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從世博會到進博會:會展業蓬勃發展助推上海建設“全球城市”

2020-11-09 20:1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上海11月9日電 題:從世博會到進博會:會展業蓬勃發展助推上海建設“全球城市”

新華社記者 吳宇、劉歡、曹軼

荷蘭人耶羅恩·斯科雷爾是一位長期居住在上海的跨國公司高管。10年前,他是上海世博會的一位參觀者,如今則是正在上海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參展商。

“我在上海生活超過10年,目睹並參與了世博、進博兩大盛會。我覺得展覽業就是中國對外開放、發展進步的寫照,上海也因會展業的繁榮變得更加國際化,經濟集聚與輻射能力讓人讚嘆。”在第三屆進博會現場,耶羅恩·斯科雷爾對新華社記者説。

與荷蘭人有相似經歷的還有紐倫堡會展(上海)有限公司的德國籍董事總經理郭奕千。10年前,他是上海世博會德國國家館一名初出茅廬的工作人員。今年7月初,上海重啟因新冠肺炎疫情中斷了近半年之久的會展市場,郭奕千領導組織的兩個國際性展會率先登場,令人矚目。

“早年,我隨父母離開中國,在德國居住生活。上海蓬勃發展的會展業重塑了我的人生軌跡,讓我回到上海,並在重新認識中國的過程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郭奕千説。

在“世博元老”、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看來,上海世博會是歷史上首個以“城市”為主題的綜合性世博會,進博會是世界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10年前的上海世博會,詮釋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中華精神,講述了“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世界大同,與今天的進博會同源同本、異曲同工。從世博會到進博會,都是上海承擔的“國家責任”。兩大盛會向世界宣示,中國的開放沒有止境,上海的發展前景未可限量。

周漢民認為,從會展業角度觀察,上海如今對標“全球城市”已顯露兩大優勢:一是對全球保持較強的經濟影響力,二是與全球的連接更加緊密。

據上海市相關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統計,上海目前擁有的各類專業場館可供展覽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在全球主要會展城市中名列前茅。

上海社會科學院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上海會展業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內外雙向支撐重點産業發展效應明顯。從2017年至2019年,上海舉辦的涉及電子信息製造、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精細化工、新材料、智慧製造、航空航天等重點産業的會展項目逐年增長,三年合計展覽規模超過680萬平方米。

7月初,隨著疫情得到有效防控,上海展覽項目逐步重啟,僅7月至8月短短兩個月,上海就舉辦展覽88個,展覽面積達342萬平方米,規模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36%。這充分説明中國經濟和市場韌性強勁,上海作為國際展覽中心城市活力旺盛。

據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孔福安介紹,自今年7月初上海會展行業重啟至第三屆進博會舉辦前,國家會展中心(俗稱“四葉草”)通過國家和上海地方衛健部門批准,共安全舉辦33場展會,總計入場人數超過250萬人次,“33場展會都成為舉辦一屆安全、精彩、富有成效的進博會的預演”。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湯蘊懿認為,上海會展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憑藉獨特的展覽展示、形象宣傳、經濟輻射、商務洽談、旅遊拉動和城市建設等功能,正從多個維度優化上海各個行業的營商環境、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以及深化對外經貿往來,“第三屆進博會就是最好證明”。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