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早稻增産4.1億斤的背後——江西克服疫、汛“雙考”交出豐收答卷

2020-09-21 19:3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南昌9月21日電 題:早稻增産4.1億斤的背後——江西克服疫、汛“雙考”交出豐收答卷

新華社記者 范帆

作為全國重要糧食産區,今年,江西克服疫情和汛情的雙重考驗,夏糧再獲豐收。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全國早稻生産數據顯示,今年江西早稻總産量達到129.3億斤,較上年增産4.1億斤。

穩定糧食生産,首先要穩定播種面積。隨著土地流轉的加快,種糧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日益成為糧食生産的中堅力量,他們的生産積極性直接影響糧食播種面積。

工廠化育秧面積達20畝以上的每畝補助2000元、早稻面積佔流轉面積90%以上的每畝補助100元……在種糧大戶夏文平所在的豐城市,當地出臺政策重點支持種糧大戶、家庭農場、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種植早稻,確保在疫情下糧食播種面積不減少。

農資上門、農機進村、農技到田……得益於各地政府的一系列有效應對政策和舉措,今年,江西省早稻生産克服疫情影響,播種面積比去年增加182.5萬畝,全年糧食播種面積近5700萬畝,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5580萬畝種植任務。

穩定糧食生産,還要不斷提高單産。不少種糧大戶表示,從2017年起,江西整合各部門農田建設資金,統一提高投入標準,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建成的高標準農田既有利於開展機械化作業,也提高了糧食單産。

撫州市東鄉區虎圩鄉種糧大戶艾早有今年承包了2200畝農田種植水稻,比去年增加了400畝。他告訴記者,高標準農田將排灌渠道清淤疏浚、加深拓寬,過去跑肥、跑水的低産田變成了保肥、保水的高産穩産田,大規模機械化操作不僅降低了種糧成本,畝均産量還比過去高出100斤左右。

糧食播種面積在疫情考驗下逆勢增長,突如其來的汛情又給豐收帶來挑戰。在今年早稻收割的關鍵時期,持續強降雨天氣導致江西多地出現洪澇災害,鄱陽湖水位突破1998年曆史最高水位,全省農業受災面積達到1316.9萬畝。為克服汛情對糧食生産帶來的不利影響,江西受災地區幹部群眾齊心協力和洪水“賽跑”,爭分奪秒搶收搶烘糧食,努力做到應搶盡搶、應收盡收。

余幹縣康山鄉位於鄱陽湖畔,嚴重的汛情導致當地不少農田被淹。康山鄉種糧大戶盧發旺告訴記者,今年他家種了近百畝早稻,僅用了三天時間,就趕在水位上漲前全部收割完畢。“搶收那幾天,到處是收割機在忙碌,為了和洪水搶時間,我連午飯都是帶到田裏吃的。”盧發旺説,多虧了政府緊急從外地調配收割機,否則他家早稻要虧損10萬多元。

余幹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朱志明説,今年余幹縣早稻播種面積達到92.1萬畝,在洪水來臨前當地緊急調配收割機搶收,高峰時有來自全國各地的4500多臺收割機連續作業,近百家糧食烘乾廠24小時運轉,對搶收的稻穀進行烘乾。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學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