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務院新聞辦舉行“脫貧攻堅路上的巾幗力量”中外記者見面會

2020-10-13 20:26 來源: 新聞辦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0年10月13日(星期二)下午3時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請5位婦女代表圍繞“脫貧攻堅路上的巾幗力量”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圖為中外記者見面會現場。(趙一帆 攝)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 壽小麗: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外記者見面會。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消除貧困擺在治國理政更加突出的位置,舉全黨、全社會之力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成效之顯著、影響之深遠前所未有,世所罕見,譜寫了人類減貧史上的“中國奇跡”。在這場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戰中,婦女既是重點的工作對象,也是直接的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參與主體。廣大婦女同胞巾幗不讓鬚眉,撐起了脫貧攻堅戰的“半邊天”。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五位脫貧攻堅戰中的巾幗典型,請她們講述帶領父老鄉親致富的故事,並與大家交流。

首先,請允許我介紹一下她們。她們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鑫鑫源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岳桂玲女士;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召公鎮吳家村村民王喜玲女士;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原黨支部書記、十八洞村婦聯主席石順蓮女士;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靈山縣三海鎮蘇屋塘村村民甘有琴女士;湖北省咸寧市崇陽縣白霓鎮大市村黨支部書記程桔女士。

下面,我們就請五位巾幗代表與大家進行一下交流。請她們先作自我介紹,首先有請桂玲。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鑫鑫源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岳桂玲:

大家好,我叫岳桂玲,我是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鑫鑫源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2010年我帶領農戶成立了莫旗鑫鑫源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合作社以後,我註冊了“莫力峰谷”商標、“豆地租”品牌商標,發展智慧農業,打造莫力達瓦“豆地租”與脫貧攻堅相結合的扶貧模式。自2017年到2020年,我帶動了9個鄉鎮19個村的289個貧困戶脫貧致富,我還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與我們旗的12家合作社發展智慧農業,利用互聯網銷售農副産品,我于2018年被農業部評為全國雙創帶頭人,2019年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

謝謝。

壽小麗:

桂玲姐,變資源優勢為發展優勢,帶領鄉親們擺脫貧困,不愧是我們的紅旗手,感謝桂玲姐的艱苦付出。下面有請王喜玲女士作介紹。

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召公鎮吳家村村民 王喜玲:

大家好,我叫王喜玲,來自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我曾經也是一名貧困戶,之前因為家境貧困變換過各種掙錢的門路,還辦過理髮店,去新疆種過棉花,也擺過地攤賣過鞋,後來又轉型開辦養豬場。在2011年查出自己患有癌症,為了治病,家裏賣掉了200頭豬,還欠外債11萬元。2013年丈夫因車禍去世,為了還清債務,在黨和政府以及婦聯組織的關心和幫扶下,通過栽種苗木,當苗木“經紀人”,三年時間我還清了所有的債務,蓋上了新房,也開上了小汽車。我主動提出退出貧困戶,成為全縣主動退貧第一人。

謝謝大家。

壽小麗:

喜玲克服了重重困難,不僅自己脫貧致富成了標兵,同時還帶領鄉親們致富。祝福喜玲!下面,我們請石順蓮女士。

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原黨支部書記、十八洞村婦聯主席 石順蓮:

大家好,我叫石順蓮。今年67歲,我于1976年嫁到十八洞村,當時的十八洞村還不是這個名字。十八洞村是從2005年兩個村合併之後的名字。我在這個村有44年了,眼看到大山裏的苗族寨子一點一滴的變化了。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來到了我們十八洞村調研時,提出的精準扶貧16字方針。基礎設施建設快步發展了,我們的路通了、拓寬了,我們就在這個大山貼邊茬的路走出大山了,一下子就把我們整個村的村容村貌改變了。我們可以用“翻天覆地”這個詞形容我們現在的生活。

謝謝。

壽小麗:

石書記不僅帶領村裏的苗族婦女鄉親脫貧致富,同時也傳承了苗繡技藝,石書記還要展示一下她的苗繡作品。石書記,這些繡的是什麼?

