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務院新聞辦就治理淮河70年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

2020-10-20 14:56 來源: 新聞辦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0年10月20日(星期二)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總規劃師汪安南、淮河水利委員會主任肖幼介紹治理淮河70年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圖為新聞發佈會主席臺。(焦非 攝)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 壽小麗: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淮河是新中國第一條全面系統治理的大河。70年來,淮河治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幫助大家了解更多情況,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先生,請他為大家介紹淮河治理70年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出席今天發佈會的還有:水利部總規劃師汪安南先生,淮河水利委員會主任肖幼先生。

下面,請魏山忠先生作介紹。

水利部副部長 魏山忠:

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在這裡向大家介紹治淮工作,也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對治淮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我這兩天已經看到網上有好幾家媒體對治淮70年工作作了很全面深度的報道,非常感謝大家。

淮河是新中國第一條全面系統治理的大河。70年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淮河治理。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主席發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偉大號召,國務院先後12次召開治淮會議,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今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淮河時充分肯定70年淮河治理成效,並作出“要把治理淮河的經驗總結好,認真謀劃‘十四五’時期淮河治理方案”的重要指示。水利部會同有關部門與流域四省採取有力措施推進治淮工作。

圖為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徐想 攝)

下面,我向大家簡要介紹70年治淮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洪澇災害防禦能力顯著增強,具備抗禦新中國成立以來流域性最大洪水的能力。70年來,佛子嶺水庫、蒙洼蓄洪區、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等一大批治淮工程的相繼建成,使淮河流域基本建成以水庫、河道堤防、行蓄洪區、控制性樞紐、防汛調度指揮系統等組成的防洪除澇減災體系。淮河流域防洪除澇標準顯著提高,淮河干流上遊防洪標準超10年一遇,中游主要防洪保護區、重要城市和下游洪澤湖大堤防洪標準已達到100年一遇;重要支流及中小河流的防洪標準已基本提高到10—20年一遇以上。在行蓄洪區充分運用的情況下,可防禦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流域性最大洪水。淮河防禦洪水已由人海防守戰術,逐步轉變為科學調度水利工程的從容應對局面。

二是水資源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有效支撐了流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歷經70年建設,淮河流域已經建成6300余座水庫,約40萬座塘壩,約8.2萬處引提水工程,規模以上機電井約144萬眼,水庫、塘壩、水閘工程和機井星羅棋佈。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引江濟淮、蘇北引江等工程的建設,與流域內河湖閘壩一起,逐步形成了“四縱一橫多點”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和配置體系。“四縱”就是南水北調東線、中線、引江濟淮、蘇北引江工程。“一橫”就是淮河,“多點”就是一大批水利工程。淮河流域以不足全國3%的水資源總量,承載了全國大約13.6%的人口和11%的耕地,貢獻了全國9%的GDP,生産了全國1/6的糧食。

三是水環境保障能力明顯提高,流域性水污染惡化趨勢已成為歷史。通過調整産業結構、加快污染源治理、實施污水集中處理、強化水功能區管理、限制污染物排放總量、開展水污染聯防和水資源保護等一系列措施,入河排污量明顯下降,河湖水質顯著改善,淮河干流水質常年維持在Ⅲ類。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資源保護工作取得顯著進展。2005年至今淮河未發生大面積突發性水污染事故,有效保障了沿淮城鎮用水安全。

四是水生態保障能力持續提升,推進流域生態環境進入良性發展軌道。積極開展水土保持、重要河湖保護修復、地下水保護和河湖生態流量(水位)保障等工作。截至2018年底,淮河流域累計治理山丘區水土流失面積5.3萬平方公里,桐柏大別山區、伏牛山區、沂蒙山區水土流失普遍呈現好轉態勢,水土流失面積減少六成以上。依託已初步形成的江河湖庫水系連通體系多次成功實施生態調水,有效保障了南四湖等缺水地區生態環境安全。

70年治淮總投入共計9241億元,直接經濟效益47609億元,投入産出比1:5.2。淮河的系統治理、開發與保護,有力地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水生態系統的有效保護,為流域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命財産安全和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重要保障。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緊扣“幸福河”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科學謀劃“十四五”時期淮河治理和2035年遠景目標,加快構建現代化水利基礎設施網絡,謀劃建設一批基礎性、樞紐性、流域性的重大項目,全面提升淮河流域抗禦自然災害的現代化水平,不斷強化河湖管理,持續提升水資源和水生態環境安全保障能力,推動淮河流域生態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以上是我作的簡要介紹。下面,我和我的同事願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壽小麗:

