告的時候,從當地的一些反饋,他們是什麼樣的態度,對於就業,中小微企業和外企有合作。剛才您介紹的時候説得到很多反饋,想多了解一下他們在這個反饋中是有什麼樣的狀態,他們對當地的就業是什麼樣的計劃?謝謝。

黃守宏: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和矛盾之一,就是就業和民生問題。受疫情衝擊的影響,一些産業特別是服務業領域,有些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比較困難,有的裁員或者降薪。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提出“六保”並把保就業列為“六保”之首?因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動因所在。保就業靠什麼?就是要穩住企業、穩住市場主體,特別是穩住中小微企業。中小微企業是實現就業最主要的渠道,80%以上的就業都依靠中小微企業。

針對當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困難,《報告》提出了一系列的舉措,目的就是為了穩就業。我們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採取了大規模的減稅降費舉措。《報告》裏面講,去年減稅降費2.36萬億元,今年在去年的基礎上,新增減稅降費2.5萬億元。除了減稅降費以外,還有一些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的政策,比如今年要繼續降低電價,繼續推動網絡降費15%。近兩年《報告》中的一個熱點,就是網絡資費不斷下降,每個人都從中受益,都獲得便利,方方面面都比較高興。

《報告》圍繞緩解當前小微企業存在的困難和就業的困難,在金融方面也有一系列舉措,特別是在宏觀政策中提出要創新直達企業的貨幣政策工具等。今年對中國來講,穩住就業是最重要的,穩住了就業就保住了基本民生,這是最重要的任務,也是最大的成就所在。包括沒有提出GDP增長具體目標,很大程度上就是把大家的積極性、把大家的關注點和精力集中到穩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上來。我們所有的政策都要直擊“六保”,特別是保就業、保民生、保企業。在保就業這個問題上,我們有很多支持措施。

但是大家都知道,今年失業率肯定是要上升的。失業是全球性的問題,全球各國的失業率都遠遠高於平常年份,對於中國來講,儘管我們作出最大的努力,採取一切可能採取的措施,但是失業率還可能會略有增加,失業的人數也會有增加。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辦?我們不僅在擴大就業方面有措施,在加強失業保障方面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報告》提出,要加強失業保障,確保參保人員應保盡保,並且今年又提出一些新的舉措,比如過去規定參保未滿一年是不能領取失業保險待遇的,但是今年可以領取。又比如,有一部分農民工在常住地也可以領取失業保險待遇,對一些回到社區和農村的及時納入城鄉低保。

有些人關心我們有沒有這個保障能力,這點請大家放心。我們現在失業保險基金結余還有4600多億元,另外我們還有2萬多億的社保基金戰略儲備,今年還要推動失業保險省級統籌。通過這一系列措施,我們有能力、有辦法把失業兜住。這兩年一直在劃撥國有資産充實社保基金,提高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比例,今年提高到4%。民生是有保障的。今年特殊時期、困難時期,政府要首先帶頭過緊日子。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就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經營狀況一定也會相應改善。謝謝。

南方都市報記者:

今天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定實施擴大內需的戰略,而當前消費投資卻在下降,請問如何才能有效的擴大內需?如何處理擴內需和改善民生的關係?謝謝。

黃守宏:

關於這個問題,前面已經涉及到一些,請孫國君先生簡要的説一説。

孫國君:

我先補充一個前面就業的情況。我來之前對《報告》的電子版作了一個檢索,發現《報告》的最高頻詞是“就業”,39處講“就業”,這可能是歷史上第一次。

關於剛才的問題,擴大內需是中國一直堅持的發展經濟的舉措,關於擴大內需的戰略以前也提出過,2000年《報告》第2條整個部分就講“堅持實行擴大內需的方針”,這是在“九五”時期。到2011年,在“十二五”的時期,又提出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我們實際上是一直在堅持擴大內需,因為擴大內需是一個人口大國的特有優勢,它可以為經濟增長提供穩定支撐。

現在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超過60%。我們今年提出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從理解的角度來説,不是簡單説因為需求不足就要擴大內需。黃守宏主任剛才在前面介紹的時候也説過這個問題。從我的理解角度,大概有這麼幾點。

一是擴大內需一定要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能滿足需求的升級,也能創造需求。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以後,很多居民對中高端産品的需求增加了,生産供給也要跟進,擴大內需也需要整個産業供給體系同步升級,使經濟進入高水平的動態提升。

二是圍繞民生擴內需。如果僅為擴內需而擴內需,就失去了意義。發展是為了改善民生,擴內需的終極目標也是改善民生,這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體現,整個擴內需是圍繞著民生來做文章的。

三是消費和投資的結合點上,整個投資要圍繞著擴大消費,找到一些結合點來推動,包括“兩新一重”等等。

四是擴大內需和擴大外需相互促進。大家很容易産生誤解,認為有內需就不要外需了,實際上不是這樣。我們現在進出口總額已經佔到GDP的30%左右,內外需兩個市場是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的,中國擴大內需的市場是面向世界的大市場,擴大內需的最終目標不僅是給國內的企業帶來福祉和機會,也能給各國企業帶來機會,中國擴大內需走到今天具有更重要的意義。謝謝。