石順蓮:

繡的是高鐵。我們苗繡搭上中國高鐵,走出了大山,沿著“一帶一路”走向了全世界。

壽小麗:

謝謝石書記。下面,我們請甘有琴女士。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靈山縣三海鎮蘇屋塘村村民 甘有琴:

大家好,我是甘有琴,網紅“巧婦9妹”,來自廣西欽州市靈山縣,也是一位普通農村婦女。2019年我的全網粉絲達到了1000多萬,視頻播放量達到10億。2019年我幫助我的家鄉銷售農産品1200萬斤,銷售額3700多萬元。有一個晚上,我幫我們家鄉銷售了滯銷的15萬斤芒果。希望以後能用自己的影響力帶動家鄉的農産品銷往全國。謝謝大家。

壽小麗:

“巧婦9妹”有琴利用網絡平臺銷售農産品,為脫貧攻堅注入了新的活力,是活躍在脫貧攻堅一線的網紅主播,謝謝“巧婦9妹”。下面,請程桔女士。

湖北省咸寧市崇陽縣白霓鎮大市村黨支部書記 程桔:

大家好,我叫程桔,來自湖北省咸寧市崇陽縣白霓鎮大市村,是一名90後的村黨支部書記。2013年畢業之後我在廣州打拼,因一個比較偶然的機會,及對家鄉的一份情懷,回家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大市村是崇陽縣47個貧困村之一,當時我回去的時候整個村子的交通特別閉塞,而且村容落後、産業單一,可以説是一窮二白。這幾年通過精準扶貧政策,我們村沿著基礎設施建設+産業發展+鄉村旅遊的道路,村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通過修公路、修大橋、修溝渠,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完善,我們又在技術設施完善的同時建設産業基地,比如引進大市龍蝦養殖基地,建光伏發電、建扶貧車間、建文創産業園,我們村的集體經濟突破零,達到了11萬元。我們通過整治村莊環境、垃圾分類,整個村莊的村容有了很大的改觀,可以説這幾年我們大市村也是成功實現了脫貧的目標。在這裡跟大家介紹一下,這是我們村出土的年代最久遠的文物,是一個商代銅鼓,也是一個國寶級的文物,我們下一步的發展目標就是希望以它為內容,打造我們自己的品牌,引進手工,帶領婦女群眾能夠做文創産品。我有信心能夠把我們村建得更好,讓村裏的老百姓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謝謝大家。

壽小麗:

謝謝這位90後女村支書。剛才各位代表已經跟大家進行了自我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看看記者朋友們有什麼問題要問我們五位巾幗代表。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我想請問一下各位,你們是如何帶動婦女姐妹脫貧致富的?另外,也想請你們介紹一下印象最深刻的扶貧故事或者場景。謝謝。

程桔:

其實這幾年在農村工作的時候,跟婦女群眾打交道最多。在入戶的時候,我發現他們有非常強烈的就近就業的願望,而且她們自身發展産業的願望特別強烈。比如説,我們村有個貧困戶叫龐秋紅,她這個家庭比較特別,是一個失獨家庭,她的獨子溺亡之後,整個家庭消沉了幾年。我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入戶跟龐秋紅做思想工作,慢慢跟她溝通,幫她疏導,通過這種疏導,我們也成為了朋友。然後我就跟她介紹産業,因為當時我們村的産業扶貧政策對他們家特別適合,就是引導他們去種植中藥材。她跟她的丈夫覺得一家人不能這麼下去,試著種了3畝多的藥材,當年增收了差不多2萬多塊錢,他們覺得還可以。龐秋紅通過這樣的發展産業,自身的精神狀態慢慢得到了很大的改變,開始嘗試著散養土雞,發現行情不錯,後來跟丈夫商量,跟我們村裏申請想貸款承包荒山養殖土雞,我覺得這個法子不錯,我們也是積極的鼓勵。到現在為止,他們已經承包了100畝荒山,養殖規模超過了1萬多只。我前段時間問她,你今年的收入達到了多少?她説今年10萬以上肯定沒問題。通過他們這種變化,我能夠很深刻地感受到自身創業的願望,包括他們創業之後整個家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且現在她的家庭過得非常幸福。所以,我覺得她們在工作中獲得了成就感。通過她們,我們能夠切實地感受到農村老百姓的生活真的是越過越好。從她身上我還是很受感動的,能夠看到他們生活越來越好。謝謝。

甘有琴:

