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自然資源部介紹《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有關情況並答問

2020-08-31 17:33 來源: 自然資源部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8月28日(週五)上午10點,自然資源部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有關情況。


圖為新聞發佈會現場。(侯一俊/攝)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副主任 王永梅]新聞媒體朋友們,同志們:

大家上午好!歡迎各位前來參加今天的新聞發佈會。

2020年8月14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印發了《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這是我部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全面加強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的重要舉措。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這方面情況,今天我們請來了自然資源部生態修復司周遠波司長、空間規劃局孫雪東副局長、國家林草局濕地管理司吳志民司長、自然保護地管理司袁繼明副司長,請他們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的提問。

首先,請周遠波司長介紹文件出臺的背景及主要內容。

[自然資源部生態修復司司長 周遠波]各位同志、各位朋友,上午好!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導下,我國大力推進紅樹林保護和修復,成為世界上少數紅樹林面積凈增加的國家之一,但紅樹林生態系統仍然面臨著生境退化、生物多樣性降低等突出問題。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紅樹林保護的重要指示精神,2019年自然資源部和國家林業草原局組織完成了我國紅樹林現狀和育林潛力專項調查,基本摸清了情況,在此基礎上研究紅樹林保護修復的各項工作和任務。近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印發了《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該《行動計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總書記“一定要尊重科學、落實責任,把紅樹林保護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嚴格保護現有紅樹林,科學開展紅樹林的生態修復,擴大紅樹林面積,提高生物多樣性,整體改善紅樹林生態系統質量,全面增強生態産品供給能力。

《行動計劃》以2020到2025年為實施週期,明確了預期的工作目標,即到2025年營造和修復紅樹林18800公頃,其中營造紅樹林9050公頃,修復現有紅樹林9750公頃。

《行動計劃》針對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提出了7項重點行動任務。一是實施整體保護,將現有紅樹林及適宜恢復的區域全部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實施用途管制。二是加強自然保護地管理,對現有自然保護地內的養殖塘要清退,並新建一批紅樹林自然保護地。三是強化對生態修復的規劃指導,落實生態保護修復任務。四是組織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增加修復工作的科學性,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珍稀瀕危的紅樹物種。五是強化科技支撐,加強紅樹林保護修復科技攻關和標準體系建設。六是加強監測和評估,提升紅樹林生態系統動態監測能力和生態修復跟蹤評估水平。七是完善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加快推進紅樹林保護修復立法,完善地方保護修複製度。

《行動計劃》還就確保上述各項重點任務的有效實施提出了相關的保障措施,在此,我就簡要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王永梅]謝謝周遠波司長。下面請記者提問。

[記者]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社會公眾也逐漸認識到了保護紅樹林對維護海洋系統健康、抵禦風暴潮對海岸帶的侵害等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國紅樹林生態系統還存在哪些主要問題、面臨的主要威脅是什麼?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濕地管理司司長 吳志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在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近20年來我國紅樹林面積穩中有升,紅樹林生態狀況有所改善。但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紅樹林生態系統還存在一些問題、面臨著不少威脅。

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紅樹林總面積偏小。全世界紅樹林面積約1500萬公頃,我國紅樹林面積僅佔全球的0.2%。我國紅樹林面積20世紀50年代約5萬公頃,2001年面積為2.2萬公頃,2019年面積恢復至2.89萬公頃。總體來説,我國紅樹林面積呈先減少、後增加的趨勢,但總面積依然偏小。

二是生境退化。生境退化主要表現為紅樹林群落退化、生境破碎化、棲息地質量下降和生態功能降低。目前,低矮的白骨壤林和桐花樹林佔據了中國紅樹林的主體。

三是生物多樣性降低。相關研究表明:中國37種紅樹植物的50%處於不同程度的珍稀瀕危狀態,海南海桑和卵葉海桑的野外個體數不超過100株。同時,人為干擾導致紅樹林矮化、稀疏化及生物多樣性下降,尤其是掘穴動物蟹類棲息密度的下降減少了土壤氧氣供應,不利於紅樹植物生長。