請記者朋友們提問,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人民網記者:

今年8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淮河時,對淮河的保護治理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指示,要把治理淮河的經驗總結好。請問,70年治淮都取得了哪些主要經驗?謝謝。

魏山忠:

謝謝。歷史上淮河可以説是水患嚴重,常常是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70年的治理,淮河的面貌發生了徹底改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為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把治理淮河的經驗總結好”的指示,水利部正在組織淮河水利委員會和淮河流域四省進行全面系統的總結。

回顧70年治淮的歷程,我覺得至少有六條寶貴的經驗:一是堅持黨的領導。這是做好淮河治理的根本保證。70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淮河的治理工作。1950年建國之初,淮河發生了一場大洪水,當時河南、安徽1300萬人受災,毛澤東主席當時兩個月內就作出了4次重要的批示,在當時國家經濟一窮二白、內憂外患交織,仍然決定全面系統的治理淮河。所以在1950年10月14日,中央政府作出了關於治理淮河的決定。黨的幾代最高領導人都對治理淮河作出了重要的指示。今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淮河視察,了解淮河治理和防汛抗旱工作情況,充分肯定治淮工作取得的成效,對於“十四五”的規劃,防汛救災,行蓄洪區的運用都作出了重要的指示,為今後的治淮工作把脈定向,提供了科學的指南。

二是堅持統一規劃。這是做好淮河治理的重要遵循。無論是淮河還是其他江河,可能是世界的一種慣例,河流的治理既有江河水資源干支流相互影響的自然屬性,更有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相關部門需求的社會屬性,是綜合性的,所以是一種系統工程,必須做好頂層設計,做好綜合規劃。無論是在世界還是中國七大江河,都是遵循這樣一種科學的治水之道。中國的大江大河到目前基本都經歷了三輪綜合規劃,50年代一次,淮河是第一條全面治理的河流,所以1950年中央就作出了關於治理淮河的決定。90年代七大江河都做過一輪修訂,本世紀2012年左右做過第二輪修訂,因此,我們國家江河的綜合規劃一般是三輪,而淮河到目前先後編制了五輪綜合規劃,説明中央對淮河的綜合規劃更加重視,説明淮河難治、淮河複雜,説明國家更加重視。淮河這五輪規劃都是在中央確定的“蓄泄兼籌”治淮方針的指導下,統籌考慮上下游、左右岸、流域與區域的系統治理,來確定流域治理工程的總體佈局,為構建防洪除澇、水資源開發利用等體系奠定科學的基礎,有力推動流域的治理工作。特別是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在治淮的規劃中更加注重人水和諧、生態保護、造福人民,特別是高質量發展這樣一些新的理念、新的要求,治淮工作也呈現出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2018年11月,國務院批准專門印發了《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所以淮河治理規劃不斷向科學、不斷向高質量的方向在發展。

三是堅持完善工程體系。這是做好淮河治理的重要基礎。淮河治理複雜,必須要有一定的工程基礎,中央政府給予特別的重視,70年來,國務院先後12次召開治淮工作會議,這在其他江河可能也是絕無僅有的。掀起了三次大規模治淮的高潮,持續穩定加大投入,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久久為功,目前已經基本建成了佈局合理、措施匹配、調度靈活的治理和保護工程體系,我們有工程,手上有“硬體”,來了洪水有工程可以運用,這些為保障流域水安全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前面我已經發佈了,我們初步測算,70年治淮總投入近1萬億元,直接經濟效益接近5萬億元,投入産出比是1:5.2,這些工程建設效益是非常顯著的。

四是堅持依法科學調度。這是取得淮河防汛抗旱勝利的關鍵所在。70年來,我們的流域防災減災理念也在不斷昇華,可以説實現了從控制洪水到管理洪水的轉變。我們依法科學靈活調度水利工程,發揮這些工程“攔、蓄、泄、分、行、排”方面的作用。一次次戰勝了淮河流域發生的洪澇災害,奪取了一次次防汛鬥爭的勝利。特別是今年,今年淮河發生了流域性較大洪水,我大致查了一下,可能和1950年淮河大水相當,1950年河南、安徽兩省受災人口1300多萬人,我印象當時倒塌房屋接近八九十萬間。今年面對這場洪水,我們沒有一個人因為洪災傷亡,效益是巨大的。所以,我們今年做到了行蓄洪區的及時運用,高水位依靠大堤能擋住,沒有出現大的險情,當時王家壩分洪我在現場,開閘分洪之後,下游堤防的巡堤查汛,汪安南總規劃師在現場,我們兩人都在安徽待了8天,沒有大的險情,也沒有一個水庫垮壩,主要堤防都沒有出現重大險情,所以防汛抗洪工作真正做到了有力有序有效。

