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網絡扶貧信息服務體系基本建立 農村信息服務幫了大忙!

2020-12-04 08:46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基礎金融服務走進千家萬戶、遠程醫療讓群眾不出遠門看病、大數據使扶貧工作更精準……移動互聯時代,信息服務在扶貧工作中的重要價值日益凸顯。中央網信辦副主任楊小偉近日表示,經過4年多建設,中國網絡扶貧信息服務體系基本建立,遠程醫療實現國家級貧困縣縣級醫院全覆蓋,全國行政村基礎金融服務覆蓋率達99.2%。

家門口就能存取款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進鄉村,貧困地區村民在家就能享受信息化帶來的各種便利。“農信普惠金融服務點幫我解決了大問題。”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青山苗族鄉大林村村民孫維光老人已過九旬,如今需取養老保險金時,只需帶卡到自家房門斜對面的農信普惠金融服務點就能取到現金。

“金融服務便民點就像一個微型銀行。”負責管理服務點的當地村民楊顯興説,服務點能為村民辦理小額取現、轉賬匯款、代理繳費等相關業務。此外,服務點還能繳納社保,省去了村民到縣鎮網點的奔波。

如今,越來越多像貴州這樣的省份實現了行政村金融服務“村村通”。統計顯示,全國行政村基礎金融服務覆蓋率已達99.2%,基礎金融服務進鄉村,讓老年人或偏遠地區農民群體享受到了與城市居民均等的金融服務。

2016年,中央網信辦等三部委印發《網絡扶貧行動計劃》,提出實施信息服務工程。推進基礎金融服務“村村通”等信息服務,就是該工程的重要內容之一。近年來,多方合力搭建一縣一平臺、開通一戶一終端、形成網絡扶貧隊伍等,並整合金融、教育、醫療、社保等資源和服務向貧困地區延伸,中國已基本建立起網絡扶貧信息服務體系。

遠程醫療鋪就“健康路”

看病難、看病貴,是困擾很多貧困地區群眾脫貧的大問題,有的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組織醫療機構開展遠程醫療服務,成為破解這一難題的新模式。

“過去我既怕得重病,也怕交通不便耽擱看病。現在不出鎮子、不花錢就能在三甲醫院‘看’病。這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今年64歲的黃維蘭是陜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一名貧困群眾,患有乙肝、肝硬化、失血性貧血(重度)等病。由於病情較重,無法長途跋涉。

通過遠程醫療平臺,老縣鎮中心衛生院與安康市中醫醫院、平利縣人民醫院、平利縣中醫醫院等建立遠程診療聯絡,讓黃維蘭在家門口就能獲得來自三甲醫院的最佳治療方案。目前,陜西已完成10個市、96個縣域的遠程雲平臺全覆蓋,連接超過2萬家醫療機構,全省因病致貧戶較開展健康扶貧工作前減少13.8萬戶。

在全國,遠程醫療已實現國家級貧困縣縣級醫院全覆蓋。一些地方利用“互聯網+醫療健康”探索健康扶貧新模式,將人才下沉到基層,將疑難雜症及危重患者上轉,形成“基層首診、疑難上轉、康復回家”的醫療模式,實現互聯網與健康扶貧相結合,讓貧困群眾住院、報銷及補償領取更加方便。

大數據讓扶貧更有“數”

貧困人口因何致貧?區域性貧困有何特點?扶貧政策如何對症下藥?要回答好這些問題,需要以大數據為基礎的信息支撐,推動扶貧工作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

在重慶,以前識別一個貧困戶,要經過多個步驟程序,耗時約1個月。如今通過運用“渝扶貧”APP,貧困戶資料填報、審核在線上就能完成,信息實時更新,幫扶更有針對性。今年8月,重慶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基本建成,實現了對貧困戶動態信息、産業項目、扶貧資金、幫扶過程的全流程實時監督。

近年來,多地建成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推動“互聯網+”與精準扶貧相結合。如貴州省依託大數據和雲計算打造的扶貧雲平臺,運用大數據手段實現對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貧困村、貧困鄉鎮、貧困縣的動態監測,為制定精準扶貧措施提供參考。浙江省、湖北省通過構建面向農村的電子政務平臺,提高辦事效率,解決農村“最後一公里”問題,促進“服務下移”。

在建設統一的扶貧開發大數據平臺方面,全國扶貧開發大數據平臺功能不斷完善,橫向逐步實現與殘聯、住建、人社、教育、民政、公安等部門數據常態化交換,縱向逐步實現與各省扶貧機構建檔立卡數據聯動運用。

中央網信辦副主任楊小偉透露,接下來,中央網信辦和有關部門將開展大數據監測,精準識別返貧風險,加強協調聯動,深入挖掘互聯網的潛力和優勢。

專家表示,應繼續加快建設“全國一張網”的大數據精準扶貧系統平臺,打通部門間的數據壁壘,利用大數據精準扶貧提升扶貧績效,促進大數據與扶貧脫貧工作的深度融合。(記者 彭訓文)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