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廣東探索建立長效機制,力保垃圾分類落地見效

2020-12-13 11:19 來源: 南方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廣東探索建立長效機制,力保垃圾分類落地見效
樓棟長制打通城中村垃圾分類“最後一公里”

垃圾分類是長線工程,離不開制度保障。近日召開的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提出,要加快建設長效機制。

長效機制如何建立?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長效機制要通過制度建設,制度建設需貫穿垃圾分類的全流程、各環節,保障垃圾分類有序推進。

記者了解到,在廣州天河區車陂村,村民垃圾分類知曉率達100%,村內餐飲店垃圾收運量增長6倍。這得益於車陂村建立的“街居—村社—房東—租戶”四級聯動機制。

目前,廣東各地正通過完善相關法規制度、建立評估機制等,並構建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協同配合的格局,推動垃圾分類落地見效。

多地市出臺地方性法規

2016年,廣東在全國率先實施《廣東省城鄉生活垃圾處理條例》(下稱《條例》),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立法。這是國內首部將垃圾分類納入立法的省級地方性法規,從此全省垃圾分類有了法制剛性約束。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為適應垃圾分類新形勢、新要求,必須針對性進行修訂。”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11月,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修訂後的《廣東省城鄉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條例》修訂後,各地市也適時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或生活垃圾全過程管理法規規章的制定修訂。目前,全省已有6個地市出臺垃圾分類相關地方性法規或政府規章,10個地市正在編制相關法規規章,另有6個地市專門出臺餐廚垃圾管理辦法。

為完善政策制度體系,廣東還出臺系列方案規劃。垃圾分類相關部門也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指引、示範創建指引、工作評估辦法以及宣傳、源頭減量、資源循環利用等方面配套政策。

全省還建立起相關督導評價機制。省人大對全省垃圾分類工作進行常態化監督,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實行挂點聯絡指導,全省每季度開展第三方評估,並將評估排名與省級垃圾分類專項資金分配挂鉤,加大獎補支持力度。各地也將垃圾分類納入污染防治攻堅戰、文明創建、城市精細化管理等重點任務中。

“目前已經形成‘1+N’政策制度體系,全流程支持垃圾分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説。

網格化管理成為“利器”

政策體系完善後,基層落地執行是關鍵。

走在深圳新橋街道上寮社區,不時有居民提著垃圾桶到一旁的垃圾分類投放點投放。記者看到,每一棟民房上,都挂著一張樓棟長的責任狀,要求樓棟長負責指導本棟居民進行垃圾分類,並將垃圾分類納入本棟居民公約。樓棟長擔負起疏通城中村垃圾分類“最後一公里”的職責。

此前,由於人員流動性大等問題,城中村垃圾分類一直難以推動。“樓棟長負責每棟樓收租、檢查等,恰好可以通過他們幫助推行垃圾分類。”新橋街道城管辦垃圾分類負責人劉躍新介紹,樓棟長會在樓棟微信群分享垃圾分類知識,上門檢查住戶是否設2個垃圾桶分類投放。

樓棟長的背後還有一套更完整的制度。劉躍新介紹,在城管部門指導下,新橋街道以社區黨委統籌社區物業、環衛公司、網格、執法隊等做好垃圾分類,其中依託網格化管理,每個網格員分別聯絡、培訓樓棟長,再通過他們最直接傳遞給住戶。

當前,這樣的“樓棟長”制度在城中村推進垃圾分類中發揮重要作用。自從當了自家房子的棟長,白雲區同和街白山社區的賴碧偉每天“站桶”5個小時,督促租客做好垃圾分類,並且常在租客微信群轉發垃圾分類相關知識,“現在每天可以分出廚余垃圾大半桶,其他垃圾則從原來的7桶減量至3桶”。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這種市、區、街道、社區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多級聯動機制在各地市推開探索,已形成齊抓共管、協同推進的格局。

投放簡便化培養居民習慣

傍晚,深圳市南山區豪方天際小區,晚飯後居民下樓散步之餘還有一項重要工作:丟廚余垃圾。朱先生打開垃圾箱投入垃圾後,擰開一旁洗手盆的龍頭,“現在桶上標注了垃圾的類別,旁邊也能洗手,比較方便了,我們也慢慢養成習慣。”

分類垃圾桶往哪放、該配置哪些設施、多久清理一次……廣東在推行垃圾分類投放過程中遇到諸多難點,為此全省編制《廣東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與收集設施設置指引》《主要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等,指導各地科學合理設置投放點和收集容器,規範作業程序,營造良好投放環境。

清晨,東莞松山湖的松湖花園內,郭小姐拎著垃圾下樓,在督導員的指引下扔進了箱內。今年,松山湖成為東莞的垃圾分類示範片,這個時段是松湖花園投放廚余垃圾的時間。“樓層撤桶剛開始還是不習慣,投放點離我住的樓遠一些,但也是一個習慣養成的過程。現在這樣扔,不會出現垃圾堆積發臭的情況。”郭小姐説。

配備基礎設施後,如何讓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要持續推行垃圾分類,就一定要定下一套制度。”東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松山湖分局局長谷校方説,第一個制度是“樓層撤桶,定時投放。”

規定剛開始推行難免遇到阻力,有些居民不在投放時間內,就隨手一丟。於是,松湖花園制定了垃圾分類等級光榮榜,挂在垃圾投放點旁,“對大家的垃圾分類行為打分,小區裏很多人相互認識,要是沒做好,自己也會不好意思。”谷校方介紹,做得好的家庭獎勵分類垃圾袋等。

當前,定時定點投放制度在全省不少社區已經成為常態,同時配套相應設備和督導員,早、晚扔廚余垃圾逐漸成為習慣。(記者 張子俊 譚超 朗慧)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