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貴州:內遷産業為易地扶貧搬遷新市民帶來更多就業機會

2020-10-18 16:2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貴陽10月18日電(記者 施錢貴)安裝骨架、纏銅線、剪線……不到10秒鐘就完成一道工序。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縣後壩移民安置小區的扶貧車間內,工人們繁忙地工作著。時間倒退幾年,這些動作熟練的産業工人,大多是以農業種植養殖為生的農民。

作為麻江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後壩移民安置小區共安置了搬遷群眾1272戶5500余人,其中勞動力佔總搬遷人口的一半以上。為解決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就業問題,當地政府積極承接沿海地區轉移産業,把扶貧車間建在安置小區內,讓群眾不出小區就有活幹。

“企業內遷降低了生産成本,也能解決當地群眾的就業。”東莞市鑫音電子有限公司麻江子公司生産主管吳永華説,該公司主要生産汽車喇叭,産品銷往國外市場。他介紹,公司于2019年落戶麻江縣後壩移民安置小區,目前共有工人55名。

3年廠房免租,這是當地政府對扶貧車間的優惠政策。“只要滿足50%工人是貧困戶、25%是易地扶貧搬遷戶,就可以享受這個政策。”麻江縣就業局工作人員黃傳海説。

46歲的胡美林原來住在麻江縣杏山街道靛衝村,2018年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後搬到後壩移民安置小區,並在一家磚廠找到了工作。雖然每個月工資超過3000元,但需要上夜班、路程較遠。她告訴記者,為了方便照顧家裏,今年2月她開始來電子廠上班。

今年7月,東莞一家生産藍牙耳機和手機喇叭的企業也落戶後壩移民安置小區,並成立了麻江金佰鳴科技有限公司。

麻江金佰鳴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黃成協介紹,僅僅兩三個月的時間,公司已經招了50余名工人,其中易地扶貧搬遷戶近20人。“公司訂單穩定,産品供不應求。”他説,安置小區勞動力充足,還配套建設了不少廠房,公司今後將逐漸擴大規模。

在黔東南州凱里市白果井街道杭州路社區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扶貧車間也是解決搬遷群眾就業的一個重要途徑。記者了解到,這個安置點入住了來自全州的易地扶貧搬遷戶4125戶17600多人,其中有8133人是跨縣區搬遷的貧困戶。

“我們公司現有160余名工人,其中易地扶貧搬遷戶超過120人。”凱里市雙喜煒益製衣有限公司負責人林初慶介紹,公司總部在福建省,此前專門生産外貿服裝。“一開始我們與凱里市的職業技術學校聯合辦學,把技術工人送到福建的工廠。”他説,由於離家遠,工人到福建後往往留不住,加之近年來招工難、招工貴問題突出,於是在凱里建了工廠。“把工廠建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不用擔心工人的穩定性問題。”

近年來,隨著沿海地區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逐漸向內地轉移,在降低企業生産成本的同時,也為當地提供了不少就業崗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