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務院新聞辦就防汛救災工作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

2020-08-13 13:20 來源: 新聞辦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0年8月13日(星期四)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秘書長、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兼水利部副部長周學文,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自然資源部副部長淩月明,中國氣象局副局長余勇介紹今年防汛救災工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圖為新聞發佈會主席臺。(焦非 攝)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 壽小麗: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今年入汛以來,防汛救災工作面臨嚴峻考驗,大家對這項工作十分關心,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關情況,今天我們請來了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秘書長、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兼水利部副部長周學文先生,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先生,自然資源部副部長淩月明先生,中國氣象局副局長余勇先生,請他們為大家介紹今年防汛救災工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下面,我們先請周學文先生作介紹。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秘書長、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兼水利部副部長 周學文: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的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謝媒體的朋友對防汛救災工作的關心和支持,今年,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年份,年初暴發了新冠肺炎疫情,6月份以來,我國的長江、淮河、太湖流域發生了嚴重的汛情,防汛救災工作面臨嚴峻考驗。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防汛救災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並在防汛關鍵階段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專門研究部署,為我們做好防汛救災工作注入了強大動力,提供了根本遵循。李克強總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確要求。在國家防總統籌協調下,各級黨委政府和各有關部門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災工作,履職盡責、密切協作,主要負責同志親臨一線、靠前指揮,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和消防救援隊伍捨身忘我、攻堅克難,廣大幹部群眾團結一心、日夜奮戰,共同鑄就了防汛抗洪的堅固堤壩,最大程度減少了災害損失,防汛救災工作有序有力推進,取得了積極成效和階段性成果。

圖為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秘書長、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兼水利部副部長周學文。(徐想 攝)

今年的汛情災情主要有“兩超、一多、一少”四個特點:

一是江淮流域梅雨超歷史。江淮流域梅雨季降水量759.2毫米,持續時間62天,均為1961年以來歷史第一位。

二是長江淮河太湖水位超保證。長江中游蓮花塘江段及洞庭湖、鄱陽湖區超保證水位,巢湖超歷史水位;淮河上中游幹流部分河段超保證水位;太湖超保證水位。全國634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的洪水。

三是蓄洪圩垸運用多。長江、淮河流域防洪工程出險5237處,主要集中在支流和圩堤,有892個圩垸運用蓄洪;安徽省共運用行蓄洪區11個。

四是災害損失重人員傷亡少。洪澇災害造成6346萬人次受災、直接經濟損失1789.6億元,比前5年均值偏多12.7%和15.5%。因災死亡失蹤219人,倒塌房屋5.4萬間,比前5年均值分別減少54.8%和65.3%。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國家防總、各有關部門和各地全力以赴防汛救災,主要工作可概括為四個“堅持”:

一是堅持生命至上,強化提前避險和高效救援。國家防總和各級防指以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為首要工作目標,始終把人員提前轉移避險放在最突出位置,要求轉移避險更加堅決果斷,各地緊急轉移安置群眾400.6萬人,為近年來最多。這也是我們今年死亡、失蹤人員少的重要原因,及時轉移的人比較多。組織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出動17.5萬人次,直升機飛行救援122架次,營救、疏散群眾15萬餘人。

二是堅持科學防控,強化會商研判和指揮調度。國家防總組織氣象、水利、自然資源等部門不間斷聯合會商研判雨情汛情,針對江河洪水、堤防巡查防守、山洪地質災害、颱風登陸影響等具體安排部署。會同淮河防總、安徽省防指依法依規果斷決策,啟用淮河蒙洼蓄洪區,淮河干流先後啟用8個行蓄洪區,水利部調度長江三峽等上中游30余座水庫攔洪約300億立方米,減輕了中下游防洪壓力。

三是堅持快速響應,強化精準指導和應急保障。針對長江、淮河、太湖流域洪水,颱風和北方強降雨,國家防總先後8次啟動應急響應,維持Ⅱ級響應19天,指導幫助災區防汛救災。跨區域調度2500名消防指戰員和30多臺大型專業排澇裝備馳援安徽、江西等重災區,調撥23個批次1.34億元中央防汛搶險和救災物資,會同財政部下達了中央救災資金20.85億元,支援11個省份搶險救災,有效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支持地方做好災後恢復重建工作,重點關注各類特殊貧困群體,防止因災致貧返貧。

四是堅持統籌協調,強化部門聯動和綜合優勢。國家防總、應急部堅持統分結合、部門聯動,防救協同。累計派出48個工作組赴重災區,關鍵時期協調派出水利、公安、自然資源、應急、氣象等部門負責同志帶領6個國家防總工作組到抗洪搶險一線,指導開展防汛救災。及時提請中央軍委批准出動解放軍和武警部隊5.2萬餘人、民兵1.6萬餘人,協調社會應急力量1.1萬餘人參與搶險救災。

目前我國還處在主汛期,國家防總、應急部將統籌南北方防汛抗旱,毫不放鬆抓好會商研判、洪澇颱風防禦、搶險救援、救災救助、抗旱保供水等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謝謝。

壽小麗:

謝謝周部長,下面請葉建春先生作介紹。

水利部副部長 葉建春:

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上午好,感謝大家對防汛工作的關心支持。我簡要介紹一下今年以來水旱災害防禦工作的有關情況。

今年以來,我國降雨偏多,時間、空間集中,長江、黃河、淮河、珠江、太湖等流域大江大河發生12次編號洪水。長江發生流域性大洪水,三峽水庫出現3次5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入庫洪峰,中下游幹流沙市以下江段及洞庭湖、鄱陽湖區全線超警,最長超警時間是42天;淮河發生流域性較大洪水,幹流王家壩至正陽關河段超保、潤河集到汪集等河段超歷史;太湖發生流域性大洪水,最高水位達4.79米,這是歷史第3位,歷史最高是4.97米。全國共有634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194條超保、53條超歷史。目前,除長江幹流和洞庭湖鄱陽湖、淮河干流、太湖水位仍然超警以外,其餘的大江大河水勢平穩。

