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擦亮中國種業“芯片”

2020-08-12 07:52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農業農村部發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長期保存作物種質資源超過51萬份、畜禽地方品種560多個、農業微生物資源23萬多份,位居世界前列。

然而,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和氣候環境變化,以及種養方式轉變、動植物疫情流行,作物種質資源消失風險加劇,作物資源減少和地方品種消失速度加快,資源保護形勢日趨嚴峻,做好資源收集保護和利用已是迫在眉睫。

讓“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

天微微亮,江西省崇義縣聶都鄉蓮塘村村民華文友便來到自家農田。廣袤的田野平整開闊,一串串稻穗泛黃而飽滿。“再過幾天,這480畝再生稻就能收割第一茬了,看這稻子長得多好。”華文友捏一捏稻穗,欣喜地説。

去年,華文友種植了700余畝中稻,選用了再生能力強、品質好、産量高的“晶兩優534”“隆兩優3463”等優良水稻雜交品種作為再生稻進行耕種。“等收割時,農業農村局的工作人員還會來田裏測産。看現在長勢,我很有信心。”華文友説。

農業種為先,而作物種質資源是遺傳信息由上一代傳給下一代的載體,是新品種選育的基礎,被稱為種業“芯片”。

目前,第三次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正在全國全面實施。“農業種質資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重要農産品供給的戰略性資源,是種業原始創新的物質基礎。”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介紹,為貫徹落實《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30年)》,在財政部支持下,農業農村部于2015年啟動了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旭介紹,這次普查行動,計劃徵集各類栽培作物和珍稀、瀕危作物野生近緣植物的種質資源4萬~4.5萬份,搶救性收集各類栽培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種、種植年代久遠的育成品種、重要作物的野生近緣植物以及其他珍稀、瀕危野生植物種質資源5.5萬~6萬份。

在種質資源精準鑒定、深度發掘基礎上,我國應用遠緣雜交、基因工程、基因組學等現代生物技術手段,創制了“普冰”小麥、白羽肉鴨等系列新種質,培育推廣了一大批突破性新品種,推動農作物品種完成了新一輪更新換代,我國農作物自主品種佔95%以上,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在70%以上,良種在增産中的貢獻率在45%以上,為“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提供了重要支撐。

一些地方品種資源亟待搶救性保護

我國是種質資源大國,但還不是種質資源強國。

專家指出,近年來,自然生態下的農業種質資源種類與數量顯著減少,交通便利地區作物野生近緣植物消失速度加快,一些畜禽地方品種數量呈下降趨勢,亟須搶救性保護。同時,開發利用不充分,保護體系與配套政策不完善,保護主體動力不足。

“我國作物種質資源減少和地方品種消失速度加快,全國野生稻資源分佈點數量較20世紀80年代減少過半;超過一半的畜禽地方品種數量呈下降趨勢,一部分品種處於瀕危和瀕臨滅絕邊緣。”張桃林説。

近年來,隨著氣候、自然環境、種植業結構和土地經營方式等的變化,導致大量地方品種迅速消失,作物野生近緣植物資源也因其賴以生存繁衍的棲息地遭受破壞而急劇減少。加快農作物種質資源的全面普查和搶救性收集,妥善保護攜帶重要特性和基因的種質資源迫在眉睫。

“對初步完成普查的湖北、湖南、廣西、重慶、江蘇、廣東6省375個縣初步統計,1956年至2014年,主要糧食作物地方品種數目喪失比例高達71.8%,可見地方品種喪失速度十分驚人。”劉旭認為。

“這次普查還發現了一批具有重要利用價值的種質資源,如陜西太白髮現的珍稀核桃資源紅皮核桃、四川米易發現優質梯田紅米、安徽收集的金寨縣小黃姜、浙江省東陽的東陽紅粟、河北省赤城縣的赤城黑軟谷、四川省得榮縣的得榮樹椒、安徽省霍山縣楊三寨神韭菜、西藏自治區巴宜區的光核優質黃肉桃等,這些優異的種質資源在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等方面具有潛在的利用價值。”劉旭説。

摸清資源家底,喚醒沉睡資源

農業種質資源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部門多、主體多,需要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和支持。

保護利用的前提是摸清資源家底。對此,張桃林表示,要加快推進農業種質資源搶救性收集保護。加快完成第三次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研究啟動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調查行動。

“有條件的省份要率先啟動畜禽遺傳資源和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調查工作,儘快查清農業種質資源家底,開展搶救性收集,確保資源不喪失。要優化種質資源分類分級保護名錄,完善種質資源進出口審批制度,鼓勵企業和科研單位加大境外優異資源引進力度,深化國際合作交流。各保護單位要加強資源活力與遺傳完整性監測,實現中長期安全保存。”張桃林指出。

要紮實開展農業種質資源登記。農業農村部已作出安排,目標是力爭3年內完成現有農業種質資源登記工作。對登記主體享有知識産權的創新種質、改良種質等,可通過簽訂共享交流協議等方式,依法交流交換和有條件共享利用,做到家底清、信息明、主體責任明確、共享利用順暢。

為加快種質資源的保護利用,專家建議,要加快國家農業種質資源共享利用交易平臺建設,支持創新種質上市公開交易、作價到企業投資入股,支持種畜競爭性拍賣等活動,完善資源登記、交流共享、産業化開發有機銜接的利益聯結機制和市場化運行機制,實現以用促保。

此外,要鼓勵公眾參與,在農業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過程中,同步開展相關傳統知識調查、蒐集、整理與保護,鼓勵企業、社會組織承擔農業種質資源保護任務,鼓勵支持個人、社會組織、企業等登記其保存的農業種質資源,形成資源大保護的良好氛圍。(記者 李慧)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