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信息統一管理 輔助器具升級“互聯網+”拓寬助殘新路子

2020-12-09 08:18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電子化服務平臺、優化輔具適配、電商就業創業……近年來,依託“互聯網+”數字化技術,越來越多的殘疾人逐漸享受到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服務關懷與培訓指導,工信部與中國殘聯日前印發《關於推進信息無障礙的指導意見》,著重消除殘疾人等群體在信息消費資費、終端設備、服務與應用等三方面障礙。

遠程治療,織密康復“保障網”

“原來我一直覺得遠程治療很難見效,但事實證明,通過視頻見面,孩子可以在網課上聽老師指令溝通,訓練效果十分明顯。”廣西玉林市興業縣蒲塘鎮村民小林的兒子患有自閉症,為了帶孩子求醫問藥,小林一家東奔西走多年,但孩子的病情不見起色。

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小林接受了興業縣殘聯提供的“互聯網+康復服務”,由殘聯委託有資質的康復機構對孩子“量身”制定康復方案,有序進行生活自理、居家感統、居家衛生等線上課程訓練。

“機構每天都會分享適合孩子的學習資源,如洗手兒歌、認識病毒繪本故事、律動操等,孩子十分願意跟隨老師一起模倣練習,看到孩子一天天地進步,我是打心眼裏高興。”不僅如此,小林還加入了縣殘聯組建的殘疾兒童康復監護人微信群,通過這一溝通平臺,不僅康復工作者能動態了解孩子恢復進展,而且像小林一樣的家長也能受到專業知識培訓與康復訓練指導,切實保障兒童得到及時的康復服務。

為確保殘疾人康復取得實在效果,江蘇省淮安市有效利用“互聯網+”實現線上監管與線下服務相結合,于2019年建成“互聯網+精準康復”平臺,對全市30余家康復機構進行指導監管。

項目負責人表示,該平臺會根據康復機構實際情況設置康復人數上限,平臺還要求康復機構定期上傳康復人員資料,在保護隱私的前提下,實時監控康復效果和機構運行情況,真正做到服務透明,保障質量。

線上申請,讓輔具更有“溫度”

殘疾人服務之所以特殊,就在於其個性化服務需求強,無法形成通用化服務模式。在智慧化時代,中國正順應形勢發展需要,積極探索“互聯網+輔具服務”新供給模式,讓扶殘助殘更有溫度。

“不用自己出門,就能換上新輪椅,這感覺可真不錯。”近日,家住江蘇省如皋市如城街道的王建華,通過掃描二維碼關注“如皋市殘聯微服務”公眾號後,成功申請了一輛新輪椅。

王建華告訴記者,以前申請輔具,他需要先遞交紙質申請,等待審核通過後,才能到指定地點進行集中適配,時間久不説,出門一趟也極不方便。“現在可不一樣了,直接網上下單,隨時適配,服務人員都特別貼心。”坐上新輪椅,王建華樂得合不攏嘴。

為完善殘疾人服務體系,如皋市殘聯開通“互聯網+”輔具適配系統,力圖用“量體裁衣”式的惠民舉措滿足殘疾人的個性化需求。“目前,輔具適配系統可實現手機終端、電腦終端互通,並與中殘聯和省、市有關網絡數據系統相連接,真正實現殘疾人辦證和服務需求‘最多只跑一次’的目標。”如皋市殘疾人服務中心主任夏建國表示。

若要真正做好輔具適配優化服務,還需要有專業評估團隊的介入。成都市龍泉驛區引進基於互聯網、以大數據為支撐的專業系統,組建以家庭醫生為主導的工作隊伍,實現了輔具評估從“傳統入戶問需”到“在線專業評估”的升級轉變。

有關專家表示,探索“互聯網+輔具服務”模式,要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在創新中不斷挖掘和滿足需求,進而讓輔具服務更加便利可及。

電商時代,為就業創業賦能

“全國視障群體人數大約有1800萬左右,90%從事推拿工作,要想改變我們這個群體的生存現狀,唯有多元化就業。”電商時代的到來,直接將殘疾人就業創業由“被動”變為“主動”,山東“90後”視障小夥蔡聰渠對此感觸頗深。

因為先天性白內障,蔡聰渠出生後不久便做了晶狀體摘除手術,視力極為微弱。一次偶然機會,蔡聰渠了解到低視力群體可以借助讀屏軟體承擔線上雲客服工作,他立即著手創業,嘗試插件開發。

2019年,在阿裏巴巴客戶體驗事業群的幫助下,蔡聰渠在寧波成立了視障雲客服基地。

“我們的員工有200多人,是來自全國各地的視障人士,他們對於雲客服這份工作非常滿意,有的人收入甚至能達到‘破萬’水平。”蔡聰渠介紹説。

除了雲客服,當主播賣貨也成為殘疾人就業新潮流。51歲的侯振發是吉林省德惠市永生村人,因打工時受傷導致下肢高位癱瘓。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侯振發開始每天手機直播,推介手工草編作品。

業內人士建議,互聯網時代給殘疾人就業創業帶來了難得的新機遇,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制定切實有效的幫扶措施,打造完備的殘疾人就業創業服務網絡,更好地為殘疾人就業創業鋪平道路。(記者 劉樂藝)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李學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