“巧婦9妹”是2017年我就開始在今日頭條西瓜視頻這個平臺做了視頻,上面也可以看到我的短視頻,點一下就可以在這裡下單。有了這樣的平臺,我們才可以做電商。在當地政府的帶動之下,建立了冷庫、倉庫還有辦公室,那樣村民一齣門就可以就業了。還有,我鼓勵很多的姐妹,讓她們也種植養殖,共同創業。我們也跟一些愛心的企業合作,它們提供了一些樹苗、果苗、豬苗、鴨苗給這些貧困戶養殖,由我們的平臺來收購銷售,銷往全國。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們跑到大山裏面去扶貧,由我們的黃書記帶我們去扶貧戶那裏免費發放雞苗的時候,剛好碰巧了有一家貧困戶是我的初中同學,後來我們也免費發放了一部分的雞苗給他養殖了,養大了之後,也是我們收購回來銷售,現在他也有了養殖經驗。我看到他現在已經脫貧了也致富了,我非常有成就感。希望我以後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致富。謝謝大家。

岳桂玲:

在扶貧的路上,有喜悅也有憂愁。喜悅的就是,看著通過我的思路、通過我的扶貧模式讓他們分紅或者是賣産品增收,這是我最高興的事,從心底感到了他們家裏的變化。每次我路過貧困戶家的時候,他們都會喊我,讓我到他們家坐坐。在扶貧的路上,要勇往直前地走下去。憂愁的就是,我通過訂單收購貧困戶的産品時,就想到2017年我收了他們12萬斤豆子,當時就存在著滯銷的問題。如果滯銷了,還影響我們合作社的發展。我就從自身找原因,通過一次次的學習,通過提高産品質量,然後給農戶家的豆子進行全程溯源監測,通過一物一碼掃碼,這樣消費者能信服我們。還有我每次參加展會的時候,都帶上我們的産品,把它包裝設計得特別精美,這樣我就能把我們的産品賣出去。簽到一個大單的時候,我就特別高興,因為我知道我有了錢還能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去脫貧、去致富。

王喜玲:

自從自己脫貧之後,我從貧困戶成立了扶風縣喜林苗木果蔬專業合作社,首先是吸納村子裏面的貧困戶和婦女姐妹們給他們提供就近就業的機會。我記得我們村有一個叫葛艷梅的貧困戶,他的丈夫也是因為得了一場重病去世了,當時我看到她的情況就想到了困難時的自己,就主動到家裏去開導她,給她做思想工作。因為我怕她想不開,幾次交流之後,最後她同意和我一塊種植苗木。我記得我給她提供了國槐和紅葉林苗木,去年我幫她買了3000塊錢的國槐苗。還有,我們村的低保貧困戶畢仙君,她家每年都種蘋果,因為數量也不太大,客商也不願意收購,這兩天我一直給她幫銷。今天來的時候,我帶了她們家的蘋果,因為我首先是收購貧困戶的蘋果,咱們這個蘋果現在在扶貧82銷售平臺上已經通過了10多個産品,第一個就是蘋果。現在咱們的政府採購,學校等都可以在平臺上採購,就是利用扶貧銷售互聯網平臺。21日我們還要在北京參加“扶貧832平臺”的産品展示會,到時候,我們會帶上家鄉的蘋果還有其他的農特産品,希望能把我們扶風縣的農特産品遠銷全國各地,能夠幫到更多的鄉親們增收致富。

石順蓮:

我也説一説我在十八洞的故事。我是一個外嫁女,不是十八洞人,是1976年嫁過來的。當時十八洞是一個很偏遠、很貧窮,路又窄,全部都是小路,背東西都是肩挑背托。2013年10月3號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十八洞和我們座談,那時我還是村支部書記。當問到我們人均收入有多少?達不達到小康水平?當時我心裏很不舒服,不敢説。總書記這麼關心我們,來到我們這樣的一個大山裏的村寨。當時我們收入是1600多元,座談的時候我跟總書記彙報,我們離小康路還隔得很遠。座談中總書記説到“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16字方針。習近平總書記回到北京後,我們州、縣就很重視。我當時是村支書,我們村是2005年兩個自然寨合併的,總書記座談的是另外兩個自然寨。當時我從這邊走過去,從國道算每天有5.8公里,每天早上都要從我這個自然寨走到總書記來的那個自然寨去工作。那時我們的文化水平還很低,我從1996年當村支書一直到2014年,我是1954年出生的,當時我們基層幹部是60歲就退休了,所以我就退至二線,把我們苗繡合作社撐起來。這是我們十八洞村産業中的一個,也得到我們當地政府和領導的重視,我就帶動全村的婦女,建立了苗繡合作社。一是為了完成我的一個心願,我當那麼久的村支書,還沒有達到小康,沒有致富,我覺得心裏很遺憾。我覺得和總書記座談的時候,我都“不會説話”了。為什麼做苗繡?就是為了讓我村裏面的留守婦女能在家門口賺一點點錢。二是讓她們好在家裏面帶孫子,照顧老人,這也是我作為一個村支書的願望,現在終於實現了,苗繡也越做越好了。從2018年,我們中車株洲公司和十八洞村全員合作,讓我們繡的車(高鐵)和苗繡結合,所以我們的社員們能在家裏面做中車的大單,我們每個社員一個月可以拿到2000至3000的工錢。我有個繡娘,她有48歲,將近50歲了,這是我合作社中的“先進”。她家也是貧困戶,兒女、兒媳、自己的丈夫都在外面打工,她一個人在家裏帶四個孫子,有三個要上學,早上要早起來把孫子送到學校,有一個小的才一歲半到兩歲,天天帶到我們工坊繡坊,和我們一起。我們完成了一年的産品單,發工資時她就跟我説,我從和你做合作社,用我們的手工藝來繡花得到的工資給我孫子孫女買零食、買孩子衣裳,就不從老公口袋裏要錢了,我現在自己口袋裏有錢了,我的口袋鼓起來了。這是我一個繡娘跟我説的話。我是一個老黨員、老支書,我就把她這句話永遠記在我心裏。假如習近平總書記再來十八洞,我可以驕傲、理直氣壯地向總書記彙報了,我們在2016年就脫貧了,以前我不好意思説這句話,現在我可以向大家説這句話了。這是我心裏面藏了好久的一個願望,現在終於實現了。謝謝大家。

壽小麗:

謝謝石書記,石書記説得非常動情。下面,我們繼續提問。

中國新聞社記者:

我想問一下年輕的村支書,作為一個90後的大學畢業生,當初是什麼原因讓你回到家鄉工作?剛才你分享的小故事我們都很感動。在帶領大家脫貧過程中您還有什麼心得體會跟大家分享一下呢?謝謝。

程桔:

其實剛開始回家的時候很簡單,就是因為有這樣一份鄉愁,對家鄉有這樣一份感情,而且當時沒想那麼多,沒想農村工作怎麼展開,可以説是憑著一股年輕人的幹勁,還有就是對家鄉的一份情懷就選擇回去了。當然回到村裏的時候也確實什麼工作都不懂,但是從2014年到現在差不多6年過去了,在農村這幾年經歷酸甜苦辣感受頗多,總的來説有幾個詞可以形容一下,就是:包容、貼心、責任。包容是我24歲剛到村裏的時候什麼都不懂,但是村裏的老黨員和老幹部就特別理解,也像教晚輩一下什麼都教我,也特別包容我,再加上在村裏基本上都是一些“三留守”人員,一些長者在我入戶的時候他們看著我,就像晚輩一樣,對我的工作也特別理解。婦女姐妹們覺得我和他們一樣都是女同志,有什麼話也能夠跟我説,包括家裏的事兒,我也願意去傾聽他們,小孩子就覺得我像個姐姐或者老師,也願意親近我。雖然説有很多困難,但是在工作當中我也是不服輸,有時候碰到一些不理解或者不懂的我就去問,也向其他幹部學習,就這樣一步步慢慢走過來。

還有一句話特別深刻,就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剛到村裏去的時候,很多人不理解我,就覺得一個女孩子,還這麼年輕,能幹出什麼事情?覺得我可能受不了堅持不了,我聽到他們這樣議論我的時候,我覺得特別受委屈,我還什麼都沒做,就這麼否認我,有點不服輸,後來也是通過一件事一件事的做,包括修路、修溝渠,幫他們解決生活上的事情,通過這樣一件實事一件實事的去做,我感到當我們真心實意的為老百姓著想,去關心他們、了解他們,去給他們做事的時候,老百姓就能從心底認可,能夠信任你。我們村裏有一些重大決定或者一些工作的時候,也能去支持我們,所以也特別感激村裏的老百姓長久以來對我的支持。這幾年我也很慶倖能夠在農村有這樣一番歷練,雖然剛開始回去什麼都不懂,但是這幾年可以説成長很多,也鍛鍊了自己。而且在農村越長,越覺得農村是一個無限寬廣的舞臺,你在這裡可以實現很多事情。比如我以前是做設計師的,在網上做設計圖紙,而我現在是在我們大市村的版圖上,在我的家鄉的土地上做設計,規劃我們村的未來,規劃更加美好的生活。在這裡我也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找到自己的方向,覺得很慶倖能夠當時有勇氣作出回到家鄉的這個決定,能夠為自己家鄉做一些事情,覺得特別值得。謝謝。

