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多項戰疫“利器”亮相科技周

2020-08-30 08:09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5G智慧工廠、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腺病毒載體)、幹細胞藥物、新冠病毒快速檢測試劑盒、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極目1號”浮空船、“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水下機器人……8月29日,為期一週的全國科技周活動落下帷幕,眾多高新技術産品精彩亮相。圍繞“科技戰疫 創新強國”這一主題,各地舉辦了形式多樣的線上線下活動,為公眾了解、體驗、分享科技創新成果提供了更加豐富便捷的舞臺,凝聚起更為廣泛的科技共識。

科技戰疫備受矚目

今年是科技活動周舉辦20週年。在主會場北京,鱗次櫛比的戰疫“利器”吸引了不少參觀者的目光。

融合體溫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分析系統的可穿戴式智慧體溫計、便攜式生物氣溶膠採樣器、便攜式細胞分選儀、改良舒適型高採集量採樣器、新型轉運艙、細胞及病毒類科普書目,充分展示了經過艱苦奮戰後我國科技工作者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據軍事醫學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研究員李浩介紹,該所研發的CRISPR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紙,操作簡單,無須專業檢測設備,基層醫院甚至家庭都可使用,可在60分鐘內得到檢測結果。

一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的研發人員告訴記者,該疫苗已經過兩期臨床試驗,第三期試驗正在開展。當記者問及疫苗的安全性及秋冬季病毒變異是否會對疫苗免疫效果産生影響時,這名研發人員回應稱,截至目前新冠病毒尚未發生明顯變異,預計不會對疫苗效果産生太大影響。據他介紹,疫苗研發生産有一定週期,若病毒變異,不太可能立即生産出新疫苗,及時調整疫苗以應對新型毒株還需要一段時間。在此期間,公眾還是應該注意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好個人防護應對疫情。

除了戰疫“利器”,作為一項特色內容,本次科技周還首次推出“雲展廳”,集中展示科技戰疫、創新成就、科技惠民、服務脫貧攻堅等方面的內容。

創新發展凝聚起更廣泛的社會共識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今年科技活動周的活動內容與形式與往年有很大不同。而科技創新也進一步成為備受社會矚目的熱門話題。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科學技術對戰勝疫情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科技創新也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當前,我國人工智慧、5G技術、生物技術等方面的新技術、新裝備、新産品正加速涌現,創新發展的理念越來越成為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

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工程師王福利介紹,由該所研製的“海鬥一號”無人潛水器,實現我國首次萬米深潛作業,填補了我國作業型全海深水下機器人的空白。“作為我國海洋技術領域的里程碑,它標誌著我國無人潛水器跨入全海深探測與作業的新時代。”王福利説。

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家智慧工廠,往來穿梭的機器人在5G驅動下精準作業,據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梁勝介紹,工廠生産線大規模使用了機器人、大數據等技術,效率比傳統工廠提升了60%以上。

“我們已經建成了一批智慧工廠。五年來,經開區的規模以上工業産值從1800億元提高到4200億元,但一線的操作工從30萬人降到了27萬人。下一步我們還將積極參與智慧製造標準的制定,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貢獻力量。”梁勝説。

期待更多科技創新成果服務戰疫

在北京雲上科技展廳,疫苗、診斷試劑、藥物研發以及人工智慧測溫設備、智慧幹霧消殺機器人、新冠肺炎CT影像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産品、可重復使用醫用防護服等創新成果一一呈現,全方位展現了北京在疫情科技防控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效。

記者了解到,全國科技活動週期間,公眾通過各類形式參與活動。加快疫苗等藥物研發進度、探索更科學高效防控措施、持續對病毒進行監測、實時精準化防控疫情,這些建議,飽含著公眾對科技戰疫、科學防控的熱切期待。

中國科學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副研究員、國家幹細胞資源庫主任郝捷則向記者介紹了該研究院科研團隊的一款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這一藥物於今年2月就獲得了國家藥監局的臨床試驗批件,成為全球抗疫中第一個進入臨床的幹細胞藥物,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産權。

“創新研究院在過去10餘年中一直致力開發重大疾病治療的幹細胞藥物。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我們緊急組織攻關團隊開發了針對細胞因子風暴、針對新冠肺炎危重症及危重症治療的幹細胞藥物CAStem。”郝捷説,“中國的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工作取得了較好的進展,是目前針對危重症治療的唯一治療手段。”

郝捷介紹,除了開發幹細胞藥物,幹細胞創新院還開發了基於最新的基因編輯技術建立的全新一代的檢測技術,技術上比市場上的核酸檢測具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這個試劑盒完全基於我們的知識産權技術研發,可以不用昂貴的儀器,在30分鐘內出核酸檢測結果。”(記者 張亞雄)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