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佈會介紹全民健康信息化應用發展典型案例有關情況

2020-09-09 18:49 來源: 衛生健康委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20年9月9日例行新聞發佈會文字實錄

9月9日上午,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行9月份例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全民健康信息化應用發展典型案例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 胡強強:

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國家衛生健康委9月份例行新聞發佈會。今天的發佈會將重點介紹全民健康信息化應用發展相關情況。2016年6月、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先後印發了《關於促進和規範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和《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推動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各地積極探索實踐,積累了很多健康信息化應用發展的典型經驗做法。今天,我們邀請了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人才中心以及省、市、社區衛生健康系統的代表,從不同層面介紹全民健康信息化應用發展典型案例的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下面,我介紹一下今天在發佈臺就坐的嘉賓,他們是: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國家衛生健康委人才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張俊華,廣東省衛生健康委二級巡視員李建中,寧夏銀川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馬曉飛,北京市豐台區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劉新穎。我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胡強強。

首先,請毛群安司長向大家介紹全民健康信息化應用發展有關情況。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 毛群安: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謝大家對衛生健康事業特別是對信息化發展的關心和支持。根據安排,我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全民健康信息化應用發展相關的情況。

當前,全球正處於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高度重視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醫藥衛生領域的應用,重塑醫療衛生管理和服務模式,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服務效果。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全行業高度重視推動醫療衛生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入發展,探索積累了不少豐富實踐經驗和成果。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和規範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的要求,及時總結全國範圍內健康信息化應用發展經驗,鼓勵行業創新,推動工作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了《關於徵集全民健康信息化應用發展典型案例的通知》。根據《通知》安排,規劃司會同有關單位認真制定了典型案例評選工作方案,在各省級衛生健康委等單位的組織推薦下,近期我們遴選了100個典型案例。下一步,我們將會採取多種方式,對這些案例進行宣傳推廣。

此次評選出來的典型案例分為:信息平臺建設、互聯網+醫療健康、醫院信息智慧服務、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醫學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健康扶貧信息化支撐、網絡信息與網絡安全、信息化戰“疫”等八個類別,包含了區域衛生和醫療機構兩個維度,覆蓋了大部分的省份和有關的委屬管單位,應該説這次案例的推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先進性。

為了啟動全民健康信息化典型案例的宣傳推廣,我們今天利用發佈會的形式,特別請來了四位分別代表委屬管單位,省級和地市級的衛生健康委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他們分別將“互聯網+醫療健康”、信息化應用等方面從不同的角度介紹有關經驗和做法。

以上就是我的簡要通報。謝謝大家。

胡強強:

謝謝毛司長。下面請張俊華主任介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海外華人華僑互聯網諮詢平臺建設應用的有關情況。

國家衛生健康委人才中心黨委書記、主任 張俊華: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點爆發,持續蔓延,海外中國公民和華人華僑特別是廣大留學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始終是我國政府和國內親人的牽掛。為了向海外的華人華僑、中資機構的工作人員、留學生提供權威、規範、科學的互聯網疫情防控知識,幫助廣大海外華人華僑和留學人員及時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有效措施、檢驗檢測、診斷治療等方面的知識,提升他們自身的防護能力,消除不必要的恐慌,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今年3月2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依託“一帶一路”醫學人才培養聯盟網站,承擔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海外華人華僑互聯網諮詢服務平臺的設計開發任務。今年4月7日,平臺開通上線,在國家衛健委官網和我駐外使領館網站予以公佈,目前平臺匯集了國內26家知名醫療機構和第三方服務方,為華人華僑、中資機構的工作人員以及留學人員提供免費的互聯網健康諮詢服務。

今年4月30日,平臺與教育部國際司、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合作,開闢了留學抗疫專欄,為廣大留學生提供健康諮詢和心理疏導服務。平臺自4月7日上線以來,規範平穩運行,各項服務有序開展。截止今天,平臺累計訪問量達到了1.5億人次,直接提供諮詢服務的人次數超過了600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海外華人華僑互聯網諮詢服務平臺為全球疫情科學防控、堅定海外華人華僑戰勝疫情的信心貢獻了一份力量。謝謝大家。