中國新聞社記者:

我想了解一下在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中背後的故事,特別是起草的過程中和以往有沒有什麼不一樣的?謝謝。

黃守宏:

年年歲歲花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報告》同樣如此。今年更是如此,每年這個過程都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尤其是今年。

我前面簡單作了一點介紹,由於形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今年《報告》起草歷時時間長,是改革開放以來少有的。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春節之前寫的那一稿和今天《報告》這一稿相比,從內容到形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些方面可以説是面目全非。從內容上大家可以看到,往年的《報告》到大會印發時大概是1.95萬字左右,今年約1.04萬字,大體上減了一半。過去是部署全年工作的,今年實際上是部署今後7個月的工作。形勢又在不斷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報告》修改量就大了,所以很多部分是重新起草的。

大家可以看看,從內容上,過去每一年回顧了當年的成績之後,我們要再介紹一下做了哪些主要工作,今年沒有了。再比如,往年我們會比較兼顧面,包括一些常規性的工作和一些需要持續不斷推進的工作,今年沒有那麼多的篇幅和容量,相應少了些。今年大家可以看一看,回顧工作這一塊很簡要,講了一些去年的標誌性成績,講了今年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産的主要工作,很簡略。回顧過去工作這部分,比如往年總篇幅1.95萬字左右的話,大體上這部分會在4000字左右,今年的則少多了。在部署工作這塊,近幾年用去年的工作回顧、今年的總體思路、今年的重點工作三段式多一點,今年根據實際情況採取了拉條子的方式,其中一個目的也是為了節省篇幅、減少層次,同時更加突出下一步要幹什麼、做什麼。所以《報告》如果説變化,從內容、形式、篇幅等都有很多變化。

這裡需要解釋一下,很多方面的工作比如醫療衛生很多需要繼續推進的工作,如這幾年一直推進的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公立醫院改革、醫保基金監管等等,因為篇幅所限都舍掉了。今年重點把一些應對新形勢的新舉措新辦法等寫出來了,其他的相對沒有寫到,但是沒有寫到的同樣重要,同樣需要持續用力開展,而不是説這些東西不寫就不做了。在今年的形勢下,《報告》必須集中重點、集中焦點,這也是社會各方的期待,我們在徵求意見的過程中,很多方面也都提出過類似的要求。

對寫《報告》這類的文章來講,越短越難寫,因為容量有限而方方面面的要求和需要表達的東西又很多。按照程序,《報告》經過人代會批准之後,會把目標任務進行具體的分解,同時一些沒有寫上的政策措施也會納入其中。國務院現在已經在作部署。相信大家下一步會從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一系列具體政策裏,找到很多《報告》裏提出的方向性的東西或者提到的政策。

我還需要説明一下,《報告》裏面提出的政策是基於對當前的形勢,包括對國際疫情走勢、國內疫情防控、經濟發展的態勢分析判斷基礎上做出來的。如果説形勢一旦發生超出預期的變化,《報告》裏也講了,對相關的政策將予以完善。我們出臺政策要瞻前顧後,既要解決當前的突出問題,也要考慮到可持續性。打仗總是要有謀劃的,我們現在應對危機的手段還有很多,子彈沒有打光,留有充分的餘地和後手。

胡凱紅:

最後一個提問機會給外國記者。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胡凱紅邀請記者提問。中國網 鄭亮 攝

路透社記者:

請問沒有國家經濟增長目標的話,地方政府怎麼會定自己的增長目標或者財政支付目標?謝謝。

黃守宏:

大家對經濟增長速度都很關注,孫國君先生剛才也作了解釋。在正常情況下,經濟增長速度是一種綜合性、基礎性的指標,對指導工作有重要意義。因為很多方面的安排要基於速度作出。但今年的形勢具有不確定性,會議之前方方面面對經濟形勢都高度關注,建議設經濟增速具體目標的有,圍繞設多少也有爭論,也有基於目前的形勢建議不設的。就像剛才這位記者提問的,如果不設,包括地方政府在內可能就沒有參照和依據。主張不設的,同樣有其道理。大家都知道,中國經濟發展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速度問題要客觀看待,不能唯GDP。但經濟增長很重要,在當前經濟下滑的情況下,不能腳踩西瓜皮、滑到哪算那裏,這肯定是不行的。因為經濟增長連著就業、連著基本民生。

不設GDP增速具體量化指標,地方政府該怎麼辦,各個方面應該怎麼辦?該抓的工作照樣抓,重點圍繞加強“六穩”、“六保”工作來做。從地方政府來講,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把精力用在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上。速度多少,GDP多少,不是方向,是最後的結果。不會因為沒有速度目標就失去了方向。方向是明確的。要按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在當前著力做到“六保”。經過“兩會”之後,大家通過認真討論、深入思考,認識會更加統一,方向會更加明確,各方面的行動也會更加自覺,所以不會因為不設GDP的速度目標就沒有方向感了。謝謝。

胡凱紅:

吹風會到此結束,謝謝黃主任,謝謝孫國君先生。謝謝各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