五是堅持統籌保護與治理。這是建設幸福淮河的關鍵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去年9月18日發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我想這些也是對其他江河的要求。淮河同樣要建成幸福的淮河,上世紀80年代淮河水污染問題十分嚴重,社會反響也很強烈,通過開展淮河水體變清這些重大行動,充分利用水利工程體系,統籌保護與治理,實施跨區域跨部門的水污染聯防,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也改變了河湖萎縮、生態失衡的狀況。目前淮河已經連續15年沒有發生突發性的水污染事故,幹流水質長期保持在Ⅲ類,南水北調東線受到北方包括北京的極大歡迎,因為水質好了,現在北京、天津主要都是靠南水北調中線在供水,所以未來東線可能也是可選之一,水質改善了,這對我們整個國家水資源的配置都會帶來新的變化。近年來,全面建立河長制、湖長制,進一步強化河湖監管,河湖生態顯著改善,所以廣大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都明顯上升。

六是堅持團結治水。這是做好淮河治理的重要保障。淮河治理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上下游是互為一體,左右岸是唇齒相依,興利除害是相輔相成,我們修一個水庫等水利工程,都是綜合利用,既有防洪也有供水的效應,綜合利用。70年以來,治淮始終堅持統一規劃,上中下游、左右岸兼治,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妥善處理好全局和局部、近期與長遠的關係,平衡各方的利益,走出了一條顧全大局、團結治水的經驗之路。

我們初步梳理總結,至少這六條經驗我覺得是值得肯定的。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繼續全面系統地進行總結。

中國新聞社記者: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淮河水曾經污染嚴重,一度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淮河水資源保護工作形勢嚴峻,國家將淮河水污染防治作為重點進行了綜合治理。請問,咱們主要採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謝謝。

魏山忠:

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請淮河水利委員會主任肖幼先生回答。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主任 肖幼:

謝謝。新中國成立以來,淮河流域的水資源保護工作經歷了水質的保護、水功能區保護和河湖生態保護的發展歷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水利部門協同環境保護部門和流域各地的黨委政府,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流域性水污染惡化趨勢已成為歷史,流域水資源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這裡主要表現在:

一是入河排污量大幅減少。20世紀80年代後期,淮河流域水污染凸顯,進入90年代以後,水污染加劇。當時淮河的幹流都是黑臭水體,還有白沫、死魚,像蚌埠、淮南附近河邊的老百姓吃水都是自己拿桶到井裏取水,自來水也不能用了,因為當時的自來水也是從淮河裏面取的,因為水源污染嚴重,自來水處理也不能達到要求,所以老百姓都是用水桶到井裏取水飲用,污染的形勢相當嚴重。黨中央、國務院對淮河水污染問題高度重視,1995年,國務院發出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拉開了淮河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的序幕。《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也是第一條以流域為單元系統治理水污染的條例。通過連續實施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五年規劃,以及各地採取了“關、停、禁、改、轉”等措施,關閉“五小”污染企業,調整結構,落實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建設城鎮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污水,有效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全流域入河排污量明顯減少。2018年與1993年比,淮河流域主要污染物入河排放量COD從150萬噸減少到21萬噸,削減率86%,氨氮由9萬噸減少到1.8萬噸,削減率80%。污染物的削減率還是比較大的,污染物入河排污量明顯減少。

二是河湖水質明顯改善。通過加強水功能區的管理和入河排污口的監督管理,限制污水排放,淮河的水質有了明顯改善。2018年與1994年比,淮河流域主要跨省河流省界斷面水質Ⅴ類和劣Ⅴ類比例由77%下降到20%,好于Ⅲ類水的比例由13%上升到38%。2018年與2011比,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由49%上升到71%,淮河干流和南水北調東線一期輸水幹線的水質長期維持在Ⅲ類。

圖為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主任肖幼。(徐想 攝)

