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教育部新聞發佈會介紹“十三五”期間國家教育改革發展、教師隊伍建設、教育經費投入與使用、信息化建設情況

2020-12-01 21:27 來源: 教育部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時間:2020年12月01日 10:00
  地點:教育部北樓二層報告廳
  主持人: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
  出席人員: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劉景,教育部科學技術司一級巡視員高潤生
  內容:介紹“十三五”期間國家教育改革發展、教師隊伍建設、教育經費投入與使用、信息化建設情況


圖為新聞發佈會現場。(中國教育報記者 單藝偉/攝)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 續梅:

各位記者朋友,各位早上好!歡迎各位出席教育部今天的新聞發佈會。今天是12月1日,再有一個月,我們即將告別非常特殊也非常關鍵的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新年賀詞當中強調,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對於教育系統而言,這一年不僅具有里程碑意義,而且是重要的節點。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都將在2020年收官。

陳寶生部長在今年年初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今年是收官之年。所謂收官,就是要盤點,要交賬,要兌現。所以,在這樣一個收官之年即將結束之際,我們組織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佈會。今天是首場,要向各位介紹教育改革發展的總體情況,以及教育發展的三大支撐保障,教育投入、教師隊伍建設和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有關進展。特別高興我們今天請到了部裏幾個相關司局的負責同志,他們是: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劉昌亞司長,教師工作司任友群司長,財務司劉景副司長,還有科學技術司一級巡視員高潤生同志。

下面,首先請劉昌亞司長介紹教育改革發展的總體情況。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 劉昌亞:

尊敬的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謝各位長期以來對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關心和支持。下面,我介紹一下“十三五”以來教育改革發展的總體情況。

“十三五”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教育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得到了全面加強,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更加完善,教育事業中國特色更加鮮明,教育面貌正在發生格局性變化,“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將如期完成。下面我從幾個方面跟大家報告一下。

一是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新提升。在各級教育普及程度方面都達到或者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2019年,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已經達到83.4%,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4.8%,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9.5%,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達到了51.6%,實現了從大眾化向普及化的歷史性跨越。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7年,新增勞動力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超過一半,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3.7年。

二是教育公平邁上新臺階。全面打贏打好教育脫貧攻堅戰。實現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輟學學生從臺賬建立之初的20萬人降到現在的“動態清零”,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十三五”時期累計達到52.5萬人。建立覆蓋全學段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累計資助貧困學生3.91億人次、資助金額達到7739億元。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覆蓋1634個縣、13萬多所學校,受益學生超過3700萬人。大力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水平。連續實施兩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現在已經達到76%。全國23個省份、95.3%的縣級單位已經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99.8%的義務教育學校(包括教學點)辦學條件也都達到“20條底線”要求,56人以上大班額比例已經由2016年的12.7%下降到今年的3.98%。全面實行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和公辦民辦同招入學政策,24個大城市中免試就近入學比例已經達到98.6%,85.3%的隨遷子女進入公辦學校就讀或者享受政府購買學位的服務。

三是教育服務國家發展取得新突破。教育資源空間佈局得到進一步優化。按照教育部本屆黨組提出的推進“四點一線一面”為重點的區域教育創新試驗,一批教育服務區域産業振興的重點項目正在發力推進。創新性開展部省合建高校模式,支持中西部14所高校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加快構建。培育産教融合型企業800多家,成立各類職教集團1400余個。2019年,完成高職擴招116萬人,各級職業院校每年為各行各業輸送約1000萬技術技能人才。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持續深化。組織認定200所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等學校,2016年以來連續舉辦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前一週剛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辦了第六屆。這其中累計吸引了1500萬名大學生、370多萬個大學生團隊參賽。積極引導和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2019年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就業的比例達到59%,到地市級及以下基層就業的比例也達到了69%。“十三五”以來,高校畢業生累計達4088萬人,初次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77%以上。

高校服務創新驅動發展能力加快提升。高校承擔了全國60%以上的基礎研究和重大科研任務,建設了60%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得了60%以上的國家科技三大獎勵,獲得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均佔全國80%以上,産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標誌性成果。教育對外開放新格局加快形成。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14個國際組織簽署了19個合作協議,實現與25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位學歷互認,推動2331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落地。

