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我國科研人員在南海記錄到抹香鯨等11個鯨類物種

2020-07-28 22:3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海口7月28日電(記者王自強、張麗蕓)由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海洋哺乳動物與海洋生物聲學研究室組織的“2020年南海深潛及遠海鯨類科考航次”28日完成全部科考任務,順利返回三亞。

考察共目擊到深潛和遠海鯨類動物31群次、11個物種,其中深潛鯨類14群次、7種,分別為抹香鯨、柯氏喙鯨、短肢領航鯨、瑞氏海豚(又叫花鯨)、偽虎鯨、小虎鯨和瓜頭鯨;其它遠海鯨類物種4種,分別為熱帶斑海豚、弗氏海豚、長吻飛旋海豚和條紋海豚。

本航次歷時21天,航程3000多公里,考察區域集中在南海北部西沙群島和中沙群島的陸坡、海山及海槽水域。考察採用目視考察和被動聲學監測相結合的方法,並輔以環境DNA收集,旨在以“2019年南海深潛及遠海鯨類科考航次”為基礎,進一步對考察海域的鯨類物種多樣性、種群現狀及分佈模式等進行調查。相較去年,此次科考新發現並記錄到小虎鯨、偽虎鯨、長吻飛旋海豚、瓜頭鯨等4個鯨類物種,表明考察海域具有較為豐富的鯨類物種多樣性。

據科研人員介紹,歷史捕鯨和擱淺記錄表明,在南海出沒過的鯨類動物達30多種,該海域是我國鯨類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海區。然而,除歷史上的捕鯨記錄、部分擱淺鯨類信息的收集以及個別近岸物種(如中華白海豚)的生態學調查外,針對南海、尤其是海南島以南的南海海域的鯨類研究和保護工作,在去年和今年的兩次鯨類科考航次調查和研究之前,幾為空白。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