三是水污染聯防成效顯著。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們組織河南、安徽、江蘇三省開展淮河水污染聯防,採取枯水期污染源限排,水閘防污調度及水質水量動態監測和預警預報等措施,實現了跨區域、跨部門聯防聯治,改善了枯水期河流的水質,降低了淮河干流發生重大水污染事件的風險。2005年以來,我們開展防污調度200多次,淮河干流連續15年未發生突發性水污染事件。

四是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成效顯著。我們科學規劃、合理佈局飲用水水源地,加強管護和治理,特別是河長制、湖長制實施以來,我們將飲用水的保護與管理列為河長、湖長的責任,由河長、湖長負責。流域內,全國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基本實現“水量保證、水質合格、監控完備、制度健全”的目標。2011年開始對重要飲用水水源地開展安全保障達標建設的評估,評估的結果優秀等級比例連續8年穩定在90%以上。所以,目前淮河流域的飲用水水源的水質總體是有保障的。

下一步,我們還將繼續協同生態環境部門做好淮河流域水資源的保護工作。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新中國治淮70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請問當前治淮方面還存在哪些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謝謝。

魏山忠:

謝謝,這個問題請總規劃師汪安南先生回答。汪安南先生“出身”于淮河水利委員會,所以他非常了解淮河情況。

水利部總規劃師 汪安南:

謝謝記者的提問。新中國治淮70年的成就是舉世矚目的,不僅僅是流域的防災減災能力大幅提高,在水資源保障、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改善等各方面都成效顯著。應該説,淮河流域水安全保障的能力大幅度提高。但是淮河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流域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都決定了治淮仍然是長期複雜的過程。站在新的起點上,認真分析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等“四水”問題的淮河表現,治淮仍面臨一些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初步分析看,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防洪體系上仍有短板。淮河防洪任務重是有原因的,一是因為地處我國南北氣候過渡帶,氣候複雜多變,水旱災害頻繁。二是因為流域地形地貌總體上很“平”,90%以上的河流平均比降小于千分之五。“平”帶來一個什麼問題呢?上遊山丘區洪水匯聚速度快,很快就擠佔了幹流河道,中游地勢平緩,下游淮河入江入海能力不足,所以治理難度就非常大。三是因為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對防洪的要求高,特別是人口聚集,需要保護1.9億人口、2.2億畝耕地,包括眾多的城鎮、村莊的防洪安全。27萬平方公里聚集了1.9億人口,單位平方公里的人口超過700人,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數,帶來的防洪責任和壓力非常大。70年來,按照“蓄泄兼籌”治淮方針,持續大規模建設,淮河流域基本上構建了上遊攔蓄洪水、中游蓄泄並重、下游擴大泄洪能力的蓄泄格局。今年發生了流域較大洪水,實踐證明,淮河的防洪工程體系發揮了巨大作用。當然,我們在這場洪水中也看到了暴露出來的突出短板問題,比如淮河干流洪澤湖以下的入江入海能力不足問題,非常突出。中游河段,特別是入洪澤湖的河段,泄流不暢,大家可能關注到,入洪澤湖水位持續居高不下,淮北大堤等重要堤防仍有險工險段,建設標準不高。媒體朋友更多關注的行蓄洪區數量比較多,今年我們用了8個行蓄洪區,其中不安全居住的人口仍然較多。同時還有淮河的特點,上游水庫控制面積比較小,攔蓄能力不夠,這是防洪的一些短板。

圖為水利部總規劃師汪安南。(徐想 攝)

第二,水資源總體短缺。從水資源總量來看,淮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只有812億立方米,不到全國的3%,與我們剛剛講的人口規模、耕地面積、糧食産量和經濟總量來比,很不均衡。特別要注意一點,淮河流域的豐枯變化劇烈,特枯年份地表水資源量只有多年平均的50%,在這種情況下,不均勻性就更加凸顯。雖然70年來持續建設,流域供水保障有了堅實的基礎,但是按照自身流域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還是有不少的短板弱項,比如我們在用水效率上有短板,農業、工業、城鎮生活重點領域的節水還是有潛力的。我們在資源管控上仍有短板,我們的取、用、耗、排監管還是不夠、不到位的,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作用上還是有差距。我們的供水能力上也有短板,南水北調東線二期等骨幹工程尚未實施或建成,我們的河湖、水庫的調蓄能力也需要提高,供水保障格局還不完善,水資源還是總體短缺的。