壽小麗:

看到程桔覺得特別感慨,回想到今年3月8號我曾經在湖北也組織過一場見面會,在見面會上也有一位90後志願者,因為我本人是70後,我一直認為90後還小,他們還是孩子,但是現在看起來90後早已經長大,他們已經成為我們社會的中堅力量,每次看到90後就覺得他們是這麼的有朝氣,我們的國家是這麼有希望。我們繼續提問。

光明日報記者:

剛才我聽了幾位姐妹們的介紹挺感動的,特別是王喜玲大姐,她本身是貧困戶,2011年到現在短短不到10年的時間,她從一個貧困戶到當地主動退貧的第一人,再到現在獲得了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這樣的一個榮譽,這一路走來她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想聽王喜玲大姐談一談,是什麼樣的力量使您一直這麼堅持下來?一直走到現在,還要繼續往前走?謝謝大姐。

王喜玲:

謝謝記者的提問。從我這幾年的經歷中,我最感動的是一種愛的力量、一種幫扶的力量,因為那個時候真的太難了,村幹部、婦聯組織多次來家裏開導我、慰問我,給我想辦法、出主意,協調貸款,參加培訓。首先是給我貼息貸款,在培訓中我積極爭取,我記得在好幾個培訓人當中是第一個拿到這筆資金的。回來以後就種植上了苗木,栽上苗木後,由於乾旱需要澆水,而且有一系列的工序,我發現苗木不是能夠立馬見效的,也不是很快能夠有收益的,我就想到了欠的賬怎麼去還,最後就了解到周邊有好多已經在治療苗木的農戶,我想如果把這些苗木能一一統計下來,然後能把它賣出去,這樣的話我也能幫助群眾,也能掙一些信息費,維持生活。最初做的時候,當時我認識的客戶也少,我就主動出去推銷自己,印製了名片,每天騎著摩托車出去登記誰家有多高的苗子,有多大規格的,有多少棵,還有當地的一些經紀人,也有一些拉樹的司機,還有聯絡挖樹的工人,就掌握這些信息,用個小本本把它登記下來。

記得有一次有個陌生人,是我在縣城的時候碰上的,就聽到他在打電話,提到一些關於挖樹的信息,我就停下了腳步聽他把電話打完。最後我説,我也是一個苗木經紀人,如果你以後需要苗木的話你跟我聯絡,我可以給你跑腿。沒有想到過了幾天客戶就把電話打過來,就要三十公分的皂角樹,當時我想,這個機會是我自己爭取來的,如果不去嘗試的話就沒有掙錢的機會。所以我就一件一件的嘗試著去做,從小生意慢慢的做到大生意,從一天掙三五百塊錢到一天掙一萬多塊錢,當然這個期間有好多的故事,可以説每一個生意都有一段艱辛的故事。我曾經在這一條路上,在造樹苗的過程中騎著摩托車跌倒,磕到了門牙,手和臉都受了傷,多少次跌倒爬起,又多少次一直逞強,多少次想要放棄,但是仍要堅持,因為我還有婆婆和女兒,我是她們唯一的支柱。中間遇到了種種困難,是婦聯幫我出面解決,最後我成立了苗木合作社,我也可以招標,也可以接一些大單子,把家裏所有的賬都還清了。因為我曾經是我們村的婦聯主任,我就想我一定要摘掉貧困戶的帽子,因此我要發展,要貸款,而且我的理想還要蓋房,還要買小車。我是2014年成為貧困戶,到2016年三年時間我還清了所有的欠賬,所以我想我一定要退出貧困戶。這些年確實走的也很艱辛,但是到今天,我獲得了好多榮譽,也站上了北京的領獎臺。在我很無助的時候,不僅要靠黨的政策,要靠幫扶,更重要的是靠自己自立自強,克服困難,才能改變現狀。謝謝大家。

壽小麗:

