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通訊: 用詩歌架起交流的橋梁——智利推出“中國當代詩歌專刊”紀念中智建交50週年

2020-08-25 19:0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聖地亞哥8月24日電 通訊:用詩歌架起交流的橋梁——智利推出“中國當代詩歌專刊”紀念中智建交50週年

新華社記者尹南 張笑然

“如果我今晚在智利打一口井穿過深井就能回到中國”,這是中國詩人周瑟瑟2017年7月訪問智利時創作的詩歌《世界盡頭》中的詩句。

這首詩與莫言、吉狄馬加、胡弦等其他19位中國當代詩人、作家的詩歌作品一同被收錄到智利詩歌雜誌《筆記本》8月份推出的“中國當代詩歌專刊”中。專刊中既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作品,也收錄了中國文壇新秀的作品,目的是讓拉美讀者了解中國詩歌的最新創作情況。專刊還選取了8位女詩人的作品,希望向智利讀者展示中國女性在詩歌創作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筆記本》由巴勃羅·聶魯達基金會主辦,是拉美地區發行量最大的詩歌雜誌。“中國當代詩歌專刊”封面選取了智利詩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聶魯達20世紀50年代在中國長城拍攝的一張照片,詩歌則以中文和西班牙文雙語呈現。

聶魯達基金會主席勞爾·布爾內斯·卡爾德龍在專刊前言中説,1970年智利同中國建交,成為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南美國家,《筆記本》雜誌以推出專刊的形式紀念智中建交50週年。建交之前,聶魯達曾多次到訪中國,與中國著名詩人艾青結下深厚友誼,並推進了智中兩國政治聯絡和各項交流。

《筆記本》雜誌主編、智利青年詩人塔米姆·毛倫對新華社記者説,智利和其他拉美國家對中國的古代詩歌有所了解,但對中國當代詩人和詩歌作品知之甚少。“中國當代有許多優秀的詩人和詩作,我們想通過這本專刊拉進智中兩國距離,希望這只是兩國更多當代文學交流的第一步。”

毛倫説,專刊獲得了積極反響。很多詩人表示,這本刊物給他們帶來了驚喜。他希望中國詩人能在智利收穫更多知音,希望他們的作品能更廣泛地在西班牙語世界傳播。

北京語言大學教師、智利大學文學客座教授孫新堂承擔了這本詩歌專刊的全部選編和翻譯工作。孫新堂在專刊前言中寫道:“專刊是跟隨聶魯達和艾青的腳步進行中拉詩歌交流的最佳途徑,假如聶魯達本人在世,定會樂見這一成果。”

孫新堂説,智利誕生了聶魯達、米斯特拉爾等偉大詩人,很多智利詩人寫過關於中國的作品,這本專刊也收錄了中國詩人描述智利之旅和拉美之旅的詩歌。“從這個意義上來説,這是非常好的交流,不僅是文學上的,也是情感上的交流。中國詩人在這片遙遠土地上的所思所想,很值得傳達給智利讀者。”

孫新堂説,中國和智利都是文學大國,都有著深厚的文學傳統,尤其是深厚的詩歌傳統,雙方應該通過詩歌的翻譯、出版和交流進行更多溝通。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