四是教育綜合改革激發新活力。全面推進依法治教。完成《民辦教育促進法》《殘疾人教育條例》修訂和9部教育規章制度制定工作,完成全部中央部屬高等學校章程核準工作。深化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取消部本級行政審批事項12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行政審批仲介服務事項全部取消。放權31所高校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推動下放高校職稱評審權和直屬高校外事審批權,積極擴大高校科研相關自主權。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推動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評價體系,支持和規範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穩步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深化高考綜合改革,推進高職分類招生考試,深化碩士研究生考試招生改革,推進專業學位和學術學位分類考試,完善博士研究生招生選拔機制。實施“強基計劃”,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編制之年。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認真總結“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經驗的基礎上,科學地編制教育“十四五”規劃,為到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教育強國開好局、起好步,為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我就報告這些,謝謝各位。

續梅:

謝謝劉昌亞司長,下面請任友群司長介紹教師隊伍建設的有關情況。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 任友群:

大家上午好!衷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教師隊伍建設的熱情關心,接下來我作一個簡要的報告。

“十三五”期間,教師隊伍建設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特別是關於教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導,以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出臺的第一個專門面向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政策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為統領,隊伍素質不斷提升,結構不斷優化,規模不斷擴大,由“十二五”末期的1539萬人增長至現今的1732萬,增長了12.5%,有力支撐起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

一是構建了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四梁八柱。實施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部署開展教師教育五項重點任務和十大行動任務,完善師範生公費教育政策,初步形成了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明確新時代大中小幼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建立教職員工準入查詢性侵違法犯罪信息制度,全面建立起覆蓋大中小幼的師德規範體系和違規行為處理機制。做好脫貧攻堅與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出臺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文件,激發教師奉獻鄉村教育的內生動力,“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問題得到顯著緩解。謀劃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印發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指導意見、進一步挖潛創新加強中小學教職工管理有關政策,深化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教師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

二是夯實了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基礎地位。在質量保障上,實施三級五類師範專業認證,全國4000余個師範專業納入到一級質量監測,221個師範專業通過了第二級、第三級專業認證。改革實施“國培計劃”,聚焦鄉村教師特別是“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的鄉村教師,中央財政投入110億元,培訓近900萬人次。在提升層次上,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推動64所師範院校完成U-G-S協同育人機制,加大師範教育的支持力度,中央高校師範生和公費師範生生均撥款標準分別提高了3000元和5000元。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遴選了首批國家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立項培育建設單位122個,公佈102家企業為首批全國職業教育教師企業實踐基地。在創新融合上,實施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工作,實施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作2.0,引導教師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會同中組部出台中小學校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辦法,鼓勵大膽探索,形成教學特色和辦學風格。

三是增強了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改革發展活力。在完善教師資格制度方面,28個省份參加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與定期註冊制度改革試點,年平均認定教師資格人數160萬人以上,較“十二五”年增長約37%,近1000萬人次中小學教師參與定期註冊。新增信息技術、心理健康教育等12門考試科目,出臺了港澳臺居民申請中小學教師資格政策。2020年實施“先上崗、再考證”階段性政策措施,全力做好應對疫情穩就業工作。

在精準實施各類支教項目方面,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選派11萬餘名教師、援藏援疆萬名教師支教計劃選派了1萬名教師、銀齡講學計劃招募了近1萬名的退休教師、高校銀齡計劃支援西部計劃,首批遴選140余名退休教授、副教授開展支教支研。“十三五”期間“特崗計劃”累計招聘42萬名特崗教師,覆蓋中西部省份1000多個縣,3萬多所農村學校。在持續優化教師管理機制方面,下放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加強下放後的監管工作。穩步推進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職稱評審改革,設置正高級職稱,打破中小學教師職業發展“天花板”。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啟動“縣管校聘”管理改革。

四是提升了新時代教師隊伍的地位待遇。在教師工資保障方面,會同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秘書局、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等部門,持續推進各地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收入水平。實現中西部22個省份725個連片特困地區縣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全覆蓋,惠及8萬多所鄉村學校近127萬名鄉村教師。在中央補助政策的示範帶動下,2019年全國有1012個非連片特困地區縣也實施了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

