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戰疫情 穩復蘇 強韌性——北京上半年經濟形勢觀察

2020-07-31 21:2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 題:戰疫情 穩復蘇 強韌性——北京上半年經濟形勢觀察

新華社記者 駱國駿、關桂峰、郭宇靖

重大項目加速開工;新經濟逆市上揚;穩企措施確保落地……上半年,北京準確識變,科學應變,經受住疫情的嚴峻考驗,經濟發展韌性凸顯。危中尋機、化危為機,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北京奮力推進“六穩”“六保”,推動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讓百姓越來越有獲得感。

防疫復工雙線作戰 經濟穩步復蘇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環球主題公園建築工地上,工人們戴著口罩有序作業,室外景點和建築已初具雛形。目前,環球主題公園已經實現結構封頂,全面進入騎乘設備安裝調試階段。

“項目得到了多方支持,在全球疫情複雜變化中得以及時有效地復工復産。”北京環球度假區總裁兼總經理苗樂文説。

從協調企業復工復産的防疫物資到解決原材料需求,從打通供應鏈、産業鏈到出臺一系列大力度扶持企業的政策措施……北京在防控疫情、復工復産雙線作戰,同步推進。

疫情發生後,北京第一時間成系統、有節奏地推出政策“組合拳”,高效推進政策落地。促進中小微企業持續健康發展16條和新9條措施、復工復産10條措施……一條條政策“幹貨”將資金、項目等真金白銀送達企業。

“2月,研發專項補貼14萬餘元、房租減免20余萬元,社保減免等政策也落了地,極大緩解了疫情造成的現金流壓力。”北京夢之墨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柏煒説,疫情期間,公司依然逆勢完成了A+輪融資。

北京組建重點項目落地和投資促進工作專班,壓茬推進307個市區重大項目開工,全市新開工項目699個,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成績來之不易,過程充滿艱辛。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談緒祥説,北京經受住了新發地聚集性疫情的嚴峻考驗,經濟社會秩序恢復,主要經濟指標明顯改善,上半年GDP下降3.2%,降幅較一季度收窄3.4個百分點。

新經濟逆勢上揚 發展韌性增強

隨著一台臺車頂配備雷達的自動駕駛測試車輛在北京亦莊、海淀等地上路測試,智慧化的交通場景正在北京加速呈現。

上半年,以數字經濟、新消費等為代表的新經濟新動能逆勢上揚,一批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新需求催生勃發。

數字經濟已經成為首都經濟的重要一極。北京市統計局副局長龐江倩説,上半年,數字經濟、互聯網相關産業研發投入大幅增加。北京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1.2倍,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24.0%。

在聯想集團的生産車間,憑藉智慧排産系統,依託人工智慧算法和大數據技術,排産耗時從原來的人工每天6小時縮短到1.5分鐘。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説,推進生産製造的數字化、自動化、智慧化,不僅保障了産業鏈供應鏈的穩定,而且把“中國製造”在全球産業鏈中的地位打造得更加堅實。

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6月,北京出臺“新基建、新場景、新消費、新開放、新服務”的“五新”政策,化危為機實現更好發展。擴大5G建站規模,2020年實現5G基站新增1.3萬個;構建城市大腦應用體系;3年完成22個商圈升級……一系列目標催人奮進,為可持續發展積蓄動能。

保市場主體保就業 提升百姓獲得感

談及上半年,位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全球知名氣動元件綜合製造企業SMC(中國)總經理馬清海語氣中透露欣慰,疫情發生後,相關部門迅速組成專班解決企業原材料難題,使企業迅速實現滿産。公司4月至6月産值實現大幅提升,上半年産值實現了同比10%增長。

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經濟基本面,保就業就是保民生。除了促進達産,上半年,北京市出臺支持中小微企業穩崗政策,向4.2萬家企業返還失業保險費26億元,涉及433.5萬人,2月至6月階段性減免養老、失業、工傷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806.5億元。

疫情之下,北京不僅穩住了經濟發展的基本盤,還繼續加大力度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擴大對外開放,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增添動力。

接下來,北京將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如整改不合理準入限制,試點“備查制”“證照聯辦”,推200件“辦好一件事”套餐;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制定新一輪金融業擴大開放政策,力爭年底境內外上市公司總量超600家……

烈日炎炎,通州區首個集中養老社區試點工程——梨園鎮半壁店醫養結合項目正在加緊建設,將為周邊老人提供必要的醫療服務。

加大對低收入戶和特困家庭的扶助,多辦普惠性幼兒園……北京以“七有”“五性”(便利性、宜居性、多樣性、公正性、安全性)為民生工作抓手,補短板、強弱項。上半年,在疫情下,“七有”“五性”監測評價總指數仍實現同比提高6.1個點,安全性、老有所養等10個領域指數呈明顯上升態勢。

信心引領未來。談緒祥説,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北京進一步優先穩企業、保就業,促進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著力建設一個更具發展韌性、充滿潛力活力的城市,讓老百姓在城市發展中享有更多獲得感。(參與記者 邰思聰)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