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雲南省創新探索生物多樣性有效保護路徑與機制

2020-12-05 10:38 來源: 雲南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
我省創新探索生物多樣性有效保護路徑與機制

12月4日,記者從雲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COP15雲南省籌備情況暨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題新聞發佈會上了解到,近年來,雲南以“4個率先”和“3個創新”積極探索生物多樣性有效保護的路徑與機制。

“4個率先”指的是率先在全國開展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率先在全國開展野生動物肇事補償、率先在全國開展國家公園新型保護模式探索、率先在全國理順自然保護區管理體制。

2004年,我省在全國率先提出“極小種群”保護倡議,2005年啟動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行動。2010年,省政府批准實施《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規劃綱要》,明確了112個保護對象。“十三五”以來,全省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項目120多個,建成了30個保護小區(點)、13個近地和遷地基地(園)、5個物種回歸實驗基地,巧家五針松、華蓋木、滇桐、雲南金錢槭等67種野生植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亞洲象從上世紀80年代的150頭增長到300頭左右,滇金絲猴從2000年的1400多只增長到3000多只,在我省越冬黑頸鶴從1996年的1600多只增長到3000多只。

1993年,我省在全國率先建立野生動物肇事補償制度。2010年率先啟動了野生動物公眾責任保險試點,引入商業保險模式,完善補償機制,並於2014年實現了省域全覆蓋。

1996年,我省率先在全國開展了國家公園新型自然保護地模式的研究、探索和實踐。頒布了中國大陸首部國家公園地方法規《雲南省國家公園管理條例》,出臺了中國大陸第一批國家公園管理政策與建設標準,形成了國家公園建設的雲南模式。

我省在全國率先出臺了《雲南省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管理辦法(試行)》,將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分別明確為正處級和副處級,人員經費統一納入轉移支付預算。2015年底,省編委逐一批復了林業系統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的管理機構和編制,全省新增44個處級機構、1425個省級編制,切實理順了自然保護區管理機制,夯實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基礎。

“3個創新”指的是創新開展跨境生物多樣性保護、創新開展林業科技“雙十行動”、創新建立較為完備的林業種質資源保存體系。

2006年以來,我省加強與老撾、緬甸、越南等毗鄰國家聯合開展跨境生物多樣性保護。建立了面積約20萬公頃的“中國西雙版納-老撾北部三省跨邊境聯合保護區域”;舉辦了“中緬森林資源保護與社區發展論壇”“中緬邊境北段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合作研討會”“中緬林業合作組第一次磋商”;與越南簽署了邊境林業及野生動植物保護合作協議;加強與泰國、柬埔寨合作共享。跨境生物多樣性保護成為瀾湄合作新亮點。

我省以熱帶雨林、幹熱河谷、高原沼澤濕地等10個重要生態系統和雲南松、思茅松、沉香等10個重要樹種為重點,出臺“雙十行動”林業科技專項規劃,科學開展保護和利用。建立了15個森林、濕地、荒漠、草原等生態系統定位站。“十三五”以來,列入國家林草局成果管理庫科研成果160個,30余項科技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項,推廣林業優良品種和技術234項,建立科技示範基地233個。

為促進我省林草生態保護和産業發展,目前,已建立各類林木種子生産基地5551個、82.8萬畝。建成國家和省級重點林木良種基地28個。建成重點種質資源庫16個,收集鄉土樹種800余種、近萬份,初步建成了雲南特色鄉土樹種保障性苗圃體系。審(認)定林木良種810個,審查授予註冊登記植物新品種581件。收集核桃種質資源2005份,建成了全球保存深紋核桃種質資源數量最多的基因庫。(記者 劉子語)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