圖為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徐想 攝)

水利部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汛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強總理的批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國家防總的統一安排,堅持底線思維,強化風險意識、憂患意識,年初克服疫情影響對超標洪水、水庫失事、山洪災害等“三大風險”防範作出全面安排部署,立足於監測預報預警、水工程調度、搶險技術支撐三項主要職責,成立水情預報和水工程調度專班,多次啟動Ⅱ級、Ⅲ級應急響應,組織指導各流域、各地紮實做好水旱災害防禦工作。科學精細調度大中型水庫3177座(次),攔蓄洪水1097億立方米,避免人員轉移1852萬人。其中聯合調度以三峽為核心的長江上中游水庫群攔洪削峰錯峰,避免了城陵磯附近蓄滯洪區分洪運用;啟用蒙洼等8個行蓄洪區分蓄洪水,降低淮河干流水位0.2-0.4米;調度太浦閘、望亭水利樞紐等骨幹工程累計向外排水量近30億立方米,相當於降低太湖水位1.26米。聯合氣象、工信等部門向防汛責任人和社會公眾發佈山洪災害預警信息2435萬條。累計派出720多個工作組、專家組和暗訪督查組,指導督促各地做好調度、巡查防守等防禦工作。加強與氣象部門的聯合會商,及時向應急部門通報水情預報成果,做好抗洪搶險的技術支撐。

當前我國仍處於汛期,預計後期颱風降雨、局地暴雨、華西秋雨等仍可能造成嚴重汛情。水利部將繼續以“三大風險”防範為重點,全力做好水旱災害防禦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財産安全。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壽小麗:

謝謝葉部長,下面請淩月明先生作介紹。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 淩月明:

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自然資源部向長期以來關心地災防治和海洋災害防治的新聞界朋友和社會各界表示感謝。

今年以來,自然資源部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汛救災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李克強總理、韓正副總理的重要批示要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多次召開黨組會和專題會,對做好地災防治和海洋災害的防治作出了研究部署。1-7月份,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3047起,造成103人死亡失蹤,與前5年平均數比較,今年死亡人數下降42%。6月、7月是汛情比較嚴重的時期,全國發生地災2368起,造成死亡失蹤人數80人,同比下降29%。最為可喜的是,今年1-7月份,通過各方的努力,我們成功的預報並避讓了地災274起,涉及可能傷亡人員9764人。到目前為止,西北太平洋一共有6個颱風,4次颱風過程影響了我國近海,3次颱風登陸了東南沿海,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圖為自然資源部副部長淩月明。(徐想 攝)

下面介紹一下我們做的工作,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地災和海洋災害的防治。

一是加強指揮調度。四月份召開了全國地災防治工作視頻會議,對全國面上工作進行了部署。部黨組、部長專題會每個月都會對地質災害防範進行研究部署。另外,根據雨情我們對5個片區召開了5次專題地災防治視頻調度會,增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二是加強監測預警,我們會同中國氣象局把地災氣象預警從往年的24個小時拓展到72小時,延長預警時間,為大家作出充分準備提供基礎。發佈了國家級的預警信息125條。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強化群測群防體系。與此同時,我們大力推進專業監測預警裝備的研發,今年我們在去年工作的基礎上,新安排了2500余處試驗點。三是加強技術指導,我們一共組成了66位專家派駐相關省市,幫助指導地方工作。1-7月份我們派出了59個158人次國家級專家組。同時我部還啟動了海洋災害的Ⅳ級應急響應7次,Ⅱ級響應1次,上述是我部開展的相關工作。整個自然資源系統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組織排查巡查地災隱患133萬餘處,緊急處置險情和隱患1.4萬餘處,我們加快構建“人防和技防並重”的群專結合的監測模式。為了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意識,我們組織開展了演練6萬多場/次,培訓5萬多場/次,參加培訓演練的人員合起來有400多萬人次。沿海的相關省市自然資源部門加強保障海洋觀測、數據傳送、預報發佈運行,及時發佈了風暴潮警報29起,海浪警報53起。

下一步,8-9月仍然是我國地災的高發期,隨著降雨向北移動,北方地區的地災防治將仍是我們工作的重點。自然資源部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災減災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國家防總的部署,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聚焦在“隱患在哪、結構如何、災害何時發生”三個關鍵問題,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繼續推進地災1:5萬的風險調查和高風險地區的1:1萬的精細化調查,繼續完善地災的監測預警體系,加快滑坡監測儀器試點建設,提高裝備的實用性、可靠性,持續提高我國減災防災的能力,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謝謝大家。

壽小麗:

謝謝淩部長,下面請余勇先生作介紹。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 余勇: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謝各位媒體長期以來對氣象工作的關心支持和幫助。首先我介紹一下今年入汛以來天氣氣候特徵。入汛以來,我國天氣氣候形勢複雜,降雨時空分佈十分不均,南方地區先後經歷了20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部分地區暴雨致災嚴重;北方進入雨季偏晚,降水總體偏多。全國天氣氣候主要呈現下面的幾個特點:

一是長江中下游梅雨期長、雨量大。長江中下游地區入梅早、出梅晚,梅雨期較常年偏長23天,梅雨期的平均降雨量為753.9毫米,比常年偏多168%,顯著超過了1998年和2016年,為1961年以來最多。

二是部分市縣降雨極端性強。四川蘆山、廣西陽朔、浙江平湖、安徽金寨等32個縣(市)日降雨量突破了當地的歷史極值。入汛以來,全國氣象觀測站中累計降雨量最大的已經超過2000毫米,達到2187毫米,最大日降雨量達到538毫米,最大小時降雨量為168毫米。

三是北方進入雨季偏晚。7月28日,華北地區開始進入雨季,較常年偏晚10天。但進入“七下八上”以來,北方地區有75縣(市)日降雨量達到極端氣候事件監測標準,其中8縣(市)突破當地歷史記錄。

