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耕作有“利器” 豐産有底氣——黑土地上興起保護性耕作

2020-06-11 07:4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長春6月10日電 題:耕作有“利器” 豐産有底氣——黑土地上興起保護性耕作

新華社記者薛欽峰

眼下在東北黑土地上,不少農田開始泛綠,玉米苗破土而出。在東北鄉村,很多農家院子裏停放著免耕播種機。隨著農民土地保護意識的增強,如今保護性耕作正在黑土地上興起,免耕播種機成了眾多農民的耕作“利器”,農民對今年糧食豐産也更有底氣。

在梨樹縣梨樹鎮高家村,農田裏覆蓋著玉米秸稈,玉米苗已從秸稈間鑽出。當地農民秋天將玉米秸稈還田,春天用免耕播種機直接播種。康達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青魁説,這是保護性耕作技術,能減少土壤風蝕、水蝕,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黑土地得到保護,玉米長勢更好。

過去,由於農民粗放式的耕作方式,黑土層變薄,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農作物抗災能力變差,影響了農業生産。十幾年前,中國科學院的農業專家研發生産出國産免耕播種機,試驗推廣保護性耕作。

最開始,由於技術還不成熟,推廣並不順利。但經過多年試驗,保護性耕作技術逐漸完善。近兩年,為加快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吉林各地農業部門依託合作社、種糧大戶進行示範推廣。梨樹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王貴滿説,我們每年還組織農業專家深入村屯為農民講解保護性耕作知識,讓更多農民掌握和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

隨著越來越多農民開始嘗試,現在一些農機企業看到了免耕播種機的市場前景,不斷進行技術升級,擴大産能。在吉林省康達農業機械有限公司,車間外上百台免耕播種機整齊排列,正等待發貨。車間裏機器轟鳴,火花四濺,工人們正忙著生産。這幾年,該公司組建技術團隊,每年根據農民反饋的問題不斷改進技術。公司負責人楊鐵成介紹,現在的國産免耕播種機作業效率、播種精度大幅提高。

如今,免耕播種機成了農民的耕作“利器”。這幾天,忙完播種不久的楊青魁正和社員們忙著檢修停放在倉庫外的幾臺免耕播種機。免耕播種機兩米多寬,上面安裝著排種器、開溝器和鎮壓輪等。楊青魁介紹,免耕播種機在鋪滿秸稈的田裏能一次性實現施肥、清茬、播種、鎮壓等工序,省時省力。

今年,吉林省榆樹市五棵樹鎮廣隆村的天雨機械種植專業合作社買了兩台12壟大型免耕播種機,耕作效率比去年提高一倍。合作社負責人叢建告訴記者,這兩台大型免耕播種機同時在田裏作業,一天能播種100公頃土地,相當於100個勞動力。

先進的免耕播種機和保護性耕作逐漸顯現的效果,讓農民對糧食豐産有了底氣。在榆樹市五棵樹鎮安樂村,種糧大戶李艷紅扒開地裏的秸稈,查看土壤墑情。李艷紅説,地裏一點也不旱,玉米苗長勢很好。李艷紅開展保護性耕作多年,這幾年雖然遇到過春旱,但她家的玉米長勢基本沒受影響。這也讓她對今年的玉米産量很有信心。

今年李艷紅除了流轉70公頃土地,還為村民代耕140公頃土地,進行保護性耕作。李艷紅説:“以前最怕旱情影響産量,如今通過保護性耕作,玉米抗旱、抗倒伏能力強了,産量更穩定,只要沒有極端天氣,豐收不成問題。”

楊青魁這兩年開始減少化肥使用,現在每公頃玉米地比過去少用化肥20%,仍能實現産量穩定。今年他擴大了“綠色玉米”種植。“雖然使用有機肥,但産量不減,品質更高,比普通玉米每斤多賣2毛錢。”楊青魁説。

記者從吉林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今年吉林省推廣保護性耕作1800萬畝,比去年大幅增加,佔當地糧食作物耕種面積的五分之一。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