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全國5G+工業互聯網建設項目超1100個

2020-11-29 08:31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信息技術日益成為推動數字化轉型關鍵驅動力——
5G+工業互聯網建設項目超1100個

當前,我國不斷推進5G+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涌現出機器視覺檢測、精準遠程操控、現場輔助裝配等一系列應用成果……在近日舉辦的2020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上,一系列5G與工業互聯網相融合的應用場景集中亮相,展示了以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給製造業智慧升級帶來的廣闊空間。

企業在同一條生産線上,上一個小時生産手機,下個小時生産冰箱——這樣的“柔性定制”生産線,將讓一家傳統製造企業充滿無限可能。傳統生産方式是流水線操作,但在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看來,在5G+工業互聯網的支持下,未來將打破流水線,變成網絡化生産方式,“柔性定制”將不再遙遠。

“我國不斷推進5G+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目前全國建設項目超過1100個,涌現出機器視覺檢測、精準遠程操控、現場輔助裝配等一系列應用成果……”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在2020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表示。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推進,以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日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關鍵驅動力量。

形成放大倍增效應

數據顯示,我國5G商用一年多來,建設5G基站近70萬個,終端連接數突破1.8億,覆蓋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技術先進、運行高效、資源集約的高質量5G網絡正加快建成。隨著我國工業互聯網建設進入快車道,5G+工業互聯網探索步伐也不斷加快。

在2020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成果展示廳內,一系列5G與工業互聯網相融合的應用場景集中亮相,帶給現場觀眾與眾不同的視覺盛宴。在中國聯通展區,基於5G技術打造的雅戈爾智慧製衣工廠,5G技術應用不僅在原料質檢、工廠巡檢、製衣工序合規監測等環節節省了大量人力,其帶來的柔性化生産也促使傳統服裝製造向智慧化轉變。

“只需按下啟動鍵,井下的採煤機、運輸機就能開始作業。”在距離山西1000多公里的湖北武漢,呂梁市鑫岩煤礦綜採隊技術員何嶺一番操作後,5G智慧採煤系統控制臺上便出現了實時井下作業畫面。以往需要10多個人合作完成的採煤工作,現在只需1名遠程控制員和1名安全巡視員,人力大大減少的同時,安全性提高,經濟效率也隨之提升。

當前,借助5G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特性,5G+工業互聯網相關應用已覆蓋原材料、裝備製造、能源、消費品等30余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並在産業鏈上下游企業等垂直行業中形成多點輻射、放大倍增的帶動效應,數字賦能對企業降本增效、提檔升級的作用不斷顯現。

顯而易見,誰能在5G+工業互聯網上率先突破,就能加速推進産業轉型升級,搶佔新一輪發展先機。據了解,目前領先企業推進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的積極性不斷提升,應用範圍向生産製造核心環節不斷延伸,覆蓋行業和領域日趨廣泛。“5G+工業互聯網在推動製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轉變過程中迸發出磅薄力量。”肖亞慶説。

為製造業“止痛”

5G+工業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正在緩解傳統製造業的痛點。“雙11”購物節當天,湖北武漢企業攀升電腦23秒鐘突破了2億元銷售額,這得益於企業利用5G技術升級了3條生産線、新增2條生産線,年産能從150萬台提升至350萬台。

“我們通過內置傳感器,使售後服務實現了遠程化。只有解決了企業和客戶的痛點,工業互聯網才算真正落地。”三一重工智慧製造研究院副院長董明楷告訴記者,他們在産品上安裝了上百個傳感器,通過5G實時採集油耗、開工率、作業量等數據,從而為客戶創造了更大價值。

東風汽車集團董事長竺延風介紹,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東風汽車重新啟動産業鏈時發現,湖北省一級供應商就有1928家,直接拉動22萬人復工就業。“這樣大的産業鏈如果沒有5G+工業互聯網技術體系的應用,很難使它高效運轉起來。”

目前,5G+工業互聯網在航空、機械、鋼鐵、礦業、港口、能源等行業實現率先發展,已經涌現出數據採集和感知、高清視頻、機器視覺、精準遠程操控、現場輔助、數字孿生等六類典型應用場景。據董明楷介紹,三一重工從2018年開始數字化轉型,目前所有園區的生産線和設備都通過工業視覺識別去識別人員、設備、物料,為企業降本增效、提檔升級起到了明顯促進作用。

“領先企業推進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的積極性不斷提升,應用範圍向生産製造核心環節不斷延伸,覆蓋行業和領域日趨廣泛。”肖亞慶對5G+工業互聯網目前的發展方向予以肯定。

徐曉蘭認為,5G+工業互聯網還“大有可為”。“當前應用場景主要是改變生産線,未來還需探索新的應用場景,真正把5G的‘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特性發揮出來,深度促進製造業根本性變革。”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也認為,5G+工業互聯網目前推進的只是數字化、網絡化階段的智慧工廠,5G+工業互聯網、新一代智慧製造更先進的技術升級還在後面。“今後15年是5G+工業互聯網和智慧製造等新一輪工業革命技術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國製造業完全可以抓住這一歷史機遇。”

新規劃正在編制

在2020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成果發佈會上,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發佈的《2020人工智慧與製造業融合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目前中國人工智慧人才缺口達30萬人。現階段中國人工智慧與製造業融合發展難點主要包括人工智慧價值難以準確衡量、部分領域數據資産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工業深水區解決方案仍待探索以及複合型人才匱乏四個方面。

在人才方面,《白皮書》指出,人工智慧與製造業的融合不僅需要掌握人工智慧技術,還需對製造業各細分行業的生産特點、流程、工藝有深入理解,同時掌握“人工智慧+製造”的複合型人才極其稀缺。

肖亞慶表示,下一步要加強政策引領,提升政策針對性,“制定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明確新階段重點任務和重點工程”。據了解,工信部正在編制新階段的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將推動工業企業利用5G等新技術升級改造工業生産網絡,支持企業建設5G全連接工廠,培育行業領軍企業、公共服務平臺、解決方案供應商。

“5G+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不夠清晰,建議各地各部門結合區域經濟特徵加以梳理。”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洪添認為,可以針對應用場景聯合工業互聯網生態推動實踐。“通過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幫助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上雲上平臺。”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産業室原主任史煒表示,我國5G+工業互聯網發展目前還處於初級階段,其重要路徑是打通數據系統之間的數據鴻溝。“重點是優先選擇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鋼鐵、智慧港口、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産業園等作為突破,營造大環境、大基礎、大生態和大鏈條”。(記者 祝君壁)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