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滬蘇浙皖四省市制定三年行動計劃 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注入“教育動能”

2020-12-02 10:09 來源: 新華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11月26日,第十二屆長三角教育一體化發展會議在蘇州吳江召開。會上,滬蘇浙皖四省市共同制定、簽署《新一輪長三角地區教育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將在提升高等教育協同創新服務發展能力、推進基礎教育優質發展、加快職業教育協同平臺建設、推進各類教育人才交流合作、加快長三角教育現代化建設、健全長三角教育協同發展體制機制等方面加強項目推進,為一體化發展加速奔跑注入“教育動能”。

探索高層次人才聯合培養新途徑

在長三角教育一體化發展中,扮演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重要角色的高等教育協同發展問題備受關注。此次行動計劃提出,深化長三角高校創新資源協同共享機制,以高水平大學為主體,聚焦政府、行業龍頭企業和科研院所力量,積極服務上海張江、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在人工智慧、集成電路、高端工業軟體、新能源及儲能用能、高端裝備和智慧製造、生物醫學和創新藥物研製、區塊鏈技術等領域積極爭取國家支持,探索開放共享、協同發展的運行管理模式,對“卡脖子”技術開展集成攻關。

隨著長三角教育一體化發展的推進,區域高層次人才流動越來越頻繁,當前,長三角正探索實行跨區域學分銀行協同共管機制。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終身教育處處長蘇鐵介紹,上海市終身教育學分銀行中有19%的在滬學習者來自於蘇浙皖,今年,四省市教育行政部門、開放大學等共同研究,對跨地學習成果互認和轉換方式,以及對學習者、學習成果、生成數據的管理和運維進行規範。下一步,將應用區塊鏈等新技術,確保跨區域學習者在省際流動中的學分積累、認證和轉換有效。

培育更開放、高效的大教育環境。行動計劃指出,將健全長三角協同育人模式改革和機制創新。包括健全高校聯盟或學科專業聯盟發展機制,加強高校間的交流與合作;率先聯合探索建立應用型高校和專業建設評價標準;依託重大科技工程,聯合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途徑。

攜手創新中小學德育教育

滬蘇浙皖教育同行,互補共贏,正積極推進基礎教育優質發展。行動計劃提出,將協同推進五育融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包括協同開展中小學德育、體育、藝術、科技、勞動教育資源跨區域共享共建;推進長三角教育評價改革試點,探索評價學校、教師、學生等評價標準的“長三角實驗”;共建共享基礎教育優質資源等。

“今年上半年,就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錯峰分批次開學安排,四省市充分交流協商,確保了長三角地區中小學平穩有序開學。”江蘇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陸岳新表示,四省市針對中小學校園疫情防控、“公民同招”政策、中高考改革等方面緊密協商,各地教育部門形成重大政策協商交流機制。此外,長三角中小學名校長培訓班、長三角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大賽等活動,也有力提升了校長、教師專業化水平。

四省市的基礎教育成果,不僅為教育改革探路,也為全國貢獻“長三角”智慧。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主任任學寶舉例,疫情期間,為支援湖北等省市線上教學,四省市特級教師及團隊貢獻各自優勢、形成合力,錄製微課3566節,內容涉及學科同步教學、學習方法等,有效積累了長三角教研資源。

會上明確,將打造“五育融合”共享平臺和示範基地,作為重點項目推進。未來,長三角將積極探索教研共同體,打造三科統編教材教學研究高地;加快體育、藝術、科技教育率先協同,共建全國學生體育素養示範區;在校外實踐、國防教育及研學旅行資源方面“共建共享”。

建設職業教育産教融合“雲平臺”

今年,長三角示範區內,中職學生可跨校選課,學習成果可互通互認,建設職業教育産教融合“雲平臺”已成為共識。此次行動計劃指出,協同優化職業院校和專業佈局,結合區域傳統産業結構調整和新興産業發展需要,協同制定政策並引導教職資源向重點區域、産業園區集中。

職校跨地“牽手”,提升職業教育的同時,也為解決長三角教育“共性”問題提供更多解決方案。安徽省教育廳高等教育處處長梁祥君介紹,當前,安徽積極與蘇浙滬高校共同打造協同育人平臺。例如,合肥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與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徐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聯合倡議,成立“長三角高職院校學前教育聯盟”,最終得到長三角地區46所高職院校積極響應,聯盟為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幼兒園教師發揮了積極作用。

根據行動計劃,未來長三角優質職教資源將實現跨區域、跨行業流動,教師可跨省市企業實踐,學生可跨地域實習實訓,此外,鼓勵有條件的職業院校參與標準建設,探索開發共建國際化職業資格證書機制等。(記者 王夢然)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