在健全教師榮譽表彰制度方面,以教師節宣傳慶祝活動為契機,連續開展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尋找最美教師、全國模範教師和優秀教師評選表彰等活動,涌現出3位“人民教育家”、7位“時代楷模”,集中表彰“全國優秀教師”1432名、“全國模範教師”718名,授予“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355項,發放鄉村教師從教30年榮譽證書414萬冊。在營造教育教學環境方面,出台中小學教師減負20條,加強督察力度,目前全國已經有20個省份出臺了減負清單,預計年內所有的省份都會出臺減負清單。

我就跟大家報告到這裡,謝謝。

續梅:

感謝任友群司長,下面請劉景副司長介紹教育經費投入與使用情況。

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 劉景:

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接下來我就“十三五”時期教育投入的情況向大家作個介紹。

“十三五”時期,黨中央、國務院始終堅持把教育作為支撐國家長遠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資,予以優先保障和重點投入,明確提出“一個不低於、兩個只增不減”。教育部會同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想方設法籌集資金,調整優化經費結構,不斷提高使用效益,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過程中,充分發揮了服務保障和政策導向作用。我介紹三個方面的情況:

第一,總體情況。

一是財政投入逐年增長。從2016-2019年財政教育投入情況看,一是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比例逐年做到“一個不低於”。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2019年首次突破4萬億元,年均增長8.2%;佔GDP比例為4.04%,連續第八年保持在4%以上。這個成果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況下取得的,實屬不易,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優先保障教育投入的決心。二是全國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做到“第一個只增不減”。2019年全國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達到3.5萬億元,是2015年的1.34倍,年均增長7.6%。三是全國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做到了“第二個只增不減”。2019年各級教育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分別達到幼兒園8600多元、普通小學11900多元、普通初中17300多元、普通高中17800多元、中職學校17200多元、普通高校23400多元,年均增幅在5%到12%之間。

二是使用結構逐步優化。從使用的情況看,一是體現了“保基本”。各級教育之間,義務教育佔比最高,2019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用於義務教育的經費佔到52.7%,這四年期間義務教育始終保持在53%左右,也就是説國家財政教育經費的一半以上是用於保義務教育的。二是體現了“補短板”。學前教育財政性教育經費年均增長15.4%,在各級教育中增長最快;佔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比例從2015年的不到4%提高到2019年的5%,提高幅度在各級教育中也是最高的。三是體現了“促公平”。中央對地方教育轉移支付資金80%以上都是用於中西部地區的。“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財政性教育經費年均增長10.9%,高於全國年均增幅2.7個百分點。用於學生資助的財政資金累計支出超過5000億元(不含免費教科書和營養膳食補助),年均增長達到了8.35%。四是體現了“提質量”。教職工人員支出佔到62%,比2015年提高近5個百分點,可以看出我們財政支出的重點已經逐步從硬體建設轉向軟體建設,更加注重教育質量的提升。

三是效益逐漸顯現。隨著4%成果持續鞏固,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2019年超過4萬億元,並有效帶動了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首次超過5萬億元,支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國民教育體系,建立了世界上覆蓋最廣的學生資助體系,有力推動了我國教育總體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隨著經費使用結構的逐步優化,在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過程中,教育投入充分發揮了保障教育發展、推動教育改革、推進教育公平、促進教育內涵的政策導向作用。

第二,主要做法。

教育部會同財政部有關部門,著力從六個方面完善了落實4%的長效機制。概括起來就是“六個保”。

一是堅持用服務國家戰略來保4%。充分發揮教育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優勢,主動對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爭取更多的教育投入增量。中央財政近三年新增70億元資金專項支持“三區三州”地區教育脫貧攻堅行動,近兩年新增70億元資金專項支持職業教育改革以及高職百萬擴招等事項。

二是堅持用落實支出責任保4%。《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教育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的通知》,將教育總體確定為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從義務教育、學生資助、其他教育這三個方面細化了具體支出事項,也是第一次全面系統地明確了教育領域中央與地方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我們也通過加強教育督導、健全統計公告、開展約談座談等方式督促各地落實支出責任。

三是堅持用健全生均標准保4%。根據各類教育事業的不同特點和改革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及財力可能,更加注重通過加強政策設計、制度設計、標準設計帶動投入,全面建立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蓋的生均撥款制度,健全了財政教育投入持續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

