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我國人口較少民族發展成就綜述

2020-06-19 19:2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 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我國人口較少民族發展成就綜述

新華社記者 王琦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中華民族是多元一體的偉大民族。在我國56個民族中,全國總人口在30萬人以下的人口較少民族有28個。新中國成立之初,黨和政府便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人口較少民族。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人口較少民族地區發生翻天覆地的巨變,各族兒女攜手同行,正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奔跑。

日子越過越紅火

“山大溝深的沙溝山,不受的寒苦了,幹部和群眾呀齊上陣,平川裏拔起了新村……”在青海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班彥新村,村民呂有賢來了一段自編自唱的“花兒”。

一段土味“花兒”,唱出了山村巨變!

班彥新村129戶村民原來居住在海拔2800米的山上。脫貧攻堅精準識別時,這個村貧困發生率高達57%。

4年前,受益於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村民們整體搬遷到山下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的新村。新村水、電、天然氣等一應俱全,村口還建起了生産土族盤繡的扶貧車間。“這個變化不得了。”呂有賢説。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人口較少民族脫貧取得巨大成就:全國28個人口較少民族,已有25個民族實現整族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數從2016年的20.6萬人減少到2019年的1.2萬人。

脫貧的同時,人口較少民族地區發展動能更加充足,可持續發展條件不斷優化——

鄉村道路、農田水利、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人居環境等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立足自然和文化資源優勢,培育合作社組織,培養致富帶頭人;

大力發展林草業、農畜産品加工業、特色手工業等特色産業,帶動一大批群眾增收致富;

……

如今,人口較少民族群眾正把脫貧作為新起點,繼續奮鬥,日子越過越紅火。

共享發展成果

吉帕爾·沙特瓦裏地和其爾哈麗·沙特瓦裏地是一對親姐妹,出生在新疆烏恰縣一戶柯爾克孜族牧民家庭。過去,因為居住分散、環境艱苦,這裡的孩子們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少。

隨著我國對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姐妹倆家鄉中小學的教學水平持續提升。其爾哈麗·沙特瓦裏地2014年考入江蘇省無錫市青山高級中學,現在在西南財經大學讀書。

姐姐吉帕爾·沙特瓦裏地對自己的未來也有暢想:“我學的是數學,夢想在家鄉當一名數學老師。從小在帕米爾高原長大,我了解這裡孩子走出大山的渴望,要幫助他們實現夢想。”

姐妹倆的求學路,正是我國人口較少民族地區社會事業發展的縮影——

學齡兒童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等指標顯著提高,國家和有關省區在民族院校設立人口較少民族預科班,實施定向招生;

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如雲南制定方案,幫助人口較少民族群眾説好普通話,過上好日子;

全力改善人口較少民族聚居行政村預防保健和看病就醫條件,基本達到村級衛生室全覆蓋;

文化得到有效保護、傳承和開發,如內蒙古自治區建成多個人口較少民族文化産業園;

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務工人員技能培訓,使一大批群眾就業門路越來越寬;

……

共同團結奮鬥,共享發展成果。人口較少民族群眾正同全國人民一道,在推進社會進步的同時享受到發展所帶來的便利。

各民族親如一家

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龍岸鎮龍鳳村金雞屯,居住著壯、漢、仫佬、苗等7個民族群眾。

“住在一個屯裏,大家都親如一家。”多年前,苗族姑娘賈培康從臨近的融水縣嫁到金雞屯,並和漢族丈夫彭義和育有一兒一女,兒媳婦是仫佬族。“我們一家3個民族互相尊重民族習慣,生活很幸福。”賈培康説。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各地打造了一批示範區、示範單位、教育基地,極大增強了人口較少民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産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新疆10個人口較少民族,廣泛參與民族團結一家親和民族團結聯誼活動,增強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內蒙古的鄂倫春族、鄂溫克族,走出大山、森林、草原,與其他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加深;

西藏門巴族、珞巴族聚居的民族鄉,有多個位於邊境地區,群眾通過境內外生活條件對比,更加心向祖國、心向黨;

青海在人口較少民族地區實施“民族團結+非遺傳承+青繡産業+旅遊+拉麵經濟”融合發展行動,呈現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宗教和順的生動氣象;

……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

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有黨和政府持續努力,有人口較少民族群眾不懈奮鬥,今後的生活一定會更好更幸福。(參與記者:駱曉飛、高晗、曹祎銘)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