四是強對流天氣頻發。6月以來,我國出現了28次區域性強對流天氣過程,其中北方地區共出現13次,華北、黃淮、東北等地雷暴大風、短時強降水、冰雹等強對流天氣頻發。

五是颱風活動總體偏弱。今年以來,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已經生成了6個颱風,其中3個登陸我國,均較常年同期偏少,強度也較常年偏弱,今年7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沒有一個颱風生成,為1949年以來首次出現。

圖為中國氣象局副局長余勇。(徐想 攝)

關於未來的天氣氣候趨勢預測。預計未來一週,也就是14到20日,主要降雨區位於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大部、黃淮北部、東北地區及華南大部、四川盆地和雲南等地,降雨量較常年偏多五成到一倍;江淮、江南、華南東北部等地以高溫少雨天氣為主;在南海或西北太平洋可能有一個颱風生成。8月下旬主要降雨區仍然為西北地區東部,華北、黃淮、東北地區及華南、四川盆地和雲南等地,江淮、江南等地仍然維持高溫少雨天氣。在南海或西北太平洋有2-3個颱風生成。預計9月份華北南部、西北地區中東部降雨可能較常年同期偏多2到5成,華西秋雨雨量可能略偏多;在南海或西北太平洋將有5-6個颱風生成。目前我國仍處於主汛期,根據上述的預報預測,今年華北雨季結束時間偏晚,秋季颱風活躍,華西秋雨開始時間偏早,雨量偏多。江南、華南高溫天氣多,氣象部門將加強監測預報預警和信息的發佈工作,建議請各地密切關注颱風、暴雨、雷電、大風、高溫等災害天氣和氣象部門的最新天氣預報,按照國家防總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繼續做好相關防範工作。謝謝大家。

壽小麗:

謝謝余局長,下面進入答問環節,提問時請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請記者開始提問。

香港中評社記者:

目前正處於“七下八上”的關鍵期,現在汛情最嚴重的時期是不是還沒有過去?接下來重點的防汛地區有哪些?會採取哪些針對性的措施?謝謝。

周學文: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這也是大家關心的問題。我們國家大部分江河的洪水災害主要是由暴雨形成的,根據歷史資料,7月的下半個月到8月的上半個月,這一個月的時間是我們國家大範圍強降水的集中暴發期,常常會導致嚴重的洪澇災害,尤其是北方的一些地區更加突出。因此我們常常講“七下八上”是防汛的關鍵期,就是這一個月。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七下八上”之後我們國家的汛期就結束了,事實上我們國家的主汛期一直要延續到9月底,下階段發生洪澇災害的可能性仍然很大,防汛抗洪的任務還很重,防汛工作絕不能放鬆,還必須保持高度的警惕,全力做好防汛救災的各項工作。

我們認為,下一階段工作最重要的是突出四個“嚴”字。第一個“嚴”字,超警的河湖要嚴防死守。前一個階段,長江、淮河、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和幾百條中小河流發生嚴重的洪澇災害,到目前為止還有不少的河段超警戒水位,超警戒的時間也很長了。河湖水位高,堤防浸泡的時間長,容易出現險情。又加上我們災區很多幹部群眾長時間的晝夜防汛抗洪,已經人困馬乏,小的險情如不能及時的發現,或者搶護不及時就可能變成大險甚至潰口失事,因此我們必須百倍的警惕,要發揚連續作戰的精神,嚴防死守。

第二個“嚴”字,沒有超警的河湖,還沒有發生洪水的河湖要嚴查隱患,要繼續排查整治風險隱患,修訂完善方案預案,落實防汛隊伍,落實好搶險的物料等等,要做到洪水不來、準備不止、有備無患。特別是北方地區的河流,目前正處在主汛期關鍵時刻,多年沒有發生大水,很多幹部群眾缺乏防汛搶險的經驗。加上防洪工程體系不夠完善,河道阻水障礙多,蓄滯洪區安全建設比較滯後,啟用的難度大,河流大多數源短流急、洪水來勢迅猛,因此我們必須立足於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不斷的排查風險隱患,抓緊整改,做好充分的準備。

第三個“嚴”字,山洪地質災害要“嚴加防範”。剛才月明部長已經介紹了,山洪災難每年造成我們的人員傷亡數量都佔洪澇災害總人數的60%以上,一般都是2/3左右。我國地廣人密、山丘眾多、暴雨頻繁,山洪地質災害難以避免,關鍵是要完善預案和做好監測預警,做到預警到戶到人,縣包鄉、鄉包村、村包組,落實包保責任。各個地方都創造了很多責任制的經驗,及時轉移危險區的群眾,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第四個“嚴”字,颱風的防禦要“嚴陣以待”。根據歷史的資料統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每年生成的颱風大概26個到27個左右,其中在我們國家登陸的有6-7個,今年以來,生成的颱風數量和在我國登陸的個數都偏少,後期生成和登陸我國的颱風可能數量偏多,時間集中,影響可能偏重。不僅沿海地區要高度重視颱風的防禦,做好充分的準備;還要嚴防颱風深入內陸並北上帶來的風險和影響。謝謝。

紅星新聞記者:

我們想問的是,近期四川盆地西部出現了暴雨和大暴雨,強降雨導致了四川超10萬人受災,而北京昨天晚上迎來了入汛以來的最強降雨,這場雨可能牽動了無數人的心,有網友會和8年前的北京“7.21”大雨來相比較。請問近期雨情還有進一步升級的趨勢嗎?連續以來的暴雨什麼時候可以劃下暫停的休止符?對於暴雨當中的一些重點區域,氣象部門採取了哪些措施讓預報更精準,讓搶險更及時,如何更好的防範隨之而來的洪水和泥石流災害?謝謝。

余勇:

非常感謝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大家知道,近期無論是四川盆地還是昨天到今天經歷過的京津冀入汛以來最強一次降雨天氣也好,都給各地造成一定的影響。首先我回答關於未來的趨勢,具體針對關於四川盆地情況。首先我們留意到8月10號到12日,四川盆地中部、甘肅南部出現了暴雨,盆地的中西部地區出現了大暴雨或者特大暴雨,上述地區累計的降雨普遍超100毫米,四川的江油、綿陽、德陽、成都、雅安等地方降雨量有300-380毫米,局地出現400-480毫米。其中最大的雨量在德陽什邡市,點雨量達到了542毫米,極端性非常強。此次過程一共有6個國家氣象觀測站降雨量都突破了歷史極值。

未來四川盆地總體維持多降雨的天氣。盆地的中西部累計降雨量普遍有80-150毫米的降雨,部分地區超200毫米,局地超過400毫米,與常年同期相比將可能偏多到一到兩倍。我們初步分析,這兩天四川盆地雨勢稍微有所減弱,但是15-17號又將有一次新的降雨過程。

關於京津冀的降雨情況,特別是從昨天以來,最早昨天淩晨4點鐘從河北開始,到今天淩晨2、3點鐘影響京津冀結束。目前為止,今年早上8點氣象部門統計的資料,北京中部、天津靜海、河北的保定、滄州等地普遍出現大暴雨,雨量在100-190毫米左右。最大雨量出現在河北的雄安新區,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地達到242毫米,差幾個毫米就接近特大暴雨。北京地區全市平均降雨量為69.4毫米,城區達到92.8毫米,最大降雨量達到156毫米。我們對比了一下北京這次降雨過程,無論是降雨過程的持續時間和降雨的強度,都不如2012年的“7.21”和2016年的“7.20”和2018年的“7.16”過程。

針對這些過程,未來會不會成為暴雨中心,剛才我們已經把預報跟大家做了通報,未來的一段時間。剛才周部長對後面的防汛也提了幾點,氣象方面我補充了幾點,接下來一段時間,從氣象的角度我們要加強哪些氣象災害的防範。第一,北方地區還是要做好強降雨和強對流天氣的防範,剛才説今年的北方汛期結束可能會偏晚,但是北方的降雨具有局地性、強對流性比較明顯的特點,西北地區東部、華北、東北可能出現多降雨,一定要注意防範。第二,對西南地區和西北的東部要注意加強地質災害防範工作,剛才淩部長和周部長特別講的,我不再重復。前段時間,尤其是西南地區7月以來降雨就普遍偏多,8月份以來降雨比較頻繁,再加上後期有明顯降雨過程,極容易導致山洪地質災害。第三,華南和東南沿海一定要做好颱風防禦工作,今年7月份沒有颱風生成和登陸,但8月份前10天就來了四個,兩個登陸,意味著未來颱風生成可能會相對集中,除了影響華南和東南沿海外,更要注意防範颱風北上帶來的影響。大家知道,2018年的8月15號生成的“溫比亞”颱風,9月7號生成的“山竹”颱風,都對我們國家造成的比較大的影響。第四,目前的江南、江淮、華南還是繼續做好高溫的防禦工作。

關於氣象部門採取的一些措施,應該説今年以來各級氣象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汛救災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以及國家防總的要求,組織強有力的開展的加強汛期氣象服務工作。一是我們加強了會商研判,每次過程來了反復提前研判,比如中央臺針對四川就這次過程組織了四次的加密會商。二是及時預警,當通過衛星、雷達觀測到有苗頭的時候,發出預警,當天氣發生變化的時候,級別升高的時候發出預警,特別通過我們各位媒體廣泛宣傳,還有三大運營商的傳播。三是強化部門聯動,我們在國家防總的組織下,加強跟水利、自然資源等部門的相關合作,形成了合力,所以今年儘管災害天氣比較多,到目前為止,災害造成的影響還比較小,相對損失也比較少,這也是我們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部門提出的充分發揮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機構改革後,新的防汛抗旱機制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家防辦和應急管理部主要做了哪些工作?這個問題想請問一下周學文部長,謝謝。

周學文:

感謝你的提問。這一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以後,國家防總的日常辦事機構防汛辦公室設到了應急管理部,在新的防汛抗旱體制下,國家防辦和應急管理部緊緊抓住“六個環節”,注重發揮“四大優勢”。緊緊抓住的“六個環節”,一是依法依規壓實各方的防汛責任。我們不僅公佈了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還要求責任人熟悉轄區內的防汛重點和薄弱環節。二是加強監測預報預警工作,國家防辦不間斷組織水利部、氣象局、自然資源部進行會商研判,及時發出預警。三是深入排查風險隱患,要求各地各級防指對防汛的薄弱環節和隱患進行深入的排查,要及時進行整改。四是突出抓好人員的轉移避險,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條,貫徹總書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要求,凡是有風險的地區,在暴雨來臨以前都及時的進行轉移,所以今年轉移的人是比較多的,到現在轉移了400多萬人。五是要提高搶險救援的效率,我們在一些薄弱環節,一些可能出險的地方都提前預置了搶險的力量,這樣發現險情以後能夠及時的搶小、搶早,防止險情擴大。六是強化督促指導,我們組織了不少的工作組、指導組,跟有關的部門一起,到各地區進行指導督促,督促各地做好防禦的準備工作。這是我們抓的六個重點環節。