四是區域整體保護協調不夠。部分生態區位重要的紅樹林分佈區還未納入自然保護地範圍,紅樹林整體保護協調機制尚不健全;紅樹林保護修復與地方相關規劃銜接不夠。

五是保護監管能力還比較薄弱。作為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法律還沒有對紅樹林保護作出有針對性的專門規定。現有紅樹林自然保護地存在機構不健全、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保護效率不高;自然保護地外的紅樹林存在管理主體不明確、職責不清晰等問題。此外,紅樹林保護修復技術標準體系還需完善。

目前,我國紅樹林還面臨污染、過度捕撈和採集、外來生物入侵等主要威脅。以上這些問題和威脅,在專項行動計劃中都給予了重點考慮,我們將採取具體行動逐步進行解決。

[記者]在對紅樹林實施整體保護方面,在《行動計劃》中提出了將紅樹林劃入生態保護紅線,並明確了相關管控要求,請詳細介紹一下這方面的考慮和安排。

[自然資源部空間規劃局副局長 孫雪東]紅樹林面積持續減少,既有保護意識不強,監管不到位的問題,也有管控規則不明確,保護主體不明,處罰規則不清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我部結合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和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全面系統地加強紅樹林整體保護和嚴格管控。

一是明確管控規則。生態保護紅線,是指在陸地和海洋生態空間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按照“劃管結合、以管劃定”的思路,在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的指導意見》中,明確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規則,即:“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産性建設活動。在符合現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除國家重大項目外,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紅樹林根據生態系統功能,分別屬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和一般控制區,全部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嚴格管理。

二是堅持應劃盡劃。我部出臺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指南》,將海漆、海蓮、海南海桑等37種紅樹林全部評定為生物多樣性維護功能極重要區域,依據國土“三調”最新成果,將達到最小上圖面積標準的現狀紅樹林全部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同時,要求經科學論證,將適宜恢復為紅樹林的區域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實現應劃盡劃、應保盡保。

三是細化管控要求。按照《指導意見》明確的規則,我部正在牽頭制定《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辦法》,進一步細化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規則: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的紅樹林,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外的紅樹林,只允許對紅樹林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影響的有限人為活動,如適度的林下科普體驗、生態旅遊、生態養殖,經依法批准的科研觀測、標本採集等活動。國家重大戰略項目,確需佔用且不可避讓的,報國務院批准。

四是強化事後監管。紅樹林作為生態保護紅線重要內容,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嚴格監管。要求省級人民政府制定具體監管辦法,加強對生態保護紅線內涉及紅樹林的允許的有限人為活動的監管。要求各級自然資源部門依據職責分工,會同有關部門定期開展核查和執法。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通報相應層級人民政府,由相關部門依據職責依法依規進行處理。國家自然資源督察機構會同相關部門開展督察,確保紅樹林面積不減少、功能不降低、性質不改變。

[記者]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快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自然保護地也是保護紅樹林的重要舉措。通過近些年的紅樹林保護管理,目前我國紅樹林自然保護地的現狀是什麼?如何通過加強自然保護地管理,提高紅樹林保護成效。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自然保護地管理司副司長 袁繼明]根據2019年紅樹林專項調查結果,全國現有紅樹林分佈的自然保護地共52處(不包括港澳臺),包括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海洋特別保護區等類型。在這些保護地中,紅樹林面積為15944公頃,佔全國紅樹林的55%以上。從保護級別看,國家級自然保護地內的紅樹林有9800公頃,佔全國紅樹林面積的34%;地方級自然保護地內的紅樹林有6144公頃,佔全國紅樹林面積的21%。

這些紅樹林保護地分佈在東南部濱海地帶或海島上,所在區域人口密集,經濟發展迅速,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中人地矛盾衝突劇烈,土地開發壓力極大。主要表現為:水産養殖、港口和碼頭設施建設、房地産開發等對紅樹林及其適生地塊需求旺盛。因此,對紅樹林的保護和恢復帶來了極大的壓力,紅樹林生態系統也出現比較嚴重的破碎化。

很多保護地還存在管理機構不健全、監管力量薄弱、外來物種入侵的問題。劃而不管、管而不力的情況還普遍存在。為此,我們計劃:一是在當前正開展的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中,嚴格控制將保護地內適宜紅樹林生長的地塊調出保護地。二是建立紅樹林資源動態監測技術體系,開展專項執法督察行動,加強紅樹林保護地的監管。三是針對互花米草等外來物種及紅樹林生態系統退化問題,在規劃實施保護地生態修復重大工程中,開展針對性的治理。

[記者]據了解,紅樹林種植成活率和保存率是影響紅樹林修復成效的關鍵問題,以前有媒體報道過因不注重科學性,出現年年種樹不見樹的情況。《行動計劃》提出了到2025年營造和修復紅樹林的目標,請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如何保證生態修復的科學性?