四是堅持用發揮資金效益保4%。我們始終堅持結構合理就是最大的效益。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調整優化結構 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的意見》,進一步優化政府財政支出結構,優先保障教育財政投入;進一步優化教育經費來源結構,不斷擴大社會教育投入;進一步優化教育經費使用結構,優先保障義務教育這個“重中之重”、優先保障教師工資這個“本中之本”,優先補齊學前教育這個“短中之短”,優先支持“三區三州”這個“堅中之堅”,優先資助建檔立卡這個“困中之困”。

五是堅持用全面加強監督保4%。會同財政部完善教育財務管理制度,全面修訂教育資金管理辦法,建立經濟活動內控機制,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加強內部審計監督,確保教育經費使用安全規範有效。

六是堅持用宣傳示範引領保4%。印發《教育部 國家統計局 財政部關於加強和完善教育經費統計工作的意見》,完善教育經費統計工作體制機制,推動所有省份建立了省級教育經費統計公告制度。及時發佈教育經費執行情況,印發通報推廣典型經驗。

第三,下一步有關工作考慮。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十四五”時期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的精神,從統籌“兩個百年”“兩個大局”“兩個大計”的政治高度,建章立制、構建體系,加快推進教育財務治理現代化,切實提高“識變、應變、求變”和“育先機、開新局”的能力。繼續保持財政教育投入強度,持續鞏固4%成果,推動落實“兩個只增不減”,更好滿足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新需求,更好發揮教育經費服務保障和政策導向作用。一是進一步強化政府投入責任。二是進一步完善以生均標準為基礎的長效機制。三是進一步健全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體制。四是加快推進教育財務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

我就介紹這麼多,謝謝大家!

續梅:

感謝劉景副司長。下面我們就請高潤生一級巡視員介紹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有關情況。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一級巡視員 高潤生:

尊敬的各位新聞界朋友們,上午好!感謝各位長期以來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大力支持。

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沒有教育信息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十三五”以來,教育信息化工作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教育部加強統籌部署,“三通兩平臺”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三全兩高一大”新發展目標穩步推進,“八大行動”全面推進,呈現出應用深化不斷加速、創新案例競相涌現、治理能力顯著提升的良好局面。教育信息化已由起步應用階段進入融合創新階段,對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支撐推進教育現代化的作用日益明顯,中國特色教育信息化發展路徑贏得世界各國普遍認可,為“十四五”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努力實現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下面我從六個方面進行介紹。

第一,學校網絡基礎環境基本實現全覆蓋。

教育部與工信部聯合實施學校聯網攻堅行動,大力推進學校聯網和提速降費工作。目前,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聯網率已從2015年的69.3%上升到目前的99.7%,出口帶寬達到100M的學校比例從12.8%躍升到98.7%。其中,52個貧困縣已實現了學校網絡全覆蓋,99.7%的學校實現了百兆帶寬。95.2%的中小學擁有多媒體教室,學校統一配備的教師和學生終端數量分別為1060萬台和1703萬台。

第二,優質資源供給和教學應用水平大幅提升。

實施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整合開發英語、音樂、美術等學科數字資源6948學時,與基礎教育階段所有學科教材配套的資源達5000萬條。建成203個國家級職業教育資源庫,認定1291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401個國家虛擬倣真實驗教學項目。慕課學習人數達到3.1億人次,獲得在線課程學分的高校學生突破8200萬人次。深入推進“三個課堂”應用,連續6年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基本形成,成為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

第三,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成。

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已接入各級平臺184個,為師生提供教育教學和教學管理服務,應用訪問總數累計超3億人次,資源共享總數超過3.2億次,月活躍用戶達6000多萬人,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師生網絡學習空間開通數量超過1億個,將近半數的教師應用網絡學習空間開展教學和科研。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不斷提升。

第四,信息化支撐教育治理現代化成效顯著。

建成學校、教師、學生三大教育基礎數據庫,實現全國所有學校“一校一碼”、師生“一人一號”。教育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工作有序推進,共享教育基礎數據達2.1億次,支撐600多項地方業務開展。教育部“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實現與國家政務服務平臺“一網通辦”。對“互聯網+教育”新業態包容審慎的監管體系基本建立,加強校外線上培訓、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網課平臺等規範管理,營造持續、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