第二方面,我們注重發揮“四大優勢”。一是注重發揮好國家防辦統籌協調的綜合優勢。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國家防總加強統籌協調,各個有關部門、各個地方通力協作、積極應對,形成了防汛救災的強大合力。國家防總提前進行謀劃,今年王勇國務委員先後召開了五次全體會議和專題會議,有針對性的安排部署全國和重點區域的防汛救災工作。王勇國務委員一個流域、一個流域地進行研究部署。國家防辦應急部和氣象、水利、自然資源等部門加強滾動會商,共同分析研判雨情、水情、災情發展趨勢,及時派出國家防總聯合工作組深入災區,協助指導防汛救災工作。二是注重發揮好成員單位的專業優勢。比如水利部加強水情的監測預報,科學的調度防洪工程,長江三峽上遊的30多座水庫攔蓄洪水300多億立方米,這300多億的洪水如果沒有三峽和上游水庫的攔截,下游的防洪壓力就更大,水位就更高,減輕了下游的防汛壓力。比如自然資源部,剛才月明部長講了及時發佈地質災害預警,成功避讓了地質災害274起。中國氣象局嚴密監視災害性天氣過程,各級氣象部門發佈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10萬多條,其他的成員單位也都各自發揮自己的優勢,全力做好防汛救災的各項工作。三是注重發揮好各類搶險救援隊伍的協作優勢,解放軍、武警部隊汛期共出動了5.2萬多人,在重大的險情搶護的時候發揮了突擊隊和中流砥柱的作用。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發揮了國家隊和主力軍的作用,一共營救、轉移、疏散群眾15萬多人次。像我們的央企中國安能、中國電建、中國能建等共組織了10.6萬多人承擔防汛搶險救援任務。還有社會的應急力量有序的參與到防汛搶險救援救災的各項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協同作用。四是注重發揮好應急管理部門防汛搶險救災一體化的優勢。應急管理部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在協調做好防汛搶險工作的同時,同步安排部署受災群眾的安置、救助救災等工作,根據汛情的發展,會同財政部、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及時下達了防汛搶險救災資金20.85億元,向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省調撥了14個批次總價將近一個億的中央防汛物資,以及9批次共19.5萬件中央救災物資,還調集了20支排澇的專業消防救援分隊,帶了移動的泵站,馳援江西排水排澇,有力支持了地方的防汛救災工作。謝謝。

中國日報社記者:

在強降雨的影響下,很多地方發生了山體滑坡,其中有一些預警成功,群眾安全轉移,但是有一部分還是發生了人員的傷亡。我想問的是,當前我國針對山體滑坡的預測預警水平怎麼樣?要做到提前安全預警、準確預警,關鍵是要做好哪些工作?謝謝。

淩月明:

你提的問題非常重要,也是我們現在認真努力應對的事兒,地災的防治工作分成三大塊:第一,調查,隱患在哪;第二,什麼時候動,它什麼時候滑,就是預警;第三,正常情況下我們對地災怎麼治理。

我們國家幅員遼闊,地質地理條件十分複雜,滑坡分佈非常廣泛。據我們現在的調查研究數據,大概121萬平方公里是地災的高易發區,273萬平方公里是中易發區,分佈在西南、西北、華中、華南、華東的丘陵地帶還有北部的黃土地區,共有1869個縣都有地災的分佈。我們現在努力在做的工作,第一是先了解清楚地災在哪、隱患點在哪。通過二十年的努力,我們現在手上掌握了28.6萬個地災隱患點,這是通過多次調查得出的。為了得出這個,我們做了1:10萬的概略性地災調查,覆蓋全國山地丘陵區。第二個工作,1:5萬的調查工作,我們做了1729個縣。從今年開始,我們在進行新的一輪1:5萬的地災風險調查工作,我們借助新的技術,特別是航遙技術,結合人的現場勘查,在地質災害風險比較高、人比較多的地區,我們進行1:1萬的調查,先知道隱患在哪,第二步工作就是每一個滑坡體岩土的結構是怎麼樣,知道它方量多大,向哪個方向滑,危害的對像是什麼,這是調查工作的主要內容。這是我們做地災防範,不管是預警還是治理的基礎。

第二,監測預警,監測預警要解決問題是災害什麼時候發生,這可能對我們現在防災減災是至關重要的,是工作的關鍵。我們現在通過這二十幾年的努力,全國組建了一支由30余萬人組成的群測群防隊伍,利用當地的居民,對每個隱患點都包保到人、責任到人,雨前排查、雨中巡查,下完雨後再看看變形了沒有,變形量大了沒有。應該講發動社會力量來監測、來排查,責任到人,今年成功預報了270多起災害,成效是明顯的。但是光靠人也不夠,我們現在致力於技防這方面的努力。給大家報告一下,三峽庫區我們投入大量的經費做專業監測,三峽成庫到現在庫區沒有發生一起造成人員死亡的事件。但是它有個前提,它的投資非常巨大,在全國要推開專業監測的話,目前財力狀況難以實現,所以我們部從去年開始正在研發一個比較經濟、比較便宜,而且數據標準化接口全國一致的地災預警系統。去年我們投放了幾十台實驗室樣機,今年我們又投了2500余臺,初見成效,我們現在已經有6個成功預報的案例。因為地災的預警,憑我們的工作經驗,如果有兩個小時的預警時間,可以保證不死人,如果有30分鐘,絕大部分人都可以撤出來,因為對應急避險組織,我們現在基層的組織力量非常強,如果有5分鐘、10分鐘,我也可以把傷亡減到最少,關鍵就是要知道“什麼時候動”,這是我們工作最關鍵的地方。所以我們現在“人防+技防”這套預警體系正在加快推進。但是我要給大家報告的是,群防體系,就是我們傳統形成的人防體系還在不斷強化落實責任,確保面上的穩定。

第三,我們已經發現了28萬餘個地災點,但是再回過頭看,近三年地災發生,大概有70%以上不在28萬個隱患點裏面,這又倒逼我們對調查工作再加大力度。所以我們今年開始重新做1:5萬,重點地區做1:1萬,就是這個道理。

至於第三部分,發現的隱患,我們要進行技術評估,看危害的對象、危害的範圍,如果資金允許的話,我們就上工程措施進行處理,如果説性價比不是太高的話,採取避險搬遷,把受威脅的人員搬出去,這樣就保證人民生命財産安全。我簡要彙報這三個方面,謝謝大家。

新華社記者:

水工程防洪調度是水利部門的重要職責,今年長江三峽水庫調度,淮河蒙洼蓄洪區運用都引起了廣泛關注。水利部門如何調度水工程防禦洪水?另外,三峽、蒙洼等水工程在今年的防洪中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謝謝。

葉建春:

我們國家主要江河的防洪體系是由水庫、堤防、蓄滯洪區等組成的。水工程調度就是把這些工程科學經濟的用好,來降低洪澇災害的風險。因為涉及到多工程、多目標的決策,所以這是一個難題,考驗水利部門的專業能力和擔當精神,水工程調度直接影響防洪工作全局。

先説説水庫,我們國家現在有9.8萬多座水庫,有將近9000億的庫容。水庫調度在防汛上可以説是一張“王牌”,通過水庫的調蓄來攔洪、削峰、錯峰,減輕下游的防洪壓力,這是一張“王牌”。水庫調度是用水庫有限的空間攔蓄洪水,為下游防洪爭取時間,這就是我們説的打“時間差”,同時也要把控好有限的空間,所以調度上需要做精細的分析。

具體的做法,就是我們在預測洪水來之前,水庫先要騰出防洪庫容,把有限的空間騰出來,洪水來了之後,水庫就要攔蓄,這樣就減輕了下游的壓力,洪水過去以後,水庫的水慢慢的放出來,幹流、支流和下游的洪水能夠錯開,然後利用洪水間歇期再騰出庫容,迎接下一個洪峰。説起來比較簡單,但是難在對預測預報的研判,對水庫什麼時候攔、攔多少,什麼時候放、怎麼放,以及下游河道的過洪能力等等,對這些問題要做綜合研判,我們説兩害相權要取其輕,多害的情況下,怎麼權衡利弊,需要做精細的計算、分析、研判,考驗專業能力和擔當精神,因為有些預報畢竟不是實測,作調度決策要下一定的決心。

對大中型水庫今年的運用情況前面已經説了一些數據,不再重復。

我説説三峽的情況,以三峽為核心的長江上中游水庫群調度,實際上就面臨了我剛才説的問題,一是長江三峽今年以來已經攔了三次大洪水,都是入庫流量在5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其中2號洪水61000多立方米每秒,這是其中的一個難題。二是今年從上遊到下游都在下雨,三峽上游來水多的時候,洞庭湖、鄱陽湖也來水多,所以如果簡單的把這些水放下去,下游的壓力就很大,可能就面臨蓄滯洪區運用,面臨人員轉移甚至堤防出險等等很被動的情況。三是水庫的庫容還是很有限的,如果把洪水都攔到水庫裏,要考慮水庫本身的安全,另外洪峰一個接一個,就可能沒有能力應對後面的洪峰。比如根據現在的氣象預報,我們預判接下來緊接著長江可能出現4號洪水,三峽入庫洪峰可能有5-6萬立方米每秒,所以我們接著在做剛才説的騰庫的過程。

面對這樣的一些不利情況,我們怎麼辦?我們成立了一個預報的專班和一個調度的專班。這個預報的專班,就是跟氣象部門、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以及沿江的省市不斷的滾動會商研判,水情、雨情到底什麼情況,水庫怎麼辦,河道怎麼辦等,有的時候一天四、五次,因為情況不斷的變化,我們通過視頻、通過各種方式在計算,到底上遊能來多少水,水庫攔多少是合適的,洪水傳播時間多長,從三峽到洞庭湖、鄱陽湖需要多長時間,會不會跟那裏的降雨、洪水遭遇等等,把水帳算清楚。調度專班研究水庫的調度方式,制定不同的調度方案,怎麼處理才能做到剛才説的幾害相權取其輕,有些還要跟有關省市商量,因為大家都要共同承擔一些壓力,在這個統籌的過程中需要做大量的分析和研判。所以我剛才講要有專業精神,還得有擔當精神。

應該説整個三峽今年以來的調度,做的是比較週全的。根據方案,在防禦今年的三次洪水過程中,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一共發了53道調度令,長江上中游以三峽為核心的30余座水庫,一共攔了300多億立方米的洪水,金沙江的攔在金沙江,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等江河都相應的有水庫在攔蓄,主要是三峽,水庫群一共攔洪300億立方米左右,其中三峽攔了146億立方米,實現了我們剛才講的預定的目標,長江中下游的承擔的防洪壓力適度、三峽承擔的風險適度,實現了這樣的目標。比如2號洪水比較大,三峽入庫流量61000立方米每秒,上中游水庫群共攔洪173億立方米,城陵磯站水位相應的下降了1.7米,長江上遊洪水跟洞庭湖水系洪水實現了錯峰,再加上洞庭湖周邊洲灘民垸的運用,實現了蓮花塘站水位不超過34.4米,蓮花塘是長江調度的關鍵站,漢口站水位不超過29.0米,漢口站今年水位最高到28.77米,沒有超過29.0米,也避免了城陵磯附近蓄滯洪區的運用。在三次洪水之間,我們不斷的調整三峽的出庫流量,該加的時候加,該減的時候減。當然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也是講大局,講團結治水,承擔相應的壓力,做了相應的工作。

除了這些之外,我們後期在確保防洪安全的情況下,短時間壓減三峽出庫流量,疏散大流量泄洪的時候滯留在那裏的船舶,因為這些船還關係到人民生活,關係到其他一些行業,這也是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創造了條件。

