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穩中求進 奮勇前進——從中央政治局會議看中國經濟走勢

2020-07-31 07:4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 題:穩中求進 奮勇前進——從中央政治局會議看中國經濟走勢

新華社記者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我國加大宏觀政策應對力度,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二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3.2%,明顯好于預期,經濟運行基本恢復。

下半年,面對依然複雜嚴峻的形勢和一系列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如何乘勢而上,鞏固擴大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成果,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進入明年,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如何開好局?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出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和謀劃好“十四五”時期發展的重要信號。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産總值4566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1.6%。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這是工人在唐山港京唐港區集裝箱貨場操作機械設備調運集裝箱(7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立足持久戰,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

會議著眼中長期,對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安排——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長期協調機制,堅持結構調整的戰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創新,完善宏觀調控跨週期設計和調節,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這體現了我們立足持久戰,保持戰略定力,不為短期波動所困惑,緊緊抓住發展戰略機遇期,積極應對新形勢新挑戰,從更長遠、戰略性、系統性的角度考慮中國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佔斌説。

他認為,面對中長期問題和挑戰,發揮“中國製造+中國消費”的超大規模融合優勢,構建完整的內需循環體系,以國內大循環帶動國內國際雙循環,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對於把握機遇、破解矛盾,更好掌握髮展主動權具有重要意義。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董煜表示,做好下半年和今後一個時期的經濟工作,應堅持短期應對和長期規劃相結合。一方面,積極應對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可能帶來的影響,把困難和挑戰估計得更充分一些;另一方面,著眼未來,為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在上海浦東的三槍工業城生産車間,工作人員在生産準備出口的口罩(4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確保宏觀政策落地見效,形成集成效應

中央財政新增兩個“1萬億元”,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強化對穩企業的金融支持……特殊之年,我國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多項政策密集出臺,著力穩住經濟基本盤。

會議指出,要確保宏觀政策落地見效。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注重實效。要保障重大項目建設資金,注重質量和效益。

“政策給力,關鍵在於落地落實。此次會議強調‘見效’,就是要求將已出臺的財政、貨幣等宏觀政策實施到位、充分發揮功效。”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勇説。

會議還指出,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要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推動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要確保新增融資重點流向製造業、中小微企業。


在福建泉州的一家跨境電子商務公司,工作人員通過線上直播向外商推廣産品(7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需要進一步利用好各種貨幣政策工具,一方面保證金融總量充足,有效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另一方面抓好合理讓利,推動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保市場主體。

“要引導資金更有效率地進入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看來,製造業和中小微企業是金融支持的重點,要加快落實此前出臺的相關舉措,提升金融服務的能力和效率。

溫彬表示,如果無法協調配合,那麼政策就很難充分發揮效果、達到最佳政策目標。因此,會議強調,宏觀經濟政策要加強協調配合,促進財政、貨幣政策同就業、産業、區域等政策形成集成效應。


在寧夏銀川市經濟開發區內,舍弗勒(寧夏)有限公司員工在汽車軸承車間忙碌(3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

牢牢把握戰略基點,持續擴大國內需求

“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針對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指出。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高瑞東分析,要繼續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形成強大的內需市場,才能保持穩定的經濟增速,抵禦海外經濟持續下滑影響。

具體來看,會議提出,要持續擴大國內需求,克服疫情影響,擴大最終消費,為居民消費升級創造條件。

消費是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二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1個百分點,6月份降幅進一步收窄,已連續4個月改善。但從累計值來看,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仍處下降區間。


這是杭州城市大腦産業發展協同創新基地外景,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坐落於此(4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專家分析,要想方設法把被抑制的消費釋放出來,也要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用改革的辦法更大釋放消費潛力。

在高瑞東看來,應以更多元化的手段刺激居民消費,擴大旅遊、文化、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規模。

會議同時提出,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加快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實施步伐。

張佔斌分析,要瞄準中長期發展的制高點增加有效投資,通過加強“新基建”,抓住産業革命新機遇,既能提高供給質量,也能為經濟發展積蓄力量。推進新型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要圍繞農民進城就業安家需求等,加強城市短板領域建設,釋放更大內需潛力。


浙江省諸暨市一經營戶展示“營商環境監督卡”,諸暨市推出“營商環境監督卡”,助力復工復産,服務保障經濟穩健發展(5月12日攝)。新華社發(郭斌 攝)

保持定力,更大力度推進改革開放

用深化改革的辦法優化營商環境、實施好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繼續擴大開放、推進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會議對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作出明確部署。

世界銀行27日發佈專題報告,稱讚中國近年來在“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與全球共享中國改革經驗。

“營商環境就是生産力、就是競爭力。”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説,必須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能短則短,審批事項應減盡減,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

國企改革也將進一步深化。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國務院國資委新聞發言人彭華崗表示,國資委將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重要抓手,推動中央企業在健全現代企業制度、積極穩妥深化混改等方面發力,力爭取得新的改革成效,對衝經濟下行壓力。

會議還提出,要推進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教授韓乾認為,近年來資本市場改革力度相當大,在朝著更加市場化的方向不斷重塑資本市場的基礎制度,而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行為,有助於促進投融資良性循環。

“面對機遇和挑戰出現的新變化,我們要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確定性,對衝外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張燕生説。


一名求職者在江漢大學校園內舉辦的招聘會現場尋找合適的崗位(6月1日攝)。這是疫情發生後,武漢舉辦的首場高校畢業生專場線下招聘會。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做好民生保障,維護社會穩定大局

應對複雜嚴峻形勢和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實現基本民生應保盡保是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就業是民生之本。會議指出,要做好民生保障,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採取有效措施緩解疫情對青年人就業影響,強化外出農民工就業服務,引導返鄉農民工就近就業。

高校畢業生和農民工是兩大重點就業群體。今年高校畢業生達874萬人,受多重因素疊加影響,其就業形勢複雜嚴峻。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説,為幫助高校畢業生儘早就業,人社部門打出系列組合拳,包括建立未就業畢業生實名服務清單、加強針對性創業培訓、加大創業資金支持等。

中國勞動學會會長楊志明説,解決好農民工就業問題,要在疫情防控與復工保就業兩不誤的前提下,出臺更有針對性的創新性政策舉措。

加大脫貧攻堅力度,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有力組織防汛救災……會議對一系列民生工作作出安排。“越是面臨困難,越要把人民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楊志明説。


舟曲縣曲瓦鄉城馬村村民在趕土鴨(7月16日攝)。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結合當地資源優勢與環境特點,大力發展特色農産品種植和林下養殖,促進當地農民增收致富。新華社發(杜哲宇 攝)

把握髮展規律,謀劃好“十四五”時期發展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

針對“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會議指出,“必須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必須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須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繼續擴大開放”“必須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佈局、整體性推進,實現發展規模、速度、質量、結構、效益、安全相統一”。

張佔斌認為,這五個“必須”,是我國多年發展總結的寶貴經驗。著眼于未來5年、15年甚至更長久的發展,中央對經濟工作的思考和謀劃,一以貫之,環環相扣,這正是中國發展的制度優勢所在。

“會議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方向,體現了從系統論出發優化經濟治理方式,注重全局觀念,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董煜説。(記者趙超、安蓓、申鋮、吳雨、陳煒偉、劉紅霞、劉慧、王希、王優玲)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黃頔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