第五,教師信息素養和應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完成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1.0,啟動提升工程2.0,累計培訓1000多萬名教師。持續舉辦教育廳局長和中小學校長教育信息化培訓班、“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培訓班,“十三五”期間累計培訓3萬人。全國有超過80%的中小學學科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教師的信息素養和學科教學能力全面提升。

第六,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和防護能力顯著增強。

加強網絡安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開設相關本科專業5個,全國布點233個,11所高校入選為一流網絡安全學院示範建設高校。全面落實《網絡安全法》,建立教育系統網絡安全責任體系,制定網絡安全應急預案,通報並處理安全威脅6萬多個。舉辦網絡安全宣傳周和專題培訓班,提高教育系統網絡安全意識和能力。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引發了一次“史無前例、世無前例”的大規模在線教學實踐。教育部啟動“停課不停學”工作,開通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通過電視空中課堂保障沒有網絡或網速較慢地區學生的居家學習;全國1454所高校開展在線教學,103萬教師在線開出了107萬門課程,在線學習的大學生共計1775萬人;會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佈《彈性教學手冊—中國“停課不停學”的經驗》,為世界各國在線教學提供了中國方案。此次疫情,以信息化有力支撐了近3億師生的在線學習,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同時,全社會對教育信息化的認識發生了質的飛躍,對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教育教學方式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希望各位記者朋友繼續關心和支持教育信息化工作,謝謝大家!

續梅:

感謝高潤生司長。四位司長的介紹就到這裡,下面進入答問環節。

封面新聞記者:

剛剛任司長提到近年來改革實施了國培計劃,聚焦于鄉村教師特別是“三區三州”的深度貧困鄉村教師,也是投入了大量資金,目前教師隊伍人員還是存在著人才緊缺、結構不平衡的狀況,請問下一步將如何加強對於貧困邊遠地區教師人才的培養和輸送?謝謝。

任友群:

感謝這位記者,這個問題還是非常好的。確實,雖然我們“十三五”期間持續發力,鄉村教師隊伍應該説往前還是走了一大步,但在整個教師隊伍中,鄉村教師隊伍還是我們的短板,“十四五”還得繼續補,繼續做一些工作。實際上,今年我們就開始謀劃這個事情了,9月份,教育部等六部委就印發了《關於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也就是聚焦這個短板,有針對性地做一些新的舉措。我們在落實這個文件的同時,針對加強對貧困邊遠地區鄉村教師人才的培養和輸送,還要做一些持續發力的工作,這裡面有幾點,跟各位記者朋友説一下。

一是加強面向農村的優秀師範人才定向培養制度。我們要持續支持各地實施地方師範生公費制度,除了我們國家6所部屬師範大學在實施全國的公費師範生,有相當一部分省也出臺了自己省屬公費師範生制度,由省屬高校定點在省內的一些貧困縣域,定點的來培養教師。我們要面向農村地區定向培養符合當地教育發展需求的師範人才。今年,北京師範大學已經啟動了一個“志遠計劃”,為今年年初還沒有摘帽的52個貧困縣定向招收屬於這個縣所在省的師範生,基本上用“省來縣去”的招生制度,為52個縣每個縣培養語、數、外三門課各一名北師大師範生,畢業以後就回到所在縣進行教學。下一步,我們希望把北師大“志遠計劃”模式積累一定經驗以後進行推廣,推動更多優秀師範院校優勢專業,來承擔面向這些特定區域的定向師資培養任務。同時,我們也將持續實施“農村學校的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等等這些項目,為農村學校輸送更優質的師資。

第二,加大欠發達地區師範院校辦學支持力度。欠發達地區也有一些師範院校,但普遍辦學水平還偏弱,我們找發達地區優質的學校來組團進行幫扶。舉兩個例子,2019年我們協調了北京師範大學、四川師範大學等13所院校組團式對口支援西昌民族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這所學校是零起點建起來的學校,師資肯定是比較薄弱的,所以13所學校聯動來支持,目前也正在取得一些比較好的效果。2020年,我們又協調了華東師範大學和南京曉莊學院等4所院校組團式對口支援麗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它也是師範院校,在艱苦地區,師資相對薄弱一點,我們做這些事情,就是要幫助欠發達地區師範院校提升辦學水平,他們的畢業生可以更好地留在當地,服務當地鄉村基礎教育。下一步,我們還要推動高水平師範院校幫扶欠發達地區師範院校,做更多教師教育的學科和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的工作。