另外,我再説説蓄滯洪區。蓄滯洪區也是我們防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障重點地區防洪安全,降低風險。如果説水庫是“王牌”的話,蓄滯洪區就是一張“底牌”。今年7月17日到19日,淮河出現強降雨過程,上遊的控制站王家壩水位快速上漲,我們當時跟相關的省市,包括流域機構一直在密切關注,水利部每6分鐘報一次水位和流量,做滾動預測、分析、研判。當時我們做了三件事:第一是調度上遊的水庫,像梅山、響洪甸等,在確保水庫安全的情況下攔蓄洪水,跟前面講的水庫調度的原理是一樣的。第二是考慮不利的情況,我們在7月15、16日已經跟安徽聯絡,考慮可能要用蓄滯洪區,提前已經發出通知,要求做好啟用準備,在19日這一天再次給安徽發通知,要限時落實蒙洼蓄滯洪區裏面的人員轉移,要徹底的轉移。這個時候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同志帶領國家防總的工作組,19日在現場,安徽省的省長李國英同志也在那裏,因為根據研判可能要用了。第三個動作是從7月19日的下午一直到20日的淩晨,我們一直在徹夜的會商,中間多次跟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跟河南、安徽,特別是跟安徽反反復復的通過各種方式,視頻連線、電話各種方式進行會商,主要是分析汛情的發展情況、堤防的防守情況,反復的分析水位能漲到什麼程度,後期有多少洪水,有多少洪量,分洪以後怎麼辦?權衡利弊。上半夜,水位還不是很高的時候也做過不分洪的方案,就是要請河南做好防守工作;下半夜至淩晨水位越漲越高,看來不分洪不行了,安徽可能會面臨壓力,我們下半夜做安徽的工作,希望他們理解。讓我們很感動的是,上遊的河南和下游的安徽在這個緊要關頭都是堅決的表態,堅決服從國家防總的安排。20日淩晨,王家壩水位迅速上漲,預計達到分洪的啟用條件,而且預報還要繼續上漲,這個時候水利部就下決心提出了分洪的意見,國家防總總指揮王勇同志等有關同志專門到水利部研究,到20日的8時決定啟用蒙洼蓄洪區,一直到23日的13時18分退洪閘關了,一共分了3.75億立方米的洪水。加上安徽省在這個期間陸續還用了另外7個分蓄洪區,所以對降低整個淮河干流的水位起到了很有效的作用,降低了0.2-0.4米,降低了洪澇的風險,這是關於蓄滯洪區的應用情況。主要介紹這些情況,謝謝。

南華早報記者:

我想問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想問關於有關人員撤離的詳細情況,截至目前,在全國範圍內有多少人被撤離轉移,其中有多少人由政府提供了住房?有多少人需要自己尋找住房?現在還有多少人住房問題沒有解決?第二個問題,您剛才也提到,在未來的幾週之內,洪水、颱風等自然災害的風險增加,可能會持續到9月份,這些自然災害風險的增加會不會加重現在的糧食危機?謝謝。

周學文:

第一個問題我來回答。剛才講了今年我們轉移安置的人比較多,全國到目前為止轉移安置了400多萬人,轉移安置的人裏面分成兩類,一類人是臨時的轉移安置,為防範風險提前轉移,災害結束以後,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過了一天兩天就回去了,這是大多數。還有一類人是像長江流域、淮河流域,有些圩子進水了,村莊被泡、被淹,政府需要轉移安置。這個轉移安置的裏面還分成兩類,一類人是投親靠友,自己找地方的,我前段時間到安徽、江西去了兩個禮拜,這類人佔絕大多數,90%以上都是投親靠友的,有的人城裏有房子,有的人家裏孩子城裏有房子就到孩子家裏去住了。轉移安置的時候,如果記者朋友在現場可能看到很多都是用轎車接走的,被家裏人接到城裏去了。還有不到10%的人是由政府集中安置的,到目前為止,安置群眾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游的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個省。7月下旬共有920個集中安置點,安置人員大概6萬人左右。到8月20號,安置點減少到252個,集中安置的人只剩1.8萬。這些人絕大多數都吃住在學校,因為學校是暑期,在學校的教室裏面搭了床。

總的來説,通過集中安置和生活救助,受災群眾都實現了有飯吃、有衣穿、有安全臨時的住所、有乾淨水喝、有病的人能及時得到醫治,災區社會總體安定,群眾情緒也比較穩定。受淹圩垸正在抓緊排水,經過消殺以後,受災群眾將陸續回到家園。現在災後恢復重建工作也在有序開展。這是你問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糧食安全,今年洪澇災害導致6032.6千公頃農作物受災,其中絕收1140.8千公頃,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和淮河地區。我剛才講了,我們一共有800多個圩子進水,有些圩子進水以前早稻已經收割完了,有些圩子進水以前早稻還沒有收割完。我在江西看到,大概1/3都收割完了;安徽搶收的更多一些,因為他們相對受災晚一點。現在這些受災的地方正在組織集中排水,前兩天我看中央電視臺已經報了,正在搶種晚稻,還有的搶種一些經濟作物,力爭把經濟損失降低到最少。有一個規律,我們國家往往是大水之年是豐收之年。為什麼豐收?因為我們國家水資源本來就短缺,豐水年水資源保障條件更好。通過各項救災措施,加強種植的管理,通過一些農業技術手段,今年的洪澇災害對我國糧食安全不會有影響。我就説這麼多,謝謝。

中國新聞社記者:

針對後期天氣預報的情況,想問一下我國下一步重點加強氣象災害預防的哪些工作?謝謝。

余勇:

謝謝你的提問。剛才我在回答另外一個問題時已經談到了類似的工作。我首先把未來一週到8月下旬,再到9月份的一些天氣氣候趨勢預測作了介紹,現在根據預測預報意見我再強調幾點。從近期來説,要注意防範目前北方的降雨天氣,主要是聚焦在短時強降水和強對流天氣。未來10天北方還將多降雨天氣,北方的降雨突發性強,降雨也比較容易出現極端性,要繼續做好防範工作。

第二,對於目前前期降雨已經比較多,地災隱患已有苗頭的西北地區和西南地區,也就是四川盆地、西北地區東部、甘肅和陜西東南部這些地方,7月份以來雨季的降雨偏多,未來一段時間降雨還比較明顯。特別是進入了華西秋雨季節以後,容易導致中小河流災害、山洪地質災害,要重點加強防範。華西秋雨的特點是降雨極端性不一定很強,但是降雨持續時間比較長,帶來的降雨總量會比較多,災害風險也將較重。

