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一箭雙星”!長征十一號火箭第九次成功發射三大看點

2020-05-30 14:3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5月30日電 題:“一箭雙星”!長征十一號火箭第九次成功發射三大看點

新華社記者 胡喆

5月30日淩晨,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呼嘯而出、直刺蒼穹,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將兩顆新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從2015年9月首飛至今,長征十一號火箭已連續九次成功將39顆衛星送入太空,連續9次高精度入軌、零窗口準時發射,充分展示了火箭優異的可靠性、任務適應性和多樣化發射能力。

發射場景多:“大陸、大海”任爾翱翔

長征十一號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中唯一一型固體運載火箭,可在不同發射場、海上和陸地實施發射。火箭全長近21米,重58噸,起飛推力120噸,兼容2米和1.6米兩款整流罩,可將500公斤的有效載荷送入500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

“與以往的發射任務相比,此次發射任務實現了三個突破。”長征十一號火箭總設計師彭昆雅介紹,這三個突破,即首次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火箭發射任務;首次採用2米直徑整流罩;首次採用全新信息化發射平臺實施發射。

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陸上發射和山東海陽的海上發射之後,此次長征十一號火箭首次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發射任務,充分利用新發射場的地理緯度、海拔高度的優勢,在較短的時間裏完成了合練和首飛任務,充分驗證了運載火箭的較強的環境適應性。

彭昆雅介紹,與此前1.6米直徑的整流罩相比,此次任務首次採用2米直徑整流罩,為衛星提供了更大的使用空間,更好滿足多星發射需求。發射的兩顆衛星採用串聯佈局,首次在固體運載火箭上設計了內支撐結構,將整流罩隔離出“loft結構”,能夠為衛星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和“搭乘體驗”。

在此次任務中採用的全新的發射平臺具有高度集成、高度智慧的特點,具備獨立實施發射能力。可靈活選擇發射點,大幅增強陸地發射的軌道適應性。採用智慧化測試系統,大幅縮短了發射準備時間。

“通過此次發射充分驗證了長征十一號火箭對發射任務的適應性和多樣化發射的能力,未來火箭還將持續增強海、陸全域發射能力,將長征十一號火箭打造為國內適應性較強的運載火箭。”彭昆雅説。

履約週期短:“快響利箭”名副其實

在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中,長征十一號火箭有“快響利箭”的美稱。更重要的是,科技人員在不斷總結發射經驗的基礎上,不斷革新,使“快箭”越來越快。

以往,長征十一號火箭發射任務的履約週期至少需要七八個月甚至一年,而現在在極限情況下,一發火箭從論證可行性到實施發射只用五個多月。

“這得益於型號隊伍一直以來積極探索固體運載火箭的去任務化管理和並行設計思路。”長征十一號火箭副總指揮金鑫説,研製團隊在火箭箭體總裝去任務化基礎上,實現了飛控軟體的去任務化。

“總裝和測試效率的提升,為今後長征十一號火箭進入高密度發射奠定了基礎。履約週期越短,市場快速響應能力就越強。”金鑫説。

市場更廣闊:“太空專車”席位亮相

目前,長征十一號火箭已經成為實用的商業火箭,在市場上真正實現了商業發射。未來研製隊伍還將在現有基礎上研製一款新型火箭,運載能力達2噸。

“運載能力越大,每單位重量的有效載荷進入空間的成本就越低,火箭的經濟性就越好。”長征十一號火箭總指揮李同玉説。

屆時,火箭的發射價格僅相當於國際主流發射價格的三分之一,具備強勁的國際競爭優勢,能為各類型載荷提供專屬、定制服務,開拓中國長征火箭更為廣闊的商業市場。

李同玉告訴記者,研製隊伍在主載荷有剩餘運載能力的情況下,開發了搭載服務,專門為未來剩餘運載能力的開發開了窗口,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每半年就在網上更新長征十一號火箭剩餘運載能力的搭乘機會。

這種主動亮出“太空專車”席位的做法為長征十一號火箭爭取到了更多用戶。從2018年第三次發射開始,長征十一號火箭就採取“專車、拼車”等模式,滿足小衛星多樣化的發射需求。

“後續,我們希望把火箭的運載能力做得更大。為未來運載火箭的更新換代、為進一步提高運載火箭的經濟性奠定基礎。”李同玉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