胡強強:

謝謝張主任。下面請李建中二級巡視員介紹廣東省“互聯網+醫療健康”方面的有關情況。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二級巡視員 李建中: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近年來,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互聯網+醫療健康”各項決策部署,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和省委省政府的有關要求,聚焦人民群眾衛生健康服務的熱點難點問題,大力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服務“一碼通用、一網聯通、一鍵診療、一站會診、一體服務”等“五個一”行動,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高位推動。省委省政府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互聯網+醫療健康”工作,要求對標一流、打造標桿。分管省領導具體抓,統籌推進,高位推動。省衛生健康委把“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行動列入每年的重點工作重點推進,狠抓落實。

二是政策驅動。我省先後出臺了《廣東省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行動計劃》,《建設國家“互聯網+醫療健康”示範省行動方案》,以及《健康廣東·智慧健康行動》等政策性文件,強力的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的發展。

三是整體聯動。“五個一”的行動“五位一體”同步來推進,建設電子健康碼實現醫療健康服務“一碼通用“,建設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實現醫療衛生健康”一網聯通“,優化再造服務流程,實現看病就醫”一鍵診療“,建設遠程醫療體系,實現遠程醫療”一站會診“,發展互聯網醫療服務,實現線上線下”一體服務“。

四是項目撬動。省財政加大投入,投入了9億多元,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管理系統、遠程醫療平臺、AI醫生進鄉村、全民健康信息平臺、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平臺等項目的建設,為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的行動打下了堅實基礎。

五是示範帶動。廣東、深圳先行形成了頭雁,佛山珠海等其他珠三角地區試點先行,示範帶動我們全省的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整體提高全省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水平。

今年的8月,全省6409萬居民建立電子健康碼,居民可憑電子健康碼享受全省1420家的醫療機構預約掛號、就診檢查、檢驗、取藥、支付等一碼通用的服務。全省87%的公立二級以上醫院基本上實現了預約挂鉤、預約檢查、檢查檢驗結果查詢等一鍵診療服務,大大縮短了患者看病就醫的時間。居民可在1146個鄉鎮衛生院、2377個村衛生站和57家縣域醫院實現遠程醫療一站會診,有效的緩解群眾看病難的問題。全省113家醫院建成了互聯網醫院,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診療服務。

下一步,我省將進一步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讓老百姓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不斷地提升衛生健康服務的便捷化水平,增強群眾衛生健康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為建設健康廣東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謝謝大家。

胡強強:

謝謝李建中巡視員。下面,請馬曉飛主任介紹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的有關情況。

寧夏銀川市衛生健康委主任 馬曉飛:

媒體朋友們,大家好。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借力寧夏建設國家級“互聯網+醫療健康”示範區的優勢,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形成了一套低成本、可複製的“互聯網+醫療健康”銀川模式,提升了西部欠發達地區醫療服務能力,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搭建了一個平臺。我們把銀川市各醫療機構的各個應用服務平臺,整合為一個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協同平臺,建立統一的數據中心,實現了健康醫療數據的互聯互通。這個平臺也是作為各項互聯網醫療行為的載體。

第二,創新了一套機制。銀川市從2016年開始,先後出臺了19項互聯網醫療地方性政策,現在已經基本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政策體系。在這個基礎上,由市第一人民醫院牽頭針對每個項目建立了相應的機制,整合資源,充分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實現多方共贏,保障互聯網醫療各個項目順利推進。

