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華國際時評:從容不惑 開放進取——深圳特區四十載的世界啟示

2020-08-27 12:1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 題:從容不惑 開放進取——深圳特區四十載的世界啟示

新華社記者 傅雲威

40年,足以讓躁動沉澱為不惑,讓小漁村變身大都市。

彈指一揮間,深圳經濟特區迎來成立40週年。這片昔日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早已崛起為創新之城、科技之都、開放高地。這背後的世界眼光、大膽實踐、正確選擇和成功治理,構成了特區成功的密碼,深刻啟示著世界經濟發展前路。

特區成功源自世界眼光。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西方經濟經歷多年滯脹後,陷入經濟危機。通貨膨脹、需求不足、資本過剩的壓力,倒逼西方推動産業轉移,謀求國際經貿合作新機遇,世界經濟行至十字路口。

中國決策層以世界眼光,順勢而為,適時打開國門,成為西方技術和資本要素的吸納者,開闢了中外經濟大循環,讓中國資源和人力稟賦充分發揮優勢。

而今,世界經濟再度行至十字路口,疫情和保護主義推動供應鏈重構,壓制國際經貿合作,全球化浪潮遭遇頂風逆流。中國決策層適時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面對外部風浪,擁有超大市場和經濟規模的中國如今更為鎮定自信,進退有據。

特區成功源自大膽實踐。在無先例、無經驗的情況下,特區作為改革先行者,以“摸著石頭過河”的勇氣,大膽嘗試,特事特辦,尊重市場規律,接受國際規則約束,促成中國經濟與世界接軌,讓中國稟賦接受市場定價,嵌入全球價值鏈。更多中國企業借此突破舊藩籬,更多外資企業得以拓展新領域。

中國的特區實踐證明,封閉保守沒有出路,唯有積極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才能與時代同行並進,開放才能促進國內外資源高效配置,實現産業結構躍升、互利合作共贏。

特區成功源自穩妥方式。作為改革開放試驗田,特區讓大國有條件在改革前沿,不斷探索和突破,堅持對了就上,錯了就改,嘗試各種可能性;另一方面,設立防火墻,把風險控制在一隅,為更大範圍、更寬領域的改革,積累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從而最大限度避免全局性、顛覆性錯誤。

而今,這種“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穩妥方式,仍然在中國改革開放中延續,從自貿區建設到區域協同發展,再到資本市場改革,中國始終秉持大膽嘗試、審慎推進的方式,在創新與守正、突破與堅守之間保持平衡,為希望改革圖強的國家提供了方法論啟示。

特區成功源自健康的政商關係。穩妥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是經濟治理的永恒課題。40年來,歷屆執政者充分尊重市場力量,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讓深圳成為創業者的天堂。今天,深圳擁有民營企業197萬家,貢獻了全市GDP的四成,納稅六成,就業七成,專利九成,從根本上來説,這得益於健康和諧的政商關係。

當前,在保護主義支配下,某些西方國家逆流而行,以行政力量干預扭曲市場力量,希望借此改善産業結構、激發發展動能,其結果只會壓抑創新,降低資源配置效率。這方面,奉行親商惠商、放水養魚的中國特區治理智慧,為“後疫情時代”世界經濟治理提供寶貴鏡鑒。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