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理財出現浮虧怎麼看?資管新規過渡期遭遇疫情怎麼辦?

2020-07-13 19:5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7月13日電 題:理財出現浮虧怎麼看?資管新規過渡期遭遇疫情怎麼辦?

新華社記者 吳雨

資管新規實施以來,銀行理財穩步推進凈值化轉型,投資者發現理財産品不再“穩賺不賠”,個別理財産品出現“負收益”。如何看待當前出現的理財浮虧?在疫情可能拖延存量資産處置進度的背景下,資管新規過渡期又該如何安排?這些問題引起市場普遍關注。

5月份以來,由於債券價格下行明顯,部分以債券為主要投資標的的銀行理財産品受到較大影響,出現了浮虧。

對此,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在日前舉行的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市場變化必然會導致凈值産品波動,凈值産品階段性浮虧是正常現象。

隨著資管新規出臺,凈值型産品佔比持續上升。5月末,凈值型産品募集資金佔全部資管産品募集資金餘額的60.3%,較年初提高4.9個百分點。

“銀行理財不是存款,理財産品的收益是動態變化的,凈值收益正逐漸替代預期收益。”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市場有波動,收益有起伏。凈值型理財産品不再承諾保本保收益,打破了剛性兌付,真正實現收益與投資標的資産變化相挂鉤。選擇凈值型理財産品的投資者,可能獲得更多投資收益,也可能面臨虧損風險。

央行數據顯示,5月末,全部資管産品的資本公積和未分配利潤較年初增加5000億元。在阮健弘看來,根據數據判斷,資管産品總體上收益是正的。

銀行理財産品凈值化轉型加速,只是資管新規實施所帶來的變化之一。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介紹,2018年4月資管新規出臺以來,資管産品實現平穩有序轉型,資管産品規模總體穩定,內部結構優化調整,整體風險持續收斂。

除了凈值型産品佔比持續上升,資管産品風險進一步收斂還表現為:同業交叉持有的佔比持續下降,資管産品的負債杠桿率回落,非標準化債權規模持續減少。

數據顯示,5月末,資管産品的同業資金來源佔其全部資金來源的49.8%,較年初下降了1.2個百分點;資管産品投資的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産規模同比下降7.6%。

儘管部分資管産品的規模有所下降,但實體經濟融資並未受到存量業務整改的影響。

孫天琦介紹,一方面,資金脫實向虛、自我循環的現象得到遏制,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産持續壓縮;另一方面,凈值型産品佔比穩步上升,資管資金通過增加金融債、企業債投資的方式,加大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記者從央行了解到,5月末,包括非保本理財在內的八大類資管産品資産總量為90.1萬億元,較年初增加4萬億元。其中,資管産品的底層資産配置到實體經濟的資金餘額為39.3萬億元,比年初增加2.2萬億元,佔全部資産的43.6%,較年初提高了0.6個百分點。

“資管産品風險得到了更好控制,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也發揮了更有效的作用。”阮健弘介紹,從結構上來看,新增的投向實體經濟的資管産品底層資産,主要是企業債券、股票等標準化資産。

按照監管規定,2020年底將是資管新規過渡期的截止時間。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暫時出現萎縮,我國經濟也面臨下行壓力,這增加了資管業務規範整改的難度。因此,有市場人士呼籲延長過渡期。

對此,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周學東日前明確表示,受疫情影響,資管新規過渡期應該延期。但根據機構、學者建議,不能延太長,可能延期一年比較合適。無論延期多久,對金融機構來説,關鍵是必須轉型,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大搞表外業務、以錢炒錢、製造金融亂象。

溫彬認為,在堅持資管新規基本要求的基礎上,給予金融機構過渡期一定寬限期和彈性空間,有助於金融機構實現平穩過渡,推進資管行業整改和轉型,也有利於支持實體經濟應對疫情影響。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