第三,建設了七個應用體系,從多個方面給老百姓提供服務。我們以問題為導向,由市院牽頭,在銀川市全市範圍內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各項應用。一是便民服務。開發了銀川健康廣場微信小程序,特點就是把全市醫療機構的資源統籌起來,把銀川市做為一家大醫院來管,統籌全市號源信息、床位信息、醫療設備信息和藥店信息。在這個平臺上,老百姓絕大多數的健康需求都可以得到有效服務。比如群眾在銀川市看了病以後,處方有一個二維碼,掃碼以後手機上就會出現全市價格最低的藥店在哪兒,離你最近的在哪兒,或者你可以選擇第三方進行配送,通過這個便民措施,切實提高了老百姓的就醫感受。二是發展遠程診斷服務。在銀川市分層級建設了各類遠程診斷中心,特點是通過人員雲化、平臺虛擬化、機制市場化的原則,在銀川市轄區已經實現了時間上、地域上和服務內容上“三個”覆蓋,推進了在區域內診斷標準化和同質化。三是發展線上門診服務。建立了全市三個層級的互聯網+遠程門診服務體系。通過全國專家會診中心實現了疑難病不出省,通過銀川遠程專家門診實現了大病不出縣,通過銀川在線互聯網門診實現了常見病留基層。四是健康管理服務。我們以一個平臺、一套設備、一個團隊、一個機制的模式,建設了多個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慢病管理服務體系,全面開展慢病管理和醫養結合相關工作。五是藥事服務,建設藥品流通服務雲平臺、處方審核流轉中心、精準藥學服務中心等項目,提供全流程的藥事服務。六是在科研教育方面,成立了銀川市“互聯網+醫療健康”應用研究中心,我們組織了全國各個互聯網醫院的100多名工程師,與銀川市的各個單位的人員共同開展一些模式的創新,開展一些應用的研究,現在已經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果。同時,我們還成立了5G+醫療實驗室,互聯網+各個專科中心,以及醫生繼續教育平臺、患者教育平臺,構建了相對完整的互聯網+科教體系。七是醫療監管質控服務。建設了互聯網+醫療綜合監管平臺,我們把醫療、醫保、醫藥這幾個方面的監管整合到一塊,成立了一個綜合的監管服務平臺。

總的來説,市院近幾年通過搭建一個平臺,創新一套模式,建立一套機制,建設七大應用服務體系,深入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向縱深發展,為群眾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謝謝。

胡強強:

謝謝馬曉飛主任。下面請基層社區的劉新穎主任介紹智慧家庭醫生簽約健康管理平臺的有關情況。

北京市豐台區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 劉新穎:

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非常榮幸能夠作為基層醫療機構的代表參加今天的發佈會,因為我們是距離百姓最近的醫療機構,也是把國家互聯網+便民惠民政策真正落實到百姓生活當中的一個神經末梢。我今天就簡單介紹一下智慧家庭醫生簽約健康管理平臺建設的有關情況。

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自2010年起成為北京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首批試點單位,在家庭醫生與簽約居民建立連續固定的服務關係基礎上,逐步打造了全科醫學規範化診療流程。2016年以來,隨著國家互聯網+醫療健康政策方面的推進以及技術方面的深度融合,我們通過互聯網+社區健康服務領域的探索和實踐,逐步構建出“智慧家庭醫生優化協同服務模式”,將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手段應用於居民健康服務的過程中,建立了智慧家庭醫生簽約健康管理平臺。

家庭醫生通過這個平臺不僅可以為社區居民提供規範化的診療和便捷的轉診服務,還可以實施危險因素的控制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干預等精細化、個性化的健康管理。平臺建設主要包括五個方面任務:一是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研發應用臨床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嵌入了醫生工作站,助力醫生疾病早期的識別和鑒別診斷。二是建立智慧化的慢性病管理平臺,形成了以數據鏈條為支撐的全程慢性病管理。三是以雲技術創新醫聯體協作,構建了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協同為居民服務的連續性健康管理閉環。四是通過移動終端應用與院內的信息系統對接融合,將我們機構內的健康服務信息延伸到了居民家中。五是通過人工智慧語音回訪平臺使醫患溝通以及數據的分析利用更加精準和高效,互聯網+健康服務在為醫務人員賦能的同時,也極大提升了簽約居民的獲得感,進而對我們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産生了更好的黏性。去年,我們中心的門診已經達到了48.1萬人次,實現了方莊社區簽約居民70%首診在社區,慢性病控制率也在逐年的提高。目前我們規範管理慢性病患者17482人,其中高血壓患者的控制率達到了73.2%,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達到了67.1%,中心也已經順利實現了從”疾病治療“為中心,轉向”健康維護為中心“的轉變。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曾在2018年發佈文件,把我們中心打造的智慧家庭醫生優化協同服務模式在全市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推廣,豐台區更是率先將模式的核心內容進一步凝練,打造出“豐臺智慧家醫”品牌。目前家庭醫生簽約管理信息平臺已經在豐台區以及北京市的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得到廣泛的應用。

