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金融新體制——金融業加快對外開放步伐述評(上)

2020-10-26 09:16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僅要便利商品和要素的流動,還要推動規則制度型開放,增強制度的競爭力,從而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率。”10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外灘金融峰會上表示,金融業開放不僅引入了機構、業務、産品,增加了金融要素供給,還促進了制度規則的完善,促進了金融制度供給。這有利於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能力,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十三五”時期,我國金融業開放有序推進。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我國又宣佈系列重大金融開放舉措。兩年多來,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先後宣佈並推動了超過50條具體開放措施,金融業對外開放步伐明顯加快。

外資機構紛至沓來

不久前舉行的服貿會金融服務專題展上,摩根士丹利、瑞銀集團、星展銀行、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德意志銀行、日本瑞穗銀行等40余家外資金融機構紛紛亮相。

外資金融機構積極參展服貿會,正是看到了中國市場蘊藏的巨大商機以及優質的營商環境。“過去兩年,我們感受到了中國優越的營商環境和世界級的營商便利。”阿布扎比國際金融中心及金融服務監管局中國首席代表傅誠剛説。

兩年多來,我國大幅放寬外資金融機構準入,取消了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人身險領域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大幅擴大外資金融機構業務範圍,降低資産規模、經營年限以及股東資質等方面的限制;取消企業徵信評級、信用評級、支付清算等領域的準入限制,給予外資國民待遇等。

在服貿會“2020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上,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今年發佈的《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0年版)》中,金融業準入的負面清單已經正式清零。

中國金融業的制度性、系統性開放,為外資機構提供了全新的發展平臺。據統計,2018年以來,銀保監會共批准外資銀行和保險公司來華設立近100家各類機構,其中包括外資獨資或控股的保險公司和理財公司。

今年上半年,外資控股的貝萊德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中法合資、中澳合資和中英合資的3家外資保險公司的資産管理公司等陸續設立。美國運通卡的境內機構已獲批在中國境內開展銀行卡清算業務,標普、惠譽在我國境內設立的獨資公司已獲准開展信用評級業務。

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我國持續推動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按照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證券基金期貨公司外資持股比例上限從33.3%提升到49%,2018年以後持股比例上限進一步放寬至51%,今年4月1日起外資股比限制已全部取消。2019年,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限制取消。

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是中國金融市場開放最重要的制度之一,自實施以來,全球31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400家機構投資者由此渠道投資中國金融市場。“取消額度限制後,具備相應資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只需進行登記即可自主匯入資金開展符合規定的證券投資。”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全面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額度限制,提升了我國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

近日,人民銀行、證監會、外匯局聯合發佈了《關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有關事宜的公告(徵求意見稿)》,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配置人民幣債券資産。

取消額度限制,提升投資便利性,外資機構紛紛看好中國資本市場。2018年以來,MSCI、富時羅素指數和標普道瓊斯指數等國際知名指數先後將中國A股納入全球指數體系,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開始被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摩根大通旗艦指數,吸引了更多增量配置資金。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今年A股市場上外資總體保持了凈流入態勢。今年前9個月,外資累計增持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7191億元。近期,富時羅素宣佈擬將中國國債納入其世界國債指數。

期貨業對外開放也有序推進。2018年上海期貨交易所國際原油期貨上市,推出兩年半時間,成交量和持倉量已在全球穩居第三。多個期貨品種引入境外機構投資者,特定期貨交易的境外機構投資者開戶數穩步增加。

“資本市場開放促進了自身的發展完善,也推動了金融業和整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近日表示,證監會將堅定不移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

打造金融開放新高地

我國金融市場開放將是面向全球投資者的高水平開放。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陸磊表示,在金融體系開放方面,應推動以人民幣國際化為核心的高水平開放,促進金融大國向金融強國轉變。通過金融開放向全球提供“公共品”,以更高水平的開放,在建設以人民幣金融資産為基礎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同時,促進中國與全球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和培育全球交易市場。

當前,人民幣國際化呈現良好勢頭。今年上半年,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12.7萬億元,同比增長36.7%,佔本外幣跨境收付比重的45%。人民幣的計價貨幣功能取得了積極進展。5月份,中國寶武與全球三大鐵礦石供應商實現了首次人民幣跨境結算。

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認為,在全球超低利率的環境下,中國當前保持了常態化的貨幣政策,人民幣主權資産的收益率明顯高於其他發達經濟體,對於長線投資者和外匯儲備管理者頗具吸引力,也為人民幣資産進一步國際化提供了良機。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務院近日印發的《中國(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和《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區域方案》中,均包含了金融開放的內容。在《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提到,“開展本外幣一體化試點”“推動重點行業跨境人民幣業務和外匯業務便利化”等。

在業內人士看來,一系列創新開放舉措意味著自貿試驗區將成為我國金融業新一輪開放的高地。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認為,開展本外幣一體化試點顯示國內資本項目開放明顯加快,便利了國外投資者進入國內資本市場,也拓展了國內企業投融資渠道;同時,自貿試驗區非金融企業外債項下完全可兌換,有助於降低企業跨國投資融資成本與風險,將提升人民幣在國際投資儲備中的需求,也有助於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記者 陸敏 溫濟聰)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