第三,我們要加強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教師校長的培訓。要持續深化改革實施“國培計劃”,重點支持中西部23個省份的欠發達地區,面向鄉村中小學、幼兒園老師和校長,每年開展大概100萬人次以上的專業化培訓,示範帶動各地不斷提高培訓實效,助力提升欠發達地區已經在崗的老師和校長的教育教學能力和辦學治校水平。

第四,我們也非常希望能夠統籌實施好各類人才支教計劃。要繼續實施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我們俗稱叫“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援藏援疆萬名教師支教計劃,銀齡講學計劃,銀齡講學計劃是針對中小學的,是退下來的老師繼續做一些服務。還有高校銀齡教師支援西部計劃,銀齡是指60歲以後的老師。還有我們要繼續實施好“特崗計劃”,做好中西部鄉村教師的補充,希望能夠探索構建多層次人才到鄉村任教的格局。

我就先介紹到這裡,謝謝。

南方都市報記者:

今年是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的收官之年,其中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優質教育資源的信息化學習環境,基本實現所有地區和各級各類學校寬帶網絡的全面覆蓋,請問這個目標實現了嗎?後疫情時代,教育部將如何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走上新的階段?謝謝。

高潤生: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提出這個問題。在教育部黨組的堅強領導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優質教育資源信息化的學習環境和網絡全覆蓋目標基本上實現。特別是教育部和工信部聯合推進學校聯網攻堅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年年底之前,各級各類學校將全面實現互聯網全覆蓋,剛才我講的數據已經達到了99.7%。在財政部的支持下,通過“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和“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的持續實施,農村學校網絡教學環境大幅改善,基本實現了校校有多媒體教室。因此可以説,我們教育信息化的環境建設目標基本上實現,這也為我們下一階段推進融合應用和創新發展奠定了一個比較良好的基礎。

我想,面向未來,特別是“十四五”期間,我們要按照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目標任務,從六個方面繼續推進相關工作:一是大力推廣新型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推進個性化的學習。二是將提升師生信息素養放在優先位置,讓混合教學、在線教學成為教師教學自覺應用的策略和方法。三是利用信息技術驅動教育評價創新,嘗試智慧技術支撐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四是改善提升教育信息基礎設施條件,不斷完善泛在交互的智慧化教與學的環境。五是堅持重視教育科學研究,促進産學研用深度融合。六是堅持政府引導,多方參與,構建適應未來教育的體制機制。

當前,就像你説的,我們正在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十四五”規劃的編制,也正在研究出臺“互聯網+教育”的指導意見,從宏觀層面為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加強頂層設計,指明發展方向。謝謝。

人民日報記者:

前不久,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作為“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標誌性成果。在過去五年裏面,在提高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的同時,在優化結構、提升服務能力方面,主要有哪些做法?謝謝。

劉昌亞:

感謝您的提問。五中全會把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進入普及化階段作為一個比較大的亮點,您提的這個問題也抓住了教育“十三五”時期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關節點。

實際上,高等教育在這個時候實現普及化,我們覺得它首先是個歷史性成就。在這個過程當中,在2000年以前高等教育發展的基礎上,採取了比較多的創新方式,來實現這樣一個跨越式的發展。

一是優化高等教育資源佈局結構。“十三五”時期,經過國家審批設置的高等學校大致近200所,這其中70%都設置在了中西部地區。實際上就是設置在了高等教育資源相對薄弱的地區。一方面我們關注到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資源的相對薄弱,另一方面也從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兩個角度去佈局高等教育的資源。