第三,水生態、水環境需要改善。淮河流域是一個特殊的南北過渡地帶,構成了我國南北分界獨特的生態廊道,保護好淮河生態環境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淮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還是比較高的,超過了60%,部分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已經超過了當地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這就導致水生態環境的問題,有的地方生産生活用水擠佔了河湖生態用水,部分支流一些斷面生態流量保障面臨一些突出問題。淮河流域還有一部分地區依賴地下水,造成地下水超採問題比較突出。淮河流域河湖水質,剛才肖主任介紹了,總體呈現一種好轉的趨勢,但是部分支流、部分河段的水污染問題還是時有發生。堅持問題導向,持續解決淮河的現實問題,是新中國治淮的顯著特徵。

下一步,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堅持問題導向,下大力氣解決好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

水工程調度是水利部門的重要職責。請問,今年咱們在水利工程調度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抵禦洪水?謝謝。

肖幼:

謝謝。淮河流域分為兩大水系,一個是淮河水系,一個是沂沭泗河水系,今年兩大水系都發生了大洪水。由於時間的關係,今天我只介紹淮河洪水的防禦調度情況。

今年,淮河發生了流域性較大洪水和正陽關以上區域性大洪水,今年淮河的水雨情、汛情有四個特點:一是梅雨期長,長達51天,是常年平均的2倍。二是梅雨量大,多達510毫米,是常年平均的1.4倍。三是降雨期特別集中,6次強降雨,全部集中在王家壩、正陽關以上淮河南岸的大別山區。四是來水快、漲勢猛,特別是7月14日特大暴雨之後,很快導致淮河干流息縣至浮山段500公里全線超警,王家壩到魯臺子150公里全線超保。小柳巷出現歷史最高水位,魯臺子出現歷史第二高水位,還有其他一些支流也出現歷史最高水位。所以今年淮河的洪水比較特殊。

面對嚴峻複雜的防汛抗洪形勢,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擺在第一位,充分發揮水利部門、流域管理機構具有協調上下游、左右岸關係的職能和第一時間掌握流域的水情、汛情和預測預報結果的優勢,統籌協調全流域的水利工程,科學調度,聯合運用,發揮集成效應。可以説,今年淮河的防汛我們打出了水利工程運用的漂亮組合拳。

具體在水利工程調度方面,我們的措施主要有:

一是超前部署,紮實做好水工程調度的基礎準備工作。我們在汛前就組織編制和修訂完善了超標準洪水、水庫安全、山洪地質災害和行蓄洪區運用的預案方案,特別是行蓄洪區運用的預案方案,在汛前必須要完善。進一步細化實化重要河道和大中型水庫的調度運用計劃,今年我們還首次繪製了淮河洪水防禦作戰圖,實現挂圖作戰。入汛以後,我們嚴格監控流域323座大中型水庫和大型湖泊洪澤湖在汛限水位下運行,嚴禁擅自超汛線水位蓄水。淮河水利委員會還精心組織了河南、安徽、江蘇三省開展了模擬流域性大洪水調度演練,為實戰洪水調度做好熱身。今年的熱身非常必要,因為演練完了後面就來了實戰。

二是嚴密監視水雨情、汛情,加強預測預報預警。入汛以後,我們密切監視天氣和汛情的變化,加密預報頻次,強化滾動預報,及時為防汛會商和調度決策提供技術支撐。預測預報非常重要,因為水工程調度就是依據對水雨情的預測預報作出的調度決策。

三是調度上遊骨幹水庫攔蓄洪水。我們提前預泄出山店、鲇魚山水庫泄洪流量,騰出防洪庫容20億立方米,用於攔洪削峰。其次是科學聯合調度梅山、響洪甸、佛子嶺等水庫適量控泄,攔蓄洪水21億立方米,削峰率達80%,降低淮河干流洪峰水位0.15-0.6米,避免了泥河洼、老王坡蓄滯洪區的分洪運用。板橋、薄山水庫幾乎攔蓄了上遊全部洪水,有效削減史灌河、淠河、洪汝河洪峰流量,降低了淮河干流的水位。

