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既要“面子”,又要“裏子”——閩浙兩地老舊小區改造見聞

2020-10-31 16:5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福州10月31日電 題:既要“面子”,又要“裏子”——閩浙兩地老舊小區改造見聞

新華社記者 吳劍鋒、張華迎、唐弢

曾被視為城市衰老符號的老舊小區,如今正迎來轉機。今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文件提出,到2022年,要基本形成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制度框架、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老舊小區改造如何兼顧“面子”與“裏子”?福建、浙江兩地的一些老舊小區在實踐中初步探索積累了一批有成效的經驗。

老小區的“新容顏”

柏油路乾淨整潔、綠植鬱鬱蔥蔥……走進位於福州市鼓樓區的東光花園小區,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已經投用超過20年的小區。

與多數老舊小區一樣,東光花園也曾備受雨污管網雜亂、排水不暢等問題困擾。

2018年,東光花園被列入老舊小區改造範圍。鼓樓區水部街道蓮宅社區黨委書記蔡金香説,在充分徵求居民意見後,東光花園重點對小區雨污分流、路面修補等方面進行改造提升。同時,考慮到小區中老年人較多,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還動員業主自籌資金配建電梯。

改造後小區發生巨大變化,居民們看在眼裏,喜在心裏。居民卓龍英對此感觸頗深:過去坑坑洼洼的路面變得平整,墻面刷成了統一的顏色,犄角旮旯都變乾淨了。“去年親戚來串門時,還以為走錯了地方。”

舊屋改造、配套道路、街區修復……據了解,福州已完成415個老舊小區、106片舊屋區的改造。“舊改不僅拆出了發展空間,補上了民生短板,更拓展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質。”福州市市長尤猛軍説。

沒有圍墻的“養老院”

硬體設施提升“顏值”的同時,一些地區通過適老化改造,填補配套空白,讓老舊小區更顯“溫暖”。

走進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和睦新村小區,古銅色人字頂勾邊的門樓映入眼簾,不遠處是小區樂享街專設的理髮店。

“相比外面的理髮店,這裡的服務更精細耐心,還對小區老人打7折。”75歲的住戶王大伯從店裏走出,準備去小區的樂養中心與街坊聊天下棋。

和睦新村初建於20世紀80年代,多年來小區見證了周邊高樓拔地而起。而在高樓的縫隙間,服務設施短缺、環境臟亂的小區一度成了現代都市的“燈下黑”。

如何重回青春?打破與城市之間的隔閡是當務之急。為此,當地社區收回全部沿街商鋪,改造為“樂享街”。如今,長100多米的“樂享街”上形成了智慧超市、發藝工坊等多個便民服務區塊。

“整個小區就像一個沒有圍墻的養老院。”72歲的孫章才坦言,老人理髮、下棋都可以在小區周邊完成,如此安逸的生活,幾年前想都不敢想。

杭州市拱墅區“三方辦”副主任趙永芳説,2017年以來,該區聚焦居家養老這一最大需求,一方面改造閒置車庫、置換社區配套用房等,拓展養老空間;另一方面,將社區衛生服務站、工療站等與養老站點共建共享,將老舊小區打造為開放式養老街區。

“紅色物業”的暖心管理

隨著老舊小區改造深入開展,“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開始顯現。

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投入350萬元改造的老舊小區金源新村,曾面臨效果反復的困惑:由於無人維護,改造後的綠地最終成了菜地,垃圾堆放也捲土重來。

“根本原因是少了物業管理。”通北街道黨工委書記陳國華説,“因為投入大、管理困難,物業公司往往不願接手老舊小區這一‘燙手山芋’。”

面對問題,當地成立國企薌江物業,以“紅色物業”模式接管老舊小區。

所謂“紅色物業”,指的是小區的黨建管理模式。薌江物業公司黨支部書記黃志清説,物業公司牽頭成立了包括退役軍人、教師等在內的小區黨支部,黨支部除了發揮對小區衛生整治等工作的監督外,還為老人開展入戶清潔等便民服務。

隨著暖心服務的開展,黃志清見證了鄰里關係的變化。“一開始我們就像外來入侵者,居民連物業費都不願繳納,現在繳費熱情高了,甚至還有人給我們送來錦旗。”

隨著改造的深入推進,曾經處於服務盲區的老舊小區正迎來蝶變,安全和暖心的服務成為“標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