第三,目前儘管已經是8月中旬,但是我們國家今年整個天氣氣候季節有所推遲。對颱風來説,我們預測秋季颱風相對活躍,生成數量相對多。對我們國家造成比較大影響的往往就是8、9月份的颱風。剛才也講到,無論是2018年的“溫比亞”還是“山竹”颱風,對我們華南沿海和北方地區都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所以防臺工作還是要加強。

第四,江南、江淮、華南高溫天氣持續時間長,對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以及城市運行保障的影響也比較明顯,這方面還要進一步加強做好防範應對。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封面新聞記者:

近日安徽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陳陸烈士的事跡被廣泛關注,我想請問一下,消防救援這樣一支以前以救火為主的隊伍,今年在抗洪搶險中發揮了哪些作用?在提升抗洪搶險能力方面,我們做了哪些工作?謝謝。

周學文: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感謝你對我們消防救援隊伍的關心。最近廬江縣出現了消防隊員犧牲事件,犧牲隊員叫陳陸,陳陸同志是我們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傑出代表,也是我們全體消防指戰員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訓詞精神的傑出代表。面對廬江縣肆虐的洪水,他英勇無畏,衝鋒在前,連續40個小時沒有休息,不顧個人安危營救被困群眾,因為遇到突發的破圩決口後的激流漩渦,被洪水沖走犧牲。

這兩天我看了陳陸同志先進事跡的材料,看了以後非常感人。在犧牲前,陳陸同志14年紮根基層,先後參加過2008年抗擊南方雨雪冰凍災害、汶川地震抗震救災和2016年廬江縣抗洪搶險,始終在群眾最需要的時候衝鋒在前,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訓詞誓言。長期以來作為應急救援的主力軍和國家隊,作為跟老百姓貼的最近、聯絡最緊的一支隊伍,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始終牢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時候衝鋒在前,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難。在今年的抗洪搶險中,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先後參加各類搶險救援1.4萬餘起,出動了指戰員17.5萬餘人次,營救轉移和疏散群眾15萬餘人,搶救保護財産價值15.7億元,被廣大老百姓稱為“最美的逆行者”“生命的擺渡人”。

這支隊伍改制以後,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立足於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從抗洪搶險力量體系構建、制度和機制建設,專業訓練演練等方面提升抗洪搶險能力,剛才講到的這支隊伍原來以救火為主,現在要參與抗洪搶險,任務更加繁重。我們主要做了三個方面工作來提升這支隊伍的搶險救援能力。

一是構建抗洪搶險消防救援力量體系。積極構建以專業力量為主力、機動力量為補充、社會應急力量為協同的抗洪搶險力量體系,特別是在專業力量方面,我們全國30余個消防救援總隊都組建了消防抗洪搶險專業編隊,這裡麵包括省級專業救援隊31支、支隊級救援隊187支,力量規模達到2萬多人。我們重點補充了水域救援專業裝備14萬多件,為抗洪搶險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建立健全汛期應急響應聯動機制,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積極讓這支隊伍融入到大應急體系,專門建立了汛期執勤秩序,依據雨情、水情、災情及時調配力量。災害發生前,我們根據災害研判結果,前置隊伍到一線,到最可能出險的地方去。

三是深入開展專業化訓練和實戰演練,通過汛情災情特點,我們結合全員的崗位大練兵舉辦救援戰術理論學習和典型戰例的復盤研究等業務的研討,常態化開展人員搜救、內澇排險、船艇協同、無人機定向拋投等訓練,每年組織開展重特大洪澇災害為背景的全流程、全要素的綜合性實戰演練,全面做好抗洪搶險的應急準備。謝謝。

香港紫荊雜誌記者:

我們知道有不少社會救援力量參與了南方洪澇災害的搶險救援工作,能否介紹一下這部分力量參與搶險救援工作的情況以及發揮的作用?謝謝。

周學文: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這次媒體都很關心社會的救援力量參加的搶險救援的工作,應急管理部成立以後,非常注重發揮社會應急力量抗洪搶險作用,今年我們專門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引導社會應急力量參與防汛抗旱工作的通知》,動員引導社會應急力量有序參與抗洪搶險救援工作。地方各級應急部門也積極開展培訓,落實好保障措施,把社會應急力量納入到搶險救援整個體系,實施統一調度。

入汛以來,廣大從事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社會組織和城鄉社區的應急志願者在地方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聞“汛”而動,踴躍參與搶險救援工作,在江西、湖北、重慶這些洪澇災害較重地區,配合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和專業搶險隊伍,開展堤壩巡查、群眾轉移、人員搜救、物資運轉以及退水以後清淤等工作。災區現場都可以看到這些社會應急救援力量活躍的身影。

社會應急力量具有貼近基層、機動靈活、服務多樣、參與熱情高等特點。他們都是自籌資金、自帶設備,積極受領救援任務,始終戰鬥在抗洪搶險的一線,在災情報送、險情排查、搶險救援、後勤保障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其中,知名的藍天救援隊、公羊救援隊、綠舟救援隊、壹基金救援隊、紅十字救援隊等表現非常突出,承擔了許多搶險救援任務。據我們統計,到目前為止,全國參與洪澇災害搶險救援的社會應急力量累計有500多支,14000多人,出動車輛640余輛,艦艇400余艘,協助轉移群眾4萬餘人。

下一步,我們應急管理部將進一步推進社會應急力量健康發展。我們正在跟有關部門協調,出臺一個規範性的文件,將社會應急力量納入到整個應急救援體系裏面去,鼓勵引導社會應急力量和志願者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開展防災減災和應急處置工作,把這支力量進一步的用好。

壽小麗:

大家對防汛救災工作高度關注,發佈會已經進行了近一個半小時,謝謝各位發佈人,謝謝各位記者,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就到這裡,大家再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王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