四是適時調度中游的行蓄洪區蓄滯洪水。行蓄洪區的調度運用一直是淮河防汛調度的一個焦點和難點問題。我們必須明確,行蓄洪區是淮河防洪工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定位就是用於蓄滯洪水,而且是由洪水氾濫到有序調蓄的重要手段。中游洪水走不掉怎麼辦,沒有行蓄洪區就任意氾濫,有了行蓄洪區,我們可以有序將超額洪水裝進行蓄洪區,有序管理洪水。所以,行蓄洪區該用的時候堅決要用,因為它的功能就是行蓄洪,這也是調度計劃裏設定的。但是,行蓄洪區一旦啟用,必然要造成區內人口的轉移安置,還有財産損失等,這將引起社會的關注,這是一個焦點問題。所以,當我們在綜合研判各種因素的時候,如果行蓄洪區處於可用可不用的時候,那我們就儘量不用,減少損失,減少給老百姓帶來的麻煩。因為一旦蓄洪就要轉移,但是該用的時候必須要用,所以行蓄洪區的運用要解決好這個焦點問題。

其次是行蓄洪區一旦決定要用,達到了分洪水位,選擇什麼時機開閘進洪,這是一個難點問題。我們以蒙洼行蓄洪區為例,蒙洼行蓄洪區的調度規則是,當王家壩水位漲到29.30米且繼續上漲,視水情、雨情和工程情況,適時蓄洪,所以按照這個規則,並不是説王家壩水位達到了29.30米就必須要泄洪,還要考慮其他因素。王家壩閘本身的保證水位是29.30米,它的安全擋水位是29.76米,因為王家壩閘的閘頂高層就是29.76米,如果超過29.76米,水就從閘頂上漫上去了,如果漫進去就不安全了。所以今年當王家壩水位漲到29.30米,也就是7月20號00:06分的時候,漲到29.30米,隨後我們綜合考慮未來來水以及王家壩閘和蒙洼蓄洪區堤防的安全,以及行蓄洪區內王家壩區內人員轉移的情況,盡可能避免在夜間行洪。綜合考慮這麼多因素,經過科學研判,依規依程序,最後慎重決定,于20號早上8:34分開閘蓄洪,這時候王家壩的水位是29.75米,在29.76米的安全水位以內。實踐證明王家壩今年的開閘時機的選擇是科學的、是適時的。

今年我們一共啟用了蒙洼、姜唐湖等8處行蓄洪區,總蓄洪量20.5億立方米,有效降低了淮河干流洪峰水位0.2-0.4米。

五是調度控制性樞紐全力排泄洪水。我們提前開始了蚌埠閘預泄,調度洪澤湖三河閘大流量的敞泄、二河閘及時排洪,有效利用分淮入沂、蘇北灌溉總渠排泄洪水,盡可能控制洪澤湖水位的上漲,為加快中游洪水的下泄創造條件。

總的來説,今年依託淮河較為完善的水利工程體系和相對豐富的防汛抗洪、防災減災的資源手段,通過科學調度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有序應對和戰勝了今年的淮河洪水。謝謝。

經濟日報記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淮河時要求認真謀劃好“十四五”時期淮河治理方案,請問下一步治淮的總體思路是什麼?接下來將謀劃實施哪些基礎性、樞紐性、流域性的項目?謝謝。

魏山忠:

謝謝。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我們正在全面總結治淮經驗,結合“十四五”規劃的編制,針對今年大洪水暴露出的防汛薄弱環節,還有新時代中央提出的新時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認真謀劃“十四五”的淮河治理方案。

初步考慮,我們總體的思路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治水的重要論述,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提出“四個堅持”,就是堅持人民至上、造福人民,堅持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堅持“蓄泄兼籌”的治淮方針,堅持“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把握一個底線、一個紅線,把洪水風險防控作為底線,把水資源作為剛性的約束紅線,按照這樣一些思路來謀劃實施一批基礎性、樞紐性、流域性的重大工程,以及“有溫度的”民生項目,加快流域水利基礎設施網絡的建設,強化涉水事務的監管,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下一步,治淮重大工程建設方面,我們主要是統籌突出三個字:蓄、泄、調。因為我們國家屬於季風氣候,江河治理、工程建設,基本都得考慮這三個字。“蓄”、“泄”就是要處理好洪水和河道泄流的關係,除了通過河道排洪入海之外,把多餘的洪水蓄起來,蓄主要利用水庫,如果再發生較大的洪水,要用行蓄洪區。泄就是盡可能泄洪入海,所以淮河講的蓄泄兼籌。同時,水資源開發利用還要解決空間不均衡的問題,就需要“調”。