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我們也完成了國家衛健委的委託項目,開展了”互聯網+健康管理“的標準化研究,發佈了兩期《互聯網+社區衛生健康管理服務標準化建設指南》,為其他的基層醫療機構開展家庭醫生服務以及建設一套既能滿足自己的業務需求,又能達到和國家信息化平臺互聯互通的信息系統發揮了重要作用。謝謝大家。

胡強強:

謝謝劉主任。以上是今天向大家通報的主要內容,下面歡迎大家圍繞今天的發佈會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

中國青年報記者:

我的問題提給毛司長。”互聯網+醫療健康“取得了蓬勃的發展,抗”疫“期間也發揮了非常重要作用,此次典型案例裏也佔了很大的比重,請問”互聯網+醫療健康“在支撐疫情防控方面具體發揮了哪些作用?這種新業態的應用前景如何?謝謝。

毛群安:

“互聯網+醫療健康”具有突破時空的便捷特點,在找到可能的感染者、減少傳播途徑、降低感染風險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我委會同相關部門挖掘運用互聯網技術“遠程、高效、智慧、便捷”的獨特優勢,出臺有關加強信息化支撐疫情防控的文件,鼓勵各地各單位深化“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發揮信息化在輔助疫情研判、創新診療模式、提升服務效率等方面的支撐作用,全方位助力疫情防控。從典型案例有關情況看,主要在三個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是遠離“線下接觸”,避免了患者交叉感染。各地依託“互聯網+醫療健康”為群眾提供防疫科普、在線諮詢、心理疏導、遠程會診、慢病復診、藥品配送等一系列服務,承接並分流了群眾的醫療健康需求,降低了線下人群聚集感染的風險。比如天津在全市開展互聯網醫院線上義診行動,鼓勵全市醫師利用業餘時間,為群眾提供不限次、全免費健康問診諮詢服務,相關做法在央視《新聞聯播》播出。

二是突破“地域限制”,擴大了醫療資源供給。疫情期間4萬餘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更多的醫生借助信息技術優勢,在網上開闢“第二戰場”,突破了醫療服務供給瓶頸,有力支援了湖北主戰場。比如廣東支援荊州醫療隊聯合荊州市建設互聯網醫院,廣東15家醫療機構、1300多名醫生自願參加,上線18天總訪問量就突破10萬人次,為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三是賦能“提質增效”,強化了基層服務能力。對口支援省份運用遠程醫療,幫助基層醫院處理疑難雜症。通過遠程教育開展培訓,提高基層醫務人員醫療服務和個人防護能力。人工智慧應用於新冠肺炎CT讀片,提升了一線工作質量和效率。同時,疫情防控需要也撬動了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充分運用“互聯網+”手段,創新服務模式,優化服務效率,加速了粗放式向內涵式的轉型發展。

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按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要求,進一步發揮“互聯網+”優勢,支撐常態化疫情防控。同時,著眼長遠,在總結信息化支撐疫情防控經驗做法的基礎上,夯實基礎、完善機制、深化應用,著力深化便民惠民服務,提高老百姓看病就醫的滿意度。謝謝。

北京廣播電視臺記者:

近些年來,“互聯網+”在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遠程醫療、影像診斷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目前我國的基層衛生的技術力量還是相對比較薄弱,請問互聯網和基層衛生的融合會對基層衛生的比如基層的醫生和醫療機構帶來哪些“紅利”,能否給我們具體介紹一下。謝謝。

劉新穎:

非常感謝您的提問。基層醫務人員承擔著基本醫療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職能,工作任務繁重,而人力資源不足、服務效率低下、規範性不強仍然是急需解決的瓶頸問題。另一方面基層服務對象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為主,常常是多種疾病共存,這就要求基層醫務人員不僅要有較為綜合的醫療處置能力、還應具備早期識別高危患者和精準轉診的能力。

在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我們首先通過規範數據接口打破信息壁壘。醫生在臨床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協助下可以更加快速鑒別急危重症及跨專科疾病,降低漏診、誤診風險。還可以隨時查看規範檢查和合理用藥建議,以圖文結合的形式為患者實施個性化健康指導。這些功能也可以讓醫生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接受培養和訓練。

智慧化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統則可以幫助醫生依據指南對慢性病患者分級分類精細化管理,通過實時預警功能提醒醫務人員及時關注重點患者;移動終端應用使醫務人員很方便地實現健康管理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雙向轉診雲平臺更是讓全科醫生有了“堅實的後盾”和“強大的同盟”,通過平臺不僅可以為患者轉診或預約檢驗檢查,還可以調閱在醫聯體醫院的住院記錄併為患者制訂出院後居家健康管理計劃,建立了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協同為居民服務的路徑。

互聯網和基層衛生的融合可以極大地提升醫務人員服務規範性和工作效率,僅以慢病管理為例,互聯網的應用可以使慢性病患者規範化管理的時間由年平均61分鐘降為22分鐘,方莊共17472名慢性病患者,全年可節約人力成本4.57人,相當於財政資金118萬元。

在提質增效的同時,電腦中的“沉睡”的健康檔案信息也得到盤活,真正為患者所用。通過這些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互聯網必將助力基層醫療在“大有可為”的新時代裏“大有作為”。謝謝。

總臺央視網記者:

今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今年也是經濟特區40週年,廣東一直在先行先試。請問在推進全民健康信息化應用發展方面,尤其是在此次疫情防控當中,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服務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謝謝。

李建中:

謝謝。廣東在全民健康信息化應用發展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新冠疫情發生以後,廣東大力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服務,全力支撐疫情的防控,主要在四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第一,分流就診的患者。我們全省一共有80多家互聯網醫院,大力開展常見病、慢性病的復診,同時也開辦了網上的發熱門診,開展了新冠肺炎諮詢和心理諮詢等等服務。我們做了一些統計,到今年8月份,全省互聯網醫院網上問診已經達到58.4萬人次,網上發熱門診諮詢5.1萬人次,新冠肺炎諮詢11.9萬人次。從數字來看,在分流就診的患者效果比較明顯的,有效的減輕了實體醫院的就診診療的壓力。

第二,減少院內感染、院內傳播。通過互聯網醫院分流的一些病人,減少在醫院裏的聚集。通過網上的診療,特別是網上發熱門診的支撐,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風險。

第三,消除群眾的恐慌。通過網上諮詢診療,我們大力普及新冠肺炎的防控知識,同時也滿足部分群眾看病就醫需求,因為有些群眾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還是擔心再去醫院感染的話怎麼辦,所以通過網上發熱門診諮詢、一些常見病、慢性病的復診,這樣滿足他的診療需求、消除他的恐慌。

