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洪災過後,鄱陽湖畔再現綠色沃野

2020-09-21 16:0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南昌9月21日電(記者 范帆)時至金秋,江西省都昌縣和合鄉義公村的稻田裏,晚稻已開始抽穗,微風吹過,田野翻捲起一道道綠波。眼前一片綠色沃野的景象,難以看出鄱陽湖畔的這個小村莊,在兩個月前曾遭遇一場洪水侵襲,大片農田被淹。

“一夜之間,水位上漲了近1米。”洪水來臨那天,義公村種糧大戶杜荒保愁得整晚沒睡著。他今年承包了300畝農田種植水稻,其中有200多畝被淹。

就在杜荒保一籌莫展時,當地政府組織農技人員上門核查災情,第一時間送來救災種子和肥料,指導開展災後搶種工作。杜荒保緊急調來兩台抽水機,日夜不停抽水排澇。洪水退到哪,他就把晚稻種子撒到哪。

“搶種的晚稻已經抽穗,現在長勢良好,只要管理得當,畝産能達到上千斤,豐收不成問題。”這段時間,杜荒保每天都到田裏觀察水稻長勢,做好田間管理。

都昌縣農業農村局種子管理局局長周小華告訴記者,為了讓退水田塊及時得到補種,他們抽調120余名農業技術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免費向受災群眾發放生長週期更短的早稻翻秋種子,確保水稻在寒露風來臨前安全抽穗。

鄱陽湖地區自古以來便是江南糧倉,今年的洪澇災害導致湖區許多農田被淹。為盡可能減輕對糧食生産的影響,湖區各地政府積極開展災後搶種補種工作,及時排澇除漬,確保退水後的農田不拋荒。

今年汛期,鄱陽縣鄱陽鎮問桂道圩發生漫決,位於圩堤內的桂灣村被淹。如今洪水已經退去,村支書陳陽明忙著組織村民翻耕土地,準備補種冬季作物。

“早前退水的300畝農田全部栽插了晚稻,退水較慢的低窪田則準備改種油菜、蕎麥、蘿蔔等作物。”陳陽明告訴記者,為引導和鼓勵村民開展災後生産自救,村裏提前摸清村民的種植意願,由村集體墊錢翻耕土地,然後將種子分發給村民種植。

蕎麥60畝、油菜230畝、龍蝦育苗基地30畝、稻蝦輪作120畝……在村委會辦公室,陳陽明挂上了一張地圖,圖上標記出單一養殖區、單一種植區、種養結合區等具體位置和面積,他打算帶領村民們種出些“新花樣”。

“早稻損失晚稻補,糧食作物損失經濟作物補,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人在,豐收的希望就在。”陳陽明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