本屆部黨組提出了一個非常具有創新性的舉措,在前面我也給各位報告過,對於沒有教育部直屬高校的13個省(區)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各佈局一所高校,採取部省、部區、部兵合建的方式,直接納入教育部宏觀管理和頂層設計當中,與教育部直屬高校同等對待。這方面的制度安排是比較全面的,一般將14所合建高校叫做準部屬高校。這些學校不僅在教育部整個高等教育管理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同時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上,合建高校也都全部參與其中,這體現出教育部黨組對合建高校在支持舉措和工作部署上與直屬高校一視同仁,原有的管理體制不變,原有的支持渠道只增不減,教育部和各省(區、兵團)進一步凝聚合力,支持合建高校深化改革、加快發展。這是一個提升合建高校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優化國家高等教育佈局的重要舉措。

二是優化高等教育類型結構。在積極推動“雙一流”高校建設的同時,我們也積極推動2000年以後新設立的一些本科學校轉型發展,將逐步引導它們建設成為應用型高等學校。另外,從2018年開始,在高等學校設置過程當中,我們又設置了一批職業技術大學,這是落實國家的“職教20條”、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舉措。我們還推動獨立學院轉設,現在有一部分學校正跟高職學校進行結對、合併,最後轉設成為職業技術大學,這將會對我們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有比較好的促進作用。

三是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大家都知道,我們的人才培養結構基本上就是專、本、碩、博,過去基本上都是學術性的,現在專科主要都是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在本科的層次,剛才我也介紹了,有本科職教,教育部黨組明確提出,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是兩種類型,作為類型教育,職業教育也應有它的發展空間和上升渠道。我們在這五年當中,最重要的是發展了專業碩士和專業博士,現在已經把它單獨從碩士和博士的計劃當中拿出來,逐步進行擴大規模和發展。我們也相信,這將會對於國家目前急需緊缺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具有很重要的促進作用。

另外,“十三五”時期我們還有個重要舉措,就是東西協作計劃,凡是高等教育錄取率高的省份,對口幫扶錄取率低的省份,由這些省份的高等學校來招收低錄取率省份的學生。“十三五”期間總共翻了一倍,從21萬現在已經擴大到42萬。這些學生在這種政策的執行下,提高了他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這對中西部來講是影響比較大的。曾經有中央領導同志講,這些年實行的結果,可能相當於在中西部辦了一百所學校。所以,我們聽下來覺得還是比較振奮人心的。

四是提升服務區域發展能力。前面講到了本屆部黨組提出“四點一線一面”的教育戰略佈局,大致説的就是點線面結合、東中西呼應,這裡面既有雄安新區,有中西部地區,也有粵港澳大灣區,還有海南教育創新島。這些事情做下來,教育服務區域戰略的發展,可能將會在“十三五”起步,在“十四五”逐步得到顯現。教育部也已經下發了“四點一線一面”的總體戰略規劃,會在“十四五”時期逐步推進。當然,這其中也有高職百萬擴招。所以這一系列政策,使我們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實現迅速提升,在很短時間內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這確實是個歷史性成就。

我就報告這些,謝謝。

中國青年報記者:

我有個問題想問一下劉景副司長。剛才您已經提到了,我們已經持續八年保持住了4%,這非常不容易,這是在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而且財政收支矛盾比較突出的情況下實現的,請您再介紹一下我們是如何做到的?謝謝。

劉景:

非常感謝這位記者朋友。正如您所説,在當前整個宏觀經濟形勢大背景下來看財政教育投入,財政收入進入中高速增長,而財政教育投入的多少跟財政收入的增幅是有直接關係的。在這種形勢下,連續8年保住了4%的成果非常不容易,我們會同財政部做了大量工作。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些,我感覺有三個方面,即中央政策得力,財政給力,地方政府也非常努力。

首先,是中央政策得力。“十三五”時期,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很多重大政策,是非常得力的。一方面在戰略上,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始終強調“要優先”。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特別強調,“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而且在不同場合強調“中國將堅定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始終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不斷擴大投入”。另一方面,在政策上強調“不低於”。國家財稅體制改革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是清理規範重點支出同財政收支增幅或生産總值挂鉤事項。在所有與GDP挂鉤的重點支出事項中,只有教育沒有脫鉤,也就是4%政策。2016年十八屆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31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一個不低於”和“兩個確保”, 這是非常關鍵的政策,是保持4%成果鞏固的非常得力的重要舉措。這是第一方面,政策上非常得力。

