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立足新發展階段 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訪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辦公廳主任廣德福

2020-11-27 08:20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強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産業,新形勢下如何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針對這個問題,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辦公廳主任廣德福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要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推動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為發力點,以強化高素質主體培育為支撐,統籌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記者:如何理解新形勢下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

廣德福: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正在向高質量發展邁進。認識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實質,對於加快推動“四化同步”、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農業高質量發展是新發展階段的應有之義。首先,農業高質量發展是新發展階段的基礎支撐。只有不斷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才能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和整個現代化築牢根基。其次,農業高質量發展是新發展階段的突出任務。農業是“四化同步”的短板,農業發展基礎還比較薄弱,發展水平還相對滯後。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就必須加快補齊短板,儘快補強弱項,這是新發展階段的突出任務和重大課題。最後,農業高質量發展是新發展階段的強烈需求。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費者對農産品的關注度日益增強。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是人民心聲,是市場信號。

堅持農業高質量發展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一方面,堅持農業高質量發展是“國內大循環”的堅實支撐。農業高質量發展不僅滿足了市民對農産品和生態産品的需要,還拓展了農民的增收渠道,進而提升了農民的消費能力,激發了農村消費市場的潛力。另一方面,堅持農業高質量發展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引擎。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産業,要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不斷提升對外合作水平,讓中國的農産品市場也能成為世界的市場,通過更高水平開放,帶動國內産業提質增效,成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排頭兵。

記者:如何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廣德福:當前,農業總量不足和結構性問題並存,農業的主要矛盾還是在供給側。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要堅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動搖,持續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打造高質量供給體系,增加優質綠色安全農産品供給。

具體來説,要調結構優佈局。繼續調整完善農業生産結構,在確保必保農産品自給水平的同時,積極擴大緊缺農産品生産,適度調減市場過剩的農産品生産。優化農業生産區域佈局,加強糧食生産功能區、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和特色農産品優勢區建設。同時,要抓安全提質量。要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産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發展農業標準化生産,完善全鏈條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打造安全放心的中國農産品“金字招牌”。

此外,要創品牌增效益。抓好品牌建設,做好“特”字文章,打造一批農産品區域公共品牌和特色産品品牌。

記者:如何推動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廣德福:高質量發展對推動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提出明確要求。“十四五”時期,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發力。一是要大力發展産業支撐融合。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發展現代農産品加工業,統籌推動初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加工協調發展,延長産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提高農業綜合效益。二是要拓展農業功能促進融合。開發農業多種功能,立足市場需求,深入挖掘農業的康養、文化、歷史、科研等價值,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休閒康養、電子商務等,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三是要完善聯結機制帶動融合。把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託的二三産業儘量留在農村、留在縣鄉,要採用訂單收購、利潤分紅、股份合作等形式,引導經營主體和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關係,讓農民充分享受到農村産業發展的紅利。

記者:如何強化高素質主體培育?

廣德福:在人、地、錢等農業農村發展要素中,作為生産經營主體的人始終是最關鍵的因素,只有農業農村各個鏈條各個環節的主體都能堅持高質量發展目標,高質量發展才能真正落地。“十四五”時期,要重點研究和突破短板弱項,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康規範發展。

具體來説,要抓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堅持把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強化指導服務,通過制度政策切實發揮引導、技術、金融、保險等支持作用,打造規模適度、生産集約、效益明顯的家庭農場,提升農民合作社規範化水平和服務帶動能力,壯大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使之成為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同時,要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強化主體培育,也要重點關注和扶持生産經營能力較弱的小農戶。要努力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小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小農戶分享農業産業鏈增值收益,從而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

此外,要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立足“大國小農”國情農情,積極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供銷社等各類主體進入農業服務領域,發展代耕代種、土地託管、統防統治等專業化社會化服務。(記者 喬金亮)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學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