一是要增加“蓄”的能力,繼續在上遊加強水土保持,修建水庫,提高攔蓄能力,利用現有水庫擴容挖潛,還要實施臨淮崗水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提升水資源綜合利用的水平,還要進一步調整中游的行蓄洪區,充分發揮蓄的能力。下一步,還要研究完善相關的政策體系,解決好行蓄洪水和當地群眾發展需求之間的矛盾問題,更多從政策上給予解決,比如我們可以通過運用之後的及時補償,還有洪水保險等政策,進一步提高群眾的保障能力。

二是要擴大“泄”的能力,加快河道綜合整治,重點實施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提高泄洪能力,擴大淮河入江入海的出路。還要進一步提高淮北大堤等重要堤防工程建設標準,提高高水位運行時的安全保障能力。

三是提升“調”的能力,要加快南水北調東線二期工程、引江濟淮等重大工程建設,東線二期工程正在加快前期工作,引江濟淮正在加快建設,完善國家和流域的水資源配置骨幹網絡。還要實施一批水系聯通、供水網絡化工程,提高城鄉供水的保障水平。當然,我們還要落實淮河生態經濟帶戰略,啟動實施一批水生態保護和治理的重大項目。

這就是我們目前在謀劃“十四五”淮河治理中初步的思路和對重大工程的考慮。謝謝。

壽小麗:

最後一個問題。

新華日報記者:

今年是脫貧攻堅工作的收官之年,又遇到疫情和淮河洪水的雙重考驗。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水利部是如何推進治淮工程建設,促進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謝謝。

汪安南:

謝謝你的提問。今年確實是一個特殊的年份,疫情、洪水接踵而至。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經過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取得了防汛工作的全面勝利。在疫情和洪水的雙重考驗和嚴峻形勢下,水利部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按照政府工作報告和紮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部署要求,採取針對性措施,加快災後恢復和治淮建設,重點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做好災後重建工作。及時組織各省核實災情,依據國家法規,做好行蓄洪區的運用補償,使受災群眾加快生産自救,恢復生産。同時,及時制定災後重建實施方案,全力以赴開展水毀修復工作,保障災區供水安全和防洪安全。據初步統計,今年淮河流域的河南、安徽、江蘇、山東四省有1.8萬多處水利設施受損,直接經濟損失超過46億元,各省已投入水毀修復資金21億元,正在加快水毀水利設施的修復,確保明年汛前全面完成。

第二,緊盯脫貧攻堅目標。淮河流域因水致貧問題相對比較突出,脫貧攻堅的水利任務十分艱巨。今年我們雖然有疫情、有洪水,但脫貧攻堅的水利工程建設絲毫沒有放鬆。一是在今年6月底前,流域內的180萬貧困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全部解決,“十三五”期間累計提升了5000多萬農村人口的供水保障水平,為流域脫貧攻堅和小康社會建設做出了貢獻。二是有序實施行蓄洪區和灘區的居民遷建,逐步將不安全居住人口外遷,遠離洪水威脅,防止因災返貧等問題發生。以安徽為例,今年共安排實施10.7萬人搬遷任務。三是繼續實施行蓄洪區莊臺和安全區建設,在保障群眾居住安全的同時,改善生活環境和生産條件。今年運用的蒙洼等行蓄洪區,莊臺和安全區內的受災群眾基本生活不受影響。

第三,推進重大工程建設。今年新冠疫情對治淮工程建設帶來一定影響,水利部貫徹落實中央關於疫情防控的部署要求,指導各地以問題為導向,分區分級精準施策,採取視頻會商、部門聯動等措施,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快治淮工程建設。一是緊抓復工復産,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3月初治淮工程全部復工。二是緊抓前期工作,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謀劃實施一批基礎性、樞紐性、流域性的治淮項目。今年新批復立項重大水利工程6項,汛後新開工重大工程3項。三是緊抓建設進度,在確保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治淮工程建設進度。汛前基本建成河南出山店、前坪和山東莊裏等3座大型水庫,並在今年的防汛中發揮了重要的攔洪削峰作用,引江濟淮等重大工程全面加快實施。目前國務院確定的進一步治淮38項工程,已累計開工32項,其中10項已全面完成。今年的前9個月,共落實治淮投資770億元,超過了去年同期,實屬不易。

當前,水利工程建設已進入黃金施工季節。下一步,要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加快治淮工程建設,在建項目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速,擬開工項目要加快前期工作和開工準備,爭取早開工、多開工,促進流域經濟社會發展。謝謝。

壽小麗:

謝謝各位發佈人,謝謝各位記者朋友們,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