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我國科學家在茶樹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

2020-09-08 15:5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9月8日電(記者 董峻)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主導的一項研究,日前揭示了茶樹群體的系統發生關係,描繪了栽培茶樹的進化歷史。研究成果為茶樹基因組學研究和育種研究,以及茶樹遺傳和進化研究提供了豐富素材。

茶是世界性飲料。茶樹起源於中國,在我國分佈廣泛,種質資源豐富,紅茶、綠茶、烏龍茶、黃茶、黑茶、白茶等6大茶類各具特色,但有關茶樹進化的研究卻很少。

研究人員先以我國著名的優良茶樹品種“龍井43”為材料,克服其基因組高度雜合、重復序列比例高等難題,完成了“龍井43”染色體級別的基因組的組裝。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發現了決定“龍井43”發芽早、産量高以及抗逆性強等優異經濟性狀的基因“密碼”。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楊亞軍介紹,今年適逢“龍井43”這一全國綠茶主産區推廣面積居於前列的茶樹品種育成60週年,該研究結果解釋了“龍井43”品質優異和抗逆性強等特點的分子本質,具有重要的紀念意義。

基於對“龍井43”進行組裝的高質量基因組,研究人員又對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139份有代表性的茶樹材料進行了基因組的變異分析,揭示了茶樹群體的系統發生關係,描繪了栽培茶樹的進化歷史。

這項研究發現,茶樹野生近緣種群是栽培的中小葉茶品種(植物分類上多屬於茶變種)和大葉茶品種(植物分類上多屬於阿薩姆茶變種)的祖先,馴化過程中二者的選擇方向存在差異。中國中小葉種茶樹中的萜烯類代謝基因在芽和葉中表達量較高,這意味著其風味特性更明顯、更豐富。

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7日在線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研究參與單位還包括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