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貴州:加快“六個轉變” 推動鄉村振興

2020-09-20 09:56 來源: 貴州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貴州縱深推進農村産業革命——
加快“六個轉變” 推動鄉村振興

捨棄傳統低效作物耕種,按照“大蒜——西瓜——辣椒”輪作方式,思南縣塘頭鎮青杠壩村村民李勇家,3年前就實現了每畝地每年4000多元的收益。目前,已實現畝産值近6000元。

“遍地石旮旯,不外出打工,難道靠土縫裏種玉米致富?”2002年,李勇給新上任的村支書冷朝剛提出疑問。

如今依靠産業結構調整帶領村民致富後的冷朝剛,笑答:“現在信了吧?只要轉變思路,找準産業,貧瘠的山坡也能種出好東西,賣出好價錢。”

目前,全村種植冬桃、李子、蜜柚等500多畝,與大城市超市簽訂單發展蔬菜産業,搞刺梨産業、林下養殖,人均年收入達1.5萬元,集體經濟收入突破600萬元,累計資産達到4200萬元。

曾經,在貴州發展農業,許多農民信心不足,世代在石頭縫裏“刨生活”,腰包乾癟依舊,更有甚者步入“越墾越窮、越窮越墾”的發展怪圈。

為找到農業發展出路,2018年初,貴州提出“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産業革命”,緊扣“八要素”,聚焦“種什麼好”與“種好什麼”,推動優勢産業優先發展、優勢品種優先突破。

去年,省委明確提出了“六個轉變”的要求:推動農業從自給自足向參與現代市場經濟轉變、從主要種植低效玉米向種植高效經濟作物轉變、從粗放量小向集約規模轉變、從“提籃小賣”向現代商貿物流轉變、從村民“戶自為戰”向形成緊密相連的産業發展共同體轉變、從單一種植養殖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轉變。

得益於産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如今,六盤水刺梨種植面積達110.9萬畝,成為全省刺梨種植面積最大的市州。

黔西南州對100余個壩區的種植模式、組織方式、主導産業進行細化,結合茶葉、薏仁米、精品水果等十個重點産業,産業結構調整紮實推進。

遵義市200多萬畝辣椒培育出職業椒農5.06萬戶,助推遵義市70萬農戶增收致富。

現代農業提質升級,“六個轉變”攪動著農村經濟發展一池春水:去年我省茶葉、藍莓、李子種植面積全國第一;辣椒産、加、銷規模全國第一;食用菌産業裂變式發展,産量達113.8萬噸,邁入全國第一梯隊;百香果種植規模擠進全國前三;太子參産量佔全國需求量40%,初具全國定價權……

調優結構、上了規模,貴州農産品以綠色、優質的好口碑闖出大市場。

在仁懷市五馬鎮,當地通過引進廣州東升農業集團,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蔬菜種植,讓更多的貴州蔬菜跨進廣州、深圳等地的銷售市場;銅仁食材成為蘇州人歡迎的“蘇味”;冊亨種植的“廣東菜心”源源不斷銷往粵港澳……

不僅如此,依託大數據、現代物流園還有各類博覽會“賣菜”、組建貴州蔬菜集團平臺化對接、冷鏈物流車南來北往……從“田間地頭”到“市場端頭”,供應鏈在創新,價值鏈在提升。

貴州農業從前端到終端各個環節都在發生巨大改變,農村經濟結構在變、種植方向在變、生産方式在變、商貿模式在變、産業鏈在延伸,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觀念在變。農民在這場革命中通過“利益聯結”和辛勤勞動,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貴州正奔向鄉村振興新未來。(記者 鄧鉞潔)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