第四,提升防治能力。通過遠程醫療平臺,我們一方面開展了遠程會診,通過遠程會診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我們有一個很典型的案例,剛才毛司長也講了,廣東對口支援湖北荊州,在荊州疫情比較嚴重的地區,我們建立了9個遠程會診中心,實現了荊州醫療救治遠程會診全覆蓋,利用遠程醫療平臺我們粵荊兩地開展遠程會診、遠程培訓,在救治方面進行會商,協同救治荊州的病人。我們廣東醫療隊去了荊州之後,通過遠程會診,特別是專家現場的指導和遠程會診相結合,大幅度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互聯網+醫療健康在提升防治能力方面,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通過遠程醫療平臺也提升了自己的醫務人員的能力和水平,運用平臺加強醫務人員的培訓,包括院感和診療方案等等方面,全方位提高醫務人員的水平。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

疫情期間部分國家和地區情況很嚴重,我們始終關心著海外華人華僑的安危,請張俊華主任您再詳細介紹一下剛剛提到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海外華人華僑互聯網諮詢服務平臺,它的具體服務內容是什麼,以及取得了什麼樣的效果?謝謝。

張俊華:

我們這個平臺服務分為四個方面:一是向海外的華人華僑和我駐外的中資機構工作人員、留學生推薦防控指南、診療指南以及個人防護指南和有效防控措施。二是由專家向海外華人華僑回答他們關注的問題。這些專家包括公共衛生、感染防控、呼吸、重症以及心理和中醫方面的專家。因為在疫情當中,大家都非常擔心被傳染的問題,所以心理方面的諮詢也是比較多的。三是在3月底至6月,這段時間有些留學人員、華人華僑關心回不回國的問題,這方面他們想了解一些政策,包括如何進行隔離等一些技術問題,他們很關注。所以我們這個平臺提供了一些政策和技術文本的解讀。四是通過這個平臺提供科普的宣傳,對傳染病防控、身體健康、心理方面的疏導等科普問題。

我們這個平臺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通過研究分析,留學人員最關注的問題,在非洲地區有蚊子叮咬,會不會傳染新冠肺炎?有的留學人員問,我們又要完成學業,正在寫論文,心理壓力大,又想回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該怎麼辦?這個問題我們當時請了鐘南山院士回答,他告訴留學生,在困難的時候,正是磨煉意志、促進年輕人儘快成熟起來的時候,他勉勵留學生一方面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一方面還要完成學業。因為鐘南山院士年輕的時候,也有留學的經歷,他用切身的經歷安撫了留學人員。還有華人華僑關心的問題是中醫中藥在這一次疫情防控、患者救治當中發揮的作用怎麼樣?我們也請了這方面的專家,一一給予答覆。這個平臺在過去幾個月時間裏,對疏解心理壓力、穩定華人華僑情緒,對科學防控、精準防控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貢獻。謝謝。

人民日報記者:

當前,5G、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快速發展,各個行業都高度重視信息化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請問毛司長,關於推進全民健康信息化發展下一步有什麼考慮和規劃?謝謝。

毛群安:

確實,正像我剛才介紹的,通過多年來的建設和發展,全民健康信息化的建設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和成效,頂層設計逐步完善,基礎建設也得到了加強,在便民惠民方面的效果也日益顯現。但是,與此同時,這次疫情也暴露出信息化建設的一些短板和不足。在管理機制、基礎設施、共享應用,包括網絡安全等方面還有不少的難點,需要我們研究解決。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平戰結合,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堅持“互聯網思維”和“大數據思維”,強化“一體化管理、一體化感知、一體化採集、一體化指揮、一體化服務、一體化保障和一體化安全”,抓緊補短板、補漏洞、強弱項,以打通醫療和公共衛生,強化分析應用為重點,不貪大求全,要做一件成一件,推進全民健康信息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我們的初步考慮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強化信息化的統籌管理。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管理與技術融合,按照關於政務信息整合共享的有關要求,加強對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的統籌管理力度。二是強化全民健康信息的一體化建設。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快完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系統,推動國家級和省級傳染病多渠道監測預警一體化平臺建設,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建立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機制,不斷健全多渠道監測預警機制。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互聯網+醫療健康”為抓手,推進智慧醫療和智慧醫院的建設,實現面向患者、醫院和管理機構的全流程的業務閉環,智慧、可控。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驅動為創新,加快推進衛生健康行業5G網絡、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夯實全民健康信息化發展的基礎。