喜玲説的特別好,昨天因為她們都第一次來到我們發佈廳,我們請她們到現場來熟悉了一下場地,喜玲在講到自己經歷的時候多次哽咽。我在跟喜玲聊天的過程中,我覺得她是一個非常堅韌的女性,而且她在致富的路上也充滿了智慧。所以我相信當一個人有著必勝的決心,有著一定要致富的信念時,她一定會成功,謝謝喜玲。下面繼續提問。

經濟日報記者:

我有個問題想提給岳桂玲女士,作為創業女性您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想請問一下您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和最令人感動的事情是什麼?下一步您還有哪些小目標?謝謝。

岳桂玲:

在創業的路上高興的事就是我近幾年給貧困婦女培訓,給她們出思路,讓她們找致富的門路,通過訂單農業,讓她們發展庭院經濟,種豆子、豆角、茄子、土豆,然後晾成幹菜,我給她們出了思路之後,産品讓她們自己銷售的時候是很困難的,我要幫人就一定要幫到底,然後我收購,以高於市場價2倍的價格收購,貧困戶有3畝小園,可能在我沒幫助她的時候,1畝地就能賣到500塊錢,但是通過我的幫助能賣到1000塊錢,翻了1倍的利潤,所以當我到她家去收購,把産品運走的時候她特別高興,還問我你來年還有這個項目嗎?還能帶動我們脫貧致富嗎?我説我一定會的。既要給她們思路,也要給她們出路;既要扶上馬,還要送一程。我們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網絡並不太發達,但是我利用業餘時間到北京學習,也參加全國婦聯的巾幗脫貧創業培訓,學到了許多知識,比如説在抖音開直播間,2019年我們抖音有一個活動叫“山貨上頭條”,我通過合作社電商運營,從9月3號到9月7號,4天的時間我們在網上共銷售農副産品10300單,創下了整個活動的全國第二名的好成績。當時我都非常高興,我説我一個樸樸實實的農村婦女能把互聯網做起來,而且還能做的小有成就,感覺到這種驚喜真是用語言難以表達。還有就是看到我們當地的資源,像山産品木耳、蘑菇、榛子等等,銷路不太好銷,但質量都特別好,綠色有機食品,但是價格低,也是存在我心中的一個問題,怎麼能通過直播間還有平臺賣出更好的價格。

今天“巧婦9妹”也來到現場,通過這個機會我也想要跟她好好合作合作,請她到我們呼倫貝爾去,讓她把她的直播賣産品的理念教授給我,我不放棄每一次好的機會和結交朋友的機會,和能推進事業的好機會,爭取把事業做好,帶領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致富,為脫貧攻堅助力,為鄉村振興助力,謝謝。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我想問一下各位代表,你們覺得女性有哪些特點和優勢?她們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了哪些作用?如何能更好的發揮作用以及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支持?謝謝。

甘有琴:

剛才桂玲大姐説到了互聯網,以前都是説我們女人不如男人,但是我覺得我們女人也可以頂半邊天。大家都想多學習,主動去溝通,學會獨立,把我們的思維改變。就是以前我們都是用很傳統的方式去種植和銷售,白天摘果,晚上就要拉到大的批發市場銷售,我們是很被動的。現在有了互聯網,我們希望通過互聯網讓農産品走出大山,銷往全國。我已經做互聯網三年多了,之前也是一個很普通的婦女,以為自己一個人過的好都已經很滿足了,沒想到現在利用互聯網我能夠帶動我們當地的種植、養殖戶脫貧致富。這是字節跳動的扶貧組也帶動了很多作者到很多扶貧縣去,把當地滯銷的水果銷售出去,而且起到了很大的宣傳作用。

自從我做了西瓜視頻以後,擁有了1000多萬的粉絲,我希望把我自己的經驗傳授給更多有需要的人。現在我們聯合了字節跳動的扶貧組還有今日頭條做了一個項目,就是“巧婦9妹03生鮮直播孵化基地”,這個生鮮直播就是把新鮮的水果,還有養出來的雞鴨鵝可以銷售全國,這是一個免費培訓項目,就是直接到我們的平臺報名,我們就會把經驗分享給大家,可以註冊一個號,在西瓜視頻、抖音都可以用這個直播帶貨。這個情況下,孵化更多的網紅人群。我們直播帶貨當地的農副産品,還可以拉動很大的經濟,她們種出來了、養出來了,深加工出來的農産品都不會形成滯銷,帶動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希望得到哪一方面的扶持,我希望我這個“生鮮直播孵化基地”得到當地的政府還有大家的大力支持。我會孵化更多的像“9妹”一樣的直播帶貨主播。謝謝大家。

程桔:

我之前也介紹過,我在跟我們村創業的女同志,包括貧困戶溝通的時候,他們有很強烈的創業就業的願望,但是受到很多的限制。比如説技能培訓,還有像我剛剛介紹的龐秋紅養殖散養土雞,她也不是第一次成功的,她第一年養殖土雞的時候規模不大,4000多只,但是因為技術、管理、畜禽疫苗等等外在的原因,她第一年其實是虧損的。但是老百姓既然願意去創業,她肯定是不想放棄,所以第二年我們也是根據她第一年的發展,積極幫她聯絡畜牧業專家,開展技能培訓,包括送他們去跟專家直接進行面對面的溝通,還包括專業的諮詢。所以她第二年土雞養殖技術就相對來説成熟一點,包括整個的環境還有疫苗等技術就會比第一年好,所以她第二年才慢慢開始有利潤。其實我想説的是不管是婦女同志還是其他返鄉創業的老百姓,更多的希望是得到技能培訓,包括法律諮詢、信用貸款、經驗交流,這都是很有必要的。我希望包括政府還有其他的平臺能夠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和空間,讓他們在創業的路上或者産業發展的路上少走彎路,能夠讓他們更好的發家致富,能夠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增收致富,所以我就呼籲一下,謝謝。

岳桂玲:

婦女在一個家庭中能頂半邊天,但是在扶貧的路上,我看婦女能頂多半邊天。家庭種植,婦女做小園,鏟園子、拔草,家裏養著雞鴨鵝,婦女去喂。然後手工藝品,像大姐説的刺繡,是不是多數是女性刺繡,男性少,掙錢這些門路,我覺得都靠家裏女同志,才能把家裏生活水平提高上去,也希望我們這些女性能學習更多的知識,用知識去武裝自己、武裝頭腦,有更多的思想,找到更多的脫貧致富門路。謝謝。

壽小麗:

時間關係,最後一個問題。

海報新聞記者:

這個問題提問給石書記。請問石書記,您是來自精準扶貧的首倡地,帶領婦女姐妹們發展苗繡事業,可以説繡出了一條脫貧的新出路。這些年十八洞村都發生了哪些變化,可否給我們詳細地介紹一下?謝謝。

石順蓮:

我説説我們十八洞的變化。以前我們十八洞婦女和男同志,不管是哪一個,在家裏面靠的是割菜賣草到市場去,那時不走麻栗場,就要走白壁這邊,白壁都很近,但是趕集的地方很小,多半都要去麻栗場這邊,有10公里,全部是肩挑背馱的。現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的政策,我們的路修好了、拓寬了,現在我們的村民們都不用肩挑背馱了,可以坐車了,可以賺錢了。在家門口有農家樂、苗繡、旅遊,還有在村裏面做旅遊的講解員,我們十八洞都有人在做了。現在我們的變化挺大了,有時間你們可以去看一看,你們就知道了。你們真正地去看最好,我一個人介紹全村的變化,一言説不盡那麼多。我覺得從1976年到2020年的44年中,變化真是翻天覆地。當時,我到寨子裏的時候全部是小路,現在國道這條路起碼有七、八米寬,一直進到整個十八洞的四個自然寨,沙子路全部都硬化完了,而且到每家每戶的小路幾乎都是石板路了。歡迎你們進去走一走、看一看,現在的十八洞早已不是以前的窮樣子了。我們的房屋、民居都改造完了,全部是新寨子、新裝家,現在挺好的了。我們的新村部和遊步道、紅色路線等都做得蠻好的,大家有時間就可以實地去看一看。我現在説的是這樣,我們十八洞今天有這麼好,離不開黨的精準扶貧政策,離不開在座各位媒體的宣傳。

謝謝。

壽小麗:

石書記邀請大家去,我在想下半年是不是要組織一次去湖南的十八洞村。我們五位代表來自天南地北,她們口音各異,在短短的一個小時的時間裏,與大家一塊分享了脫貧和扶貧的故事。他們奮戰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她們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全面小康貢獻著巾幗力量。脫貧攻堅即將迎來收官的關鍵時刻,相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千千萬萬個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幹部的日夜奮戰下,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夠奪取脫貧攻堅的偉大勝利。

再次感謝五位代表,也謝謝各位記者朋友們。今天的中外記者見面會就到這裡。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