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一個不能少”,讓輟學的孩子重返校園——雲南脫貧攻堅總攻中“控輟保學”記略

2020-06-12 15:0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昆明6月12日電 題:“一個不能少”,讓輟學的孩子重返校園——雲南脫貧攻堅總攻中“控輟保學”記略

新華社記者 李自良

古啟生,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曰者鎮中學初二學生,由於家庭經濟困難,他隻身前往廣東打工。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打工幾個月後,曰者鎮幹部與學校老師來到他打工的工廠。在鎮幹部和老師的勸説下,他又回到了學校。

“學不可以已”。按照高質量脫貧的要求,雲南省從去年下半年以來以“一個不能少”的要求排查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在全省開展“控輟保學”專項行動,截至目前,勸返輟學學生16058名,勸返率達97.10%,其中貧困戶學生4512名,勸返率達98.95%。

排查——下最大決心摸清底數

歷經多年義務教育的普及,適齡兒童失學、輟學者已經不多了。但到底有多少人失學、輟學?是些什麼人?即使到2019年的上半年,雲南教育部門仍然“心裏打鼓”。

其中緣由:客觀上,雲南山高谷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低,失學輟學的動態情況不易掌握;主觀上,按照脫貧攻堅“零輟學”“零失學”的硬性考核要求,“報告問題就得解決問題”,一些地方掌握了真實情況也不敢上報。

這怎麼行?雲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指示批示,提出明確要求:教育是扶志扶智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途徑,必須不折不扣抓好教育扶貧,抓好“控輟保學”;抓好“控輟保學”首先得摸清底數;要讓各級領導幹部認識,發現問題、查清問題是好事,是解決問題之始,不要怕問題、捂問題;絕不能讓“控輟保學”成為脫貧攻堅領域的“灰犀牛”事件。

“抓實抓好‘控輟保學’工作,要把情況搞清楚、把措施搞清楚、把事實搞清楚,做到對事實負責、對政策負責、對工作負責、對事業負責”,雲南省委分管領導明確要求。

一場動員規模和動員力度空前的查底數行動就此開始。在壓實責任的基礎上,雲南省按照“不漏一人”的要求開展入戶遍訪,縣、鄉、村開始了全面“四查三比對”的大排查。

“四查”指的是查戶籍、查學籍、查學生、查建檔立卡貧困戶適齡兒童數據。“三比對”指的是用戶籍與學籍比對適齡失學人員,用學籍與實際在校學生比對輟學學生,用學生與扶貧數據庫比對建檔立卡貧困失學輟學人員。

全省輟學、失學學生底數查清:需要勸返學生1653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560人。

勸返——無論“岔”得多遠,務求“迷途知返”

在摸清底數的同時,雲南省部署了對失學、輟學兒童“勸返”的要求:突出“應勸盡勸”“一個不能少”,讓輟學的孩子重返校園。“勸學”有幾個“標配”步驟,即“四步法”:

第一步是宣傳教育。對一時犯糊塗不讓孩子讀書的家長和不想讀書的孩子,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明之以法,講清讀書重要的道理,做好失輟學學生及家長思想工作和法治教育。

第二步是責令改正。明確學生家長作為監護人有完成孩子義務教育的責任,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直至送孩子返回校園。

第三步是行政處罰。對宣傳教育和責令整改仍拒不履行義務的家長,由鄉鎮人民政府予以行政處罰,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限時整改。

第四步是強制執行。對責令不改的失學、輟學兒童家長或非法用工個人、單位,由檢察院提起公訴“官告民”,法院判決後依法強制執行,形成震懾效應。

針對輟學學生務工地廣泛、分散,部分輟學學生或家長不願告知地址等情況,丘北縣在各鄉鎮分別組建勸返組,精心準備,“點對點聯絡”,逐一把在外地打工的適齡兒童全部勸回。

鞏固——讓孩子無憂無慮學習

孩子家長參與學校食堂、衛生等後勤工作並領取報酬,與孩子共同生活,並與孩子一起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在學校操場上,學生、老師、家長一起參加校園活動,其樂融融。

這是普洱市鎮沅縣按板鎮中心小學的一幕。為了讓勸返回校的6位學生“留得住”,學校根據6位學生的特點專門在學校設立了公益崗位,讓家人在公益崗位上工作,同步與學校一起教育學生,“公益行動,家校共育”。

失學、輟學情況多種多樣:有孩子過早棄學外出打工掙錢的,有家庭漠視、放任的,有早婚早育觀念影響的,不一而足。在“勸學”後,複學穩定成為檢驗“控輟保學”成色的又一環節。

政策保障。實施“三免一補”、中職資助、教育扶貧救助基金等政策,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落實好教育補助,確保絕不出現“因經濟困難而輟學”的現象。

特色教學。落實“一校一案”“一生一策”,實行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結合,為勸返複學學生提供個性化、多樣化、實用性的教育,根據學生情況安排隨班就讀、特校就讀或送教上門等教育方式。

心靈關愛。針對易輟學生厭學情緒濃、心靈脆弱,極易産生“二次輟學”的問題,開展師生結對關愛,強化對在校生、勸返生的貼心關注,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學校的溫暖。

曾經失學、輟學的孩子回來了,安心地坐在教室裏學習文化知識。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