[自然資源部生態修復司司長周遠波]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這位記者朋友提出的問題確實存在。生態修復如果離開了科學性,那麼根本談不上它的有效性或者實效性,為了保證紅樹林保護修復做到科學性,我想我們要盡力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工作理念上要體現科學性。要堅持尊重自然、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按照紅樹林生態系統自身的演替規律和內在機理,採取自然恢復和適度人工修復相結合的方式,對紅樹林進行整體保護和系統修復,要反對脫離客觀條件、違背自然規律,甚至破壞生態的所謂生態工程。

二是在工作佈局上要講求科學性。要堅持量與質並重的要求,既要對現有的紅樹林通過保護和修復提高它的質量,同時又要通過營造新的紅樹林來增加數量和規模,全面提高紅樹林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在具體安排新造紅樹林時一定要按照立地條件和難易程度,優先在現有自然保護地內安排紅樹林的營造項目,這樣既考慮“宜林”,也就是客觀條件適宜造林,又要兼顧“易林”,就是現實矛盾、困難和阻力相對較小。

三是在宜林地的選擇上要體現科學性。在去年4—5月,自然資源部和國家林草局組織了500多人的專業隊伍,對全國紅樹林現狀和育林潛力地塊進行了專項調查,特別對宜林地反復進行篩選,建立了數據庫,做到了“上圖落地”,這是做好科學保護修復紅樹林的重要基礎。

四是在技術支撐上要突出科學性。要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針對紅樹林保護修復和營造中現實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進行攻關,要解決優良品種培育、病蟲害防治、外來有害物種防控、珍稀樹種保護等難題,並要建立健全相關的技術、規範、標準體系,要通過科學技術的突破來帶動和推進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另外,還要加強紅樹林的後期管控,使紅樹林前期有人栽、後期有人管,長期發揮它的功能和作用。

[記者]按照《行動計劃》安排,沿海5省區負責具體組織實施紅樹林修復項目,這方面的資金需求等還是很大的。請問在支持地方開展紅樹林修復方面,自然資源部和國家林草局將採取哪些措施?

[周遠波]紅樹林作為特殊的自然資源和特殊的生態系統,它的重要性、稀有性和脆弱性決定了我們對紅樹林要給予重點保護和特別支持。自然資源部在紅樹林保護修復和營造支持方面有三方面的考慮,在《行動計劃》中也進行了明確。

一是要在資金和項目上給予支持。《行動計劃》提出,自然資源部要利用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方面的中央財政資金渠道,支持地方開展紅樹林營造和退化紅樹林的撫育、提質改造等修復工作。舉個例子,在2020年“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安排上,自然資源部和財政部將今年這方面的6億元資金全部用於支持南方五省區開展以紅樹林保護修復為主體的項目。

二是在政策的支持。《行動計劃》也提出,自然資源部將按年度紅樹林造林合格面積的40%,對地方給予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的獎勵,同時在已出臺的《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中,將紅樹林保護修復作為海岸帶區域的工作重點予以部署。

三是在技術上的支持,這裡包括科技攻關、現有科技成果集成和推廣應用,還有標準規範體系的建設,基層管理人員的培訓等等。

[吳志民]我接著回答三沙衛視記者的問題。國家林草局將通過積極推進濕地立法、實施濕地保護修復工程、強化科技支撐三個方面,來科學開展紅樹林的保護修復工作。剛才科技支撐周司長已經講了,我就不再重復了。在推進濕地立法方面,2018年以來,國家林草局配合全國人大環資委穩步推進《濕地保護法》的立法進程,經過多次的溝通協商,在《濕地保護法》草案中設置了紅樹林保護修復的專門條款,將為紅樹林保護修復提供法律支撐。在實施濕地保護修復工程方面,國家林草局將堅持科學開展生態修復的理念,優先把五省區有關紅樹林保護修復的相關內容,納入我們正在編制的《全國濕地保護“十四五”實施規劃》中,同時指導五省區做好項目前期的準備、申報和組織實施工作,有序科學的開展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謝謝!

[王永梅]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曹志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