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安江水庫首次九孔泄洪 下游如何安然度汛?

2020-07-15 17:1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杭州7月15日電 題:新安江水庫首次九孔泄洪 下游如何安然度汛?

新華社記者沈錫權、魏董華、殷曉聖

受江南梅汛期連日暴雨影響,華東最大水利工程新安江水庫建成61年以來首次全部9孔開閘泄洪,導致大壩下游浙江建德、桐廬等市縣水位急速上漲達到歷史高位,防汛抗洪壓力驟增。記者在採訪時發現,洪水襲來的危急時刻,必須精準預測科學調度、組織動員及時轉移、防洪工程“硬體”過硬——黨委政府答好以上三道“考題”,是實現平穩度汛及“不死人、少傷人、少損失”目標的關鍵。

一考科學預測精準決策

洪水滔滔,下游群眾如何轉移,轉移多少,是擺在當地政府面前的第一道考題。

日前,新安江水庫建成以來首度正式開啟全部9孔泄洪,半小時流量與整個杭州西湖的儲水量相當。新安江、分水江、蘭江“三江”洪水疊加,讓地處下游的浙江省桐廬縣面臨巨大防洪壓力。

“初期根據降雨量和洪峰測算,全縣將有15萬受災人口。”桐廬縣委書記方毅告訴記者。

一夜之間要轉移如此多人如何能夠辦到?

經過專家連夜對受災範圍和程度精準計算,利用數據平臺和數據化地圖推演模擬出哪些地方會被淹,最後精準到7個沿江鄉鎮11個轉移重點區域。“轉移人數從15萬人變成了2萬多人。”方毅説。

作為防汛指揮的“大腦”,浙江省應急指揮中心起到了信息樞紐的重要作用。“既要當好老百姓的‘放哨人’和‘守夜人’,同時也要發揮‘千里眼’‘順風耳’的作用。”浙江省應急管理廳應急指揮中心副主任童華斌説,信息收集、發佈預警、指揮調度……水位如何變化,哪出現塌方,哪出現險情,早一分鐘上報,早一分鐘救援,老百姓就能早一分鐘脫險。

應對汛情,浙江省應急管理廳啟用了剛上線的浙江省自然災害風險防控和應急救援平臺。平臺匯總了水利廳、建設廳、氣象局等多部門信息,一旦需要物資和隊伍救援,平臺將通過最近區域進行調度。

二考組織動員能力與精細管理的結合程度

記者在桐廬縣的東門碼頭采訪時看到,分水江湍流而下與富春江匯合向下游而去,高漲的水位把沿江遊步道幾乎淹沒,大水已漫過原先的登船口。

“分水江狹窄,水流大,早上看看水位不高,可能一下子就暴漲。”杭州桐廬三江水上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姚力説。為此,碼頭工作人員和六七名救生員24小時值守巡邏,同時還配備了20台抽水機隨時等待作業。

他們告訴記者,這20台抽水機是專門為了碼頭的地下停車庫準備的。“一旦發現停車庫進水馬上啟動。”姚力説,提前做好預案,充分考慮到各種細節,才能在關鍵時刻有條不紊。

家住桐廬縣桐君街道南門社區的73歲獨居老人錢關火是首批被轉移的4800多人之一。“洪峰來前,夜裏11點多,社區幹部來敲門,讓我轉移到當地一所中學安置點,第二天街道又把老人們都安排到當地賓館,還免費供應三餐。”錢關火説。

船運工出身、見慣風浪的錢根良則始終不願離家。一批批村幹部、志願者坐著衝鋒舟進村,輪番動員都沒用。“最終通過他的社會關係網,我們找來了他的好友,才勸動他離開。至此,受災最嚴重的水上村9戶14人全部轉移了出來。”桐君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潘萍萍説。

數據顯示,截至10日,此次汛期浙江省共開放避災安置場所2429個,杭州地區已完成規範化建設的避災安置場所均與當地超市或餐廳簽訂送餐協議供應熱食;部分安置場所還開放娛樂室、健身房、圖書室等區域,突出人性化安置特色。

三考防洪民生工程是不是“真投入”“真過硬”

50多年前,一場洪水席捲了桐廬縣分水鎮南堡村,全村只剩下一棵苦楝樹、一個破灶頭和半間屋架子。如今在南堡村舊址上橫跨著一座投資9億多元的分水江水利樞紐工程。分水鎮黨委委員葉曉明説,這座水電站發電是其次,防洪才是主要功能。

“18年前,1300多位村民依依不捨告別故土,換來了如今下游人民不再遭受洪水侵襲的平安。”葉曉明説,洪水無情,正是有了這一座座防洪的水利樞紐,錢塘江流域的百姓才有可能安然度過洪災。

位於富春江、新安江、蘭江三江交匯處的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鎮,歷史上多次洪災氾濫。記者在三江交匯處看到,沿岸一條長10多公里的綠色步道在關鍵時刻起到了防洪的重要作用。

三都鎮副鎮長郭順洪説,這裡平時是老百姓健身的遊步道,在汛期來臨時就是防汛的“生命壩”。過去洪水倒灌,沿江1.2萬畝橘園被淹,老百姓損失慘重。如今,有了這條堤壩,橘園保住了,鄉村採摘遊也發展了起來。

記者採訪了解到,三都鎮一年財政收入才1000多萬元,這條堤壩建成于2018年,4年共投入8000多萬元。“我們向市一級財政爭取到3500萬元,其餘都是鎮一級財政資金。”三都鎮黨委書記張建明説,財政資金要用在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上。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