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吉林大安:農業科技助推鹽鹼灘變高産田

2020-10-11 15:0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長春10月11日電(記者 李雙溪)在吉林省大安市龍沼鎮龍沼村,一邊是白花花的鹽鹼地,一邊是金黃色的稻田,農戶李國笑逐顏開。經過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組織的測産,今年他在鹽鹼地上種植的水稻,最高畝産659.7公斤,比其他鹽鹼地田高50%,相當於成熟水田的産量。

近年來,吉林西部通過土地整理和農業科技推廣,使昔日鹽鹼灘成為藏糧的寶地。李國介紹,今年3月,他承包了143公頃鹽鹼地種植水稻,其中有36公頃使用了新型土壤調理劑,長出的水稻比其他水稻植株高出一截,産量也更高。“這種調理劑能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平衡土壤酸鹼度。”李國説。

據大安市自然資源局土地整理中心主任李金有介紹,測産的地塊是大安市自然資源局2017年組織實施的大安市龍沼鎮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項目當年改良獲得成功,但在第二年發包後,種植戶沒有按要求進行田間管理,出現了返鹼現象,造成一些地塊減産甚至絕收。

鹽鹼地實現高産得益於農業科技的應用。2020年初,全國勞動模範宋福如帶領的科研團隊提出,利用有機硅調理劑進行鹽鹼地改良試驗。“我們提供了返鹼較嚴重的三個田塊,pH值平均在9以上,面積約500畝。”李金有説,試驗田實現了平均畝産650多公斤,pH值已經降至7.5左右。

大安市目前有13萬多公頃未利用地,其中絕大多數為鹽鹼地。近年來,大安市實施了國家重大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總投資18億元,新增耕地70.27萬畝。通過土地整治,開發水稻種植面積1.4萬公頃,年産水稻5000萬公斤以上。

除了在工程項目上治理鹽鹼地,大安市還積極引進科研團隊。近年來,引進了10余家擁有土壤改良技術的企業和科研院所,成功研發了以藥治鹼、以肥調鹼等多項專利和實用技術,促進了鹽鹼地的開發與利用。

現場參與測産的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副主任李榮表示,通過持續長期治理和改造,我國黃淮海、東北等地區的中、低鹽鹼度鹽鹼地被大面積改造為良田,有些已達到噸糧田水平。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