第二,財政非常給力。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構成中,有80%都是來源於一般公共預算,是主要渠道。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財政收支矛盾突出情況下,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保持了7.6%的年均增幅,跑贏了財政收入的增幅,財政收入的增幅大概是在5.7%左右。財政用於教育的安排是高於財政收入自身增幅的,所以財政投入是非常給力的。

比如今年,雖然數據還沒有出來,但是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大家能感覺到整個經濟下行壓力形勢更加嚴峻,所以保4%任務的壓力更大了。今年的預算安排上,在大幅壓減中央本級一般性支出的同時,我們確保了中央對地方教育轉移支付的只增不減,保持了5%到6%的增幅。

第三,各級政府非常努力。財政教育投入有“兩個80%”,“第一個80%”就是剛才跟大家介紹的整個財政性教育經費裏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佔到了80%以上;“第二個80%”是中央和地方,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佔到了80%以上,是財政教育投入的大頭,中央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對地方予以支持。能不能實現4%,能不能做到“兩個只增不減”,關鍵是地方政府是否努力。2012年以來,地方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教育投入,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不斷加大投入力度,確保了4%目標的實現。

我就介紹這三個方面的情況,謝謝。

中國網記者:

今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不久之前,我國貧困縣也全部完成脫貧摘帽了。想問一下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扶貧和網絡扶貧的重要抓手,採取了哪些新的舉措來精準扶貧?謝謝。

高潤生:

謝謝這位記者的問題。應該説,教育信息化在脫貧、扶貧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黨組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在教育脫貧攻堅的作用,對這方面的工作也進行過專門的部署。大致來講,我們主要是條件建設、隊伍建設、資源建設三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加快推進學校網絡接入和提速降費。主要會同工信部深入推進學校聯網攻堅行動,前不久我們在南昌召開了現場會,到目前為止,結合精準扶貧、寬帶中國和貧困村信息化等工作,採取有線、無線、衛星等多種形式,加快推進學校寬帶網絡接入,持續降低網費,基本實現了各級各類學校互聯網的全覆蓋,剛才提到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聯網率達到99.7%。二是深入推進網絡扶智工程攻堅行動,特別是以“三區三州”為重點,開展教育信息化“送培到家”的活動,分別舉辦了管理幹部的培訓班和中小學校長的培訓班,並進行信息化教學設備的捐贈、優質數字教育資源的共享和教育信息化應用服務等一系列活動。三是推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今後要努力實現同步課堂,積極推進“三個課堂”的應用,建立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初步形成互聯互通、用戶統一、共治共享、協同服務的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面向師生免費提供優質的數字教育資源和服務。謝謝。

我們工作當中,教育扶貧是一項很重要的內容。扶貧工作中信息化的作用還有兩條,可能很具體,我再報告一下。

在整個教育脫貧攻堅工作中,控輟保學是重中之重。首先是控輟,通過信息化手段,教育部會同國務院扶貧辦定期將建檔立卡信息庫與學籍庫進行比對,核對建檔立卡家庭適齡兒童中有多少學生在校入學,有多少學生疑似輟學,將疑似輟學學生名單反饋各地教育部門逐人核實,勸返入學。

第二是保學,信息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對教育脫貧攻堅任務核心是義務教育有保障的實現,包括學生資助、教師隊伍建設等,以及我們還在不斷向前推進的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的重大任務,有很多工作都是通過信息化的方式來實現的。我們通過信息化調度掌握貧困地區教育發展情況,既及時又精準,所以信息化為我們的工作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手段。謝謝。

續梅:

時間關係,我們的答問就到這裡。後天(本週四)我們將舉行第二場“收官”新聞發佈會,介紹高等教育領域的有關進展。也順便説一句,在座的各位都是我們“微言教育”微信的老朋友了,今天是“微言教育”微信7周歲的生日,所以今天早晨可能各位也看到了一個新的欄目,叫“教育早新聞”,這也是我們小編們給自己送的一份生日禮物,也請各位記者朋友關注。與此同時,我們也收到了來自於各省區市教育部門,還有來自我們各高校,以及不少記者朋友們的生日祝福,非常開心,也非常感謝各位,也希望各位能夠繼續支持我們“微言教育”微博微信還有“中國教育發佈”客戶端,我們共同做好教育新聞宣傳工作。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就開到這裡,再次謝謝各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