最近,大家都知道國家在強調新基建,實際就是新型的基礎設施建設。像過去我們各個地方或者各個醫療機構都是在自建自己的信息系統。下一步隨著國家新基建的推進,將來享受這些計算信息服務,就像我們現在用水、用電、用煤、用氣一樣,不用各家自己來做,而是要把我們的需求和國家整個新基建很好的結合起來。

三是強化數據分析應用。我們鼓勵地方探索以“可用不可見”等形式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應用,積極穩妥的推進數據開放,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在臨床、科研上的應用,以便民惠民需求為導向,推動個人診療信息、電子健康檔案向本人開放。加強和第三方社會力量的合作,發揮其在理念、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優勢,提高數據分析應用能力。在這一點上,應該説前期已經探索了比較成熟的經驗,大家有時候會擔心,我們個人的醫療健康數據,在發揮它的大數據價值應用方面,能不能實現個人隱私的保護,實際上現在不管是在技術上,還是在法律法規方面,都在不斷地完善。

四是強化網絡安全保障。按照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的思路,嚴格落實《網絡安全法》的要求,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和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制度,建立完善全民健康網絡與信息安全相關制度,加強供應鏈的管理,確保網絡安全和個人信息安全。在網絡安全方面一是人防,加強管理,對接觸敏感信息的人員、機構進行管理;二是技防,利用新的安全信息技術加強網絡安全和個人信息的安全保護。謝謝。

光明日報記者:

剛才馬曉飛主任介紹了銀川建設“互聯網+醫療健康”示範區,探索出解決群眾看病就醫難題的銀川模式。請問銀川為什麼能吸引諸多互聯網企業入駐,他們又發揮了什麼作用?謝謝。

馬曉飛:

互聯網企業是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銀川模式有一個很大特點,就是堅持和互聯網企業進行密切合作、共同發展。到現在銀川市已經引進80家互聯網企業,其中取得互聯網醫院牌照的達到52家。銀川市為什麼能夠吸引這麼多企業?我們提出打造“五個高地”:第一個是政策高地。銀川市從2016年到現在已經出臺19項相關配套政策,形成一套相對完整的制度體系、政策體系。第二個是打造創新高地。線上線下怎麼融合,公立醫院跟平臺公司怎麼合作,通過哪些模式能讓老百姓受益,這幾年不斷地進行探索創新,推出了一系列的舉措。第三個是打造應用高地。銀川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和基層醫療機構,已經全部參與到互聯網各項的應用場景之中,在銀川市形成了一個有一定規模的“互聯網+醫療健康”生態體系。互聯網企業的任何應用在銀川市非常容易落地。第四個是打造産業高地。銀川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出臺了一系列的配套扶持政策。目前,已經建成了互聯網醫療健康産業園,形成了有一定規模的企業聚集區。第五個是打造服務高地。銀川市衛健委專門成立“互聯網+醫療健康“辦公室,我們有一個團隊,專門為這些企業提供註冊、審批、對接、落地全流程的服務。同時,我們成立了銀川市互聯網醫療行業協會、互聯網醫院醫藥倫理委員會和互聯網醫院醫患糾紛調解中心,服務和助推互聯網醫院規範發展。

互聯網企業給銀川市帶來了什麼呢?一方面是帶來了國內的優質醫療資源,尤其是把北上廣優質的專家資源輸送到我們西部欠發達地區,解決醫療資源分佈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讓西部地區老百姓實實在在得到了實惠,推進了醫療服務的精準化。另一方面,帶來新的就醫模式,線上和線下醫療服務進一步整合在一起,利用各種新技術手段,解決一些傳統上西部地區的就醫難題,讓群眾看病就醫更便捷,所以説很有成效。謝謝提問。

胡強強:

謝謝馬曉飛主任,謝謝各位嘉賓,謝謝各位記者媒體朋友以及所有工作人員。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