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陜西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2020-10-16 10:34 來源: 陜西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10月15日,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佈會,通報陜西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有關情況。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的10年來,我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從我省普查數據來看,與2007年相比,我省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顯下降,廢水污染物排放量平均降幅為47.1%,廢氣污染物排放量平均降幅為33.8%。二是重點行業産能集中度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污染物排放強度大幅下降,全省火電、鋼鐵、水泥製造等行業企業數量分別減少了7%、37%和57%,産品産量分別增加了1.5倍、2倍、1.5倍,實現了集約高效;火電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減少95%、78%,水泥製造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減少73%、31%,火電行業單位工業總産值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強度均下降95%以上,水泥製造行業單位工業總産值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強度分別下降83%、57%。三是污染治理能力明顯提升,我省2017年工業企業廢水處理、脫硫、除塵等設施數量分別是2007年的3.1倍、6.7倍和5.1倍,畜禽養殖糞污處理能力普遍提升,畜禽規模養殖場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5%以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數量增加了16倍,處理能力增加了5.7倍,實際污水處理量增加了5倍;生活垃圾處置廠的數量增加了9.5倍,危險廢物集中利用處置廠的數量增加了10.5倍,集中處置利用量增加了30萬噸。通過和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結果比較可以看出,10年來我省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據介紹,我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于2017年7月啟動,至2020年6月結束,普查工作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3年普查,我省摸清了各類污染源基本情況。截至2017年底,全省各類污染源數量為62193個(不含移動源),包括工業源25548個,畜禽規模養殖場8380個,生活源26347個,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1796個,以行政區為單位的普查對象數量122個。本次普查建立了有近1500萬個數據指標的污染源信息數據庫。

全面掌握各類污染源排放情況。截至2017年底,全省水污染物排放量為:化學需氧量39.54萬噸,氨氮1.64萬噸,總氮4.96萬噸,總磷0.44萬噸,動植物油0.67萬噸,石油類145.34噸。從普查情況看,我省水污染源主要集中在黃河流域,數量佔全省總數的80%。全省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為:二氧化硫19.90萬噸,氮氧化物46.33萬噸,顆粒物51.32萬噸。本次普查對部分行業和領域揮發性有機物進行初次調查,排放量為22.37萬噸。普查結果顯示,關中地區企業數量最多,移動源和生活源排放佔比較大,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分別佔全省排放總量的54.86%和59.89%;陜北地區污染排放以工業為主,二氧化硫和顆粒物排放量分別佔全省排放總量的55.59%和46.48%。全省固體廢物排放量為: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産生量1.29億噸,綜合利用量0.49億噸,處置量0.61億噸。

建設了一套檔案體系。普查檔案建設與普查工作“同部署、同管理、同驗收”,邊普查邊建檔,邊歸檔邊應用。建立了省級指導、省市縣三級同步建設的管理機制。目前,省、市、縣三級同步完成了五大類2萬餘份紙質和電子檔案的建檔工作。

及時開發應用普查成果。本著邊普查邊應用的原則,本次普查對全省非工業企業單位鍋爐、排污口、移動源等提出管控建議,對産業、能源、交通運輸結構調整提出決策建議。以榆林市為試點開展了企業環境風險等級分析研究;以延河為試點開發了入河排污口智慧識別監管系統;以各類污染源相關信息、數據為依據,繪製了4.7萬餘個調查對象的污染源空間分佈圖,開發了普查成果展示系統。普查成果已應用於藍天保衛戰、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排污許可證發放、土壤污染狀況詳查、“三線一單”“一市一策”“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等重點工作和重大項目中,並在研判環境形勢、加強污染源監管、防控環境風險